来自苏州钱元璙墓的报告

    中华钱氏网 2010年8月9日 中华钱氏网


1983年四月至十月,苏州市政协组织部分成员对苏州近郊的古今名人冢墓进行踏勘调查,其结果不容乐观。来自七子山九龙坞的报告说,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墓地变化亦剧,墓穴确址已难辨认,近处水塘内有石狮露出,土中倒卧有残破的石翁仲,可能是钱氏之物。

  钱元璙墓在清中期的时候尚十分的完好,因为乾隆三十四年的进士潘奕隽(1470—1830)曾为此墓写过《重修吴越广陵郡王墓记》,以史家之平静,描述了钱元璙的一生。《记》云:“吴越钱氏既定十三州之地,分令诸子守疆土,以第六子元璙尝解姑苏之厄,征战有功,令守苏州。同光三年,诏升苏州为中吴军,授元璙为节度使,镇抚之。天福七年封广陵郡王。钱元璙父子治苏六十余年,祠墓均在吴郡横山,一名荐福山。”

  钱元璙墓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也还完好着。民国十五年(1926)三月 十二日,李根源先生从木渎,经凤凰山,进入横山西北区域,在一个叫潜龙坞(九龙坞之一)的山坞里,访到了钱元璙墓。钱元璙墓坐北朝南,面向狮子山,李根源先生惊呼:“吉壤也。” 李根源先生是懂得堪舆之学的,他进山访古的时候,带着罗盘,乡人误认为他是个风水先生呢。

  现在,钱元璙墓已经踪迹全无。所以,李根源先生在《吴郡西山访古记》中为我们保留的一段文字显得尤为珍贵:

  “于潜龙坞得钱王元璙墓,……碑题‘吴越广陵郡王墓’,侧镌文曰:‘王姓钱,讳元璙,武肃王第六子,为中吴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中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封广陵郡王,后晋天福七年三月薨,年五十六,赐谥宣义。夫人杨氏附焉。江苏巡抚章煦、布政使庆保、按察使福昂、苏州府知府五泰、吴县知县孙仲良,及其后裔礼部侍郎钱樾、安徽巡抚钱楷、侯铨布政司经历钱泳重建。时嘉庆十六年也。’”

  其中的这位侯铨布政司经历钱泳,虽然位居末位,却学问最大,名气最响,是鼎鼎大名的《履园丛话》的作者。笔者年轻时读中学,将一首《明日歌》背得滚瓜烂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这首《明日歌》,就来自《履园丛话》。作为钱氏后人,钱泳很为先辈争光的。

  吴越广陵郡王钱元璙、钱文奉父子的墓,没有保护好,苏州人是有点亏心的。钱氏对吴越国的贡献,《吴郡图经续记》的作者朱长文评价说:“自乾宁三年(公元896年)钱镠据有两浙,至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钱俶纳土,其间七八十年过去了。而从钱俶纳土到现在元丰七年(公元1084),又一百另七年了。在这百年之间,井邑之富,过于唐世。……冠盖之多,人物之盛,为东南冠。实太平盛事也。”吴越国还规定,“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在农耕时代,统治者能做到这样,不容易了。对踞守苏州的钱元璙,历史学家的评价也非常高。钱元璙父子治理苏州时,苏州的水田是全国最好的,曾受到范仲淹的夸奖。苏州有一支政府组织的营田军,人数达到七、八千人,专为田事导河筑堤,也是全国之最。朱长文说:“当兵火剽焚之后,而元璙以俭约慎静镇之者三十年,与江南李氏(作者注:即南唐李昪)接境,而能保全屏蔽者,元璙之功也。” 朱长文觉得,苏州经钱元璙、钱文奉父子前后经营六十年,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城市(剧都),所以,朝廷对派驻苏州的地方长官人选,常常是慎之又慎,非台阁之贤,漕宪之序,不以轻受。

  这就很让苏州人受益。

  翻开一部五代十国史,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为后梁,钱镠称臣。此后,吴越国一直坚持礼让中原的政策,对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大宋,吴越国都诚诚恳恳地称臣,别无二心,从而为吴越地区赢得了和平的生活环境。所以,史家评论说,钱镠是一个真正懂政治的人,他的政治悟性比他的军事才干更强。

  钱镠一生妻妾十八人,生有三十八个儿子。谁来接班?以战功而论,钱元璙和钱元瓘不相上下,两人分别出任镇海、镇东节度副使,分守苏州、湖州,地位相当。两人同年出生,同岁结婚。细细考评,钱元璙还略占优势,元璙有五个儿子,但元瓘当时还没有;元璙是正室夫人所生,元瓘是侍妾所出;元璙是哥,元瓘是弟。

  但钱镠选择了元瓘接班。虽然史家认为钱元瓘在狼山江之战中,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但钱镠也许更看中他能理解和接受“子孙善事中原,切勿以中原帝姓多变而改国之大政”的政治路线。钱镠还是很成功的。钱元璙尊重老爸的选择,在苏州一住就是三十年,做他的苏州刺史。除了经略苏州地方建设外,他“颇以园池草木为意,建南园、东圃及诸别第”(《吴郡图经续记》),苏州园林史应该为他留一笔。同光二年(公元924年),钱镠将苏州升格为中吴军时,顺手又将原属苏州的嘉兴县升格为开元府,兼领华亭、海盐两县。这也是防止元璙的权力过大。元瓘接位后,立即罢开元府,将嘉兴、华亭、海盐依然划归中吴军管辖,显然是安抚一下钱元璙,有兄弟之间共享富贵的意思。当钱元瓘大位坐稳后,又毫不客气地将嘉兴、华亭、海盐三县划出,另置秀州。所以,嘉兴与苏州的离离合合,有这样的政治背景在。钱元璙在《资治通鉴》上的记录不多,写的都是他头衔的变化。他的头衔很长,有四十多字,为“苏州刺史、中吴建武军节度、苏常润三州团练使、加检校太师、守太傅、同平章事、侍中、中书舍人彭城郡王”。其中真正管事的,就是苏州刺史、中吴军节度。其他的都是虚衔,既无法去上任,也没有税收,因为建武远在福建,常州、润州、徐州也不是吴越国的地盘。但中央政府承认钱元璙对这些地方有管辖权,如此而已。

  史籍上对元璙之子钱文奉的记载似乎要多一点。说他善骑射,能上马运槊,涉猎经史,精音律、图纬、医药、鞠奕之艺,皆冠绝一时(《吴郡志》)。看上去爱好相当的广泛,是一个衣食不愁的贵公子的模样。但读来觉得言过其实,这许多项目,都要冠绝一时,除非不吃饭不睡觉。但这是钱文奉接班前的模样,姑且谅之。接班后,好像也不怎么样。《姑苏志》说他酒量很大,喜欢骑白骡,披白氅,自号知常子。其用意不辩自明。

  但这些,也许是钱元璙父子的韬晦之术,将自己的雄心壮志掩盖在身色犬马中,是个保全身家性命的万全之策。《姑苏志》同时还夸奖钱文奉“雅有鉴裁,礼下贤士,一時才艺多依之”。鉴裁是什么意思?是说他有鉴赏力?还是说他很有主见?或许两者都有。他经营南园、东庄,是为接待宾客用的,隐隐的透露出钱文奉的为人作风。

  钱元璙父子经营苏州六十年,“一時才艺多依之”是有成果的。南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记云:“(钱氏父子)皆为中吴军节度使,开府于苏。时有丁陈范谢四人者,同在宾幕”。这四人是同僚,同为中吴军节度推官。推官是节度使幕僚,按照级别,依次有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巡官等。推官的身份,近似秘书。但这四个小秘书的孙儿辈,却是北宋鼎鼎大名的人物,细述如下:

  丁守节,其孙丁谓,贵为丞相。

  陈赞明,其孙陈之奇,官至太子中允,被称为“吴下三贤人”。家住阊门。

  范梦龄,其曾孙是范仲淹。

  谢崇礼,其儿子谢涛,官至太子宾客,属东宫官属。谢涛有文名,与卢植齐名,时称卢谢。

  王鏊《姑苏志》对这一现象称赞不已,很羡慕“其子孙皆至大官”。所以,现代史家也认为:时至北宋,以两浙之境而论,苏州最出人才,与钱文奉幕府有着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

  钱镠此人,忧患意识很强,睡觉很少,人称“浙中不睡龙”,他性子又急,会突然想到某事某人而紧急召见,所以他的臣下晚上睡觉都准备很宽大的衣服,一旦有召,穿起来快而方便。钱镠“警枕”的故事也流传很广,说他用圆木小枕睡觉,非常惊醒,名曰警枕。但钱氏后人整理的《吴越备史》指出,这是钱镠“少在军中”时所用,这样就显得比较合理。后来司马光也效法钱镠,用圆木为枕,枕转而觉,乃起读书,成为文坛佳话。
 


分享按钮>>钱俶归宋前的中原钱鏐子孙
>> 粤东龙氏文化研究会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