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院李氏大宗简介

    中华李氏网 2012-5-10 14:55:07 李氏家族


   上院李氏是岭南名门望族,其始祖李承元公于宋景定年间(公元1260至1264年)出任化州路判,卸任时眷州民之盛情挽留而卜居化州上院(即今长岐双牌、犀湾一带),至今已有740余年历史,总人口近三十万,形成的自然村落已分布到附近的广东广州、番禺、中山、湛江、遂溪、廉江、吴川、雷州、徐闻、信宜、高州、茂名、电白、阳江、韶关、五华、封开;还有广西博白、合浦、浦北、北海、玉林、北流、容县、柳州、梧州等市县镇及海南、湖南、湖北、江西、云南、浙江、贵州、甘肃、河南省等十一省三十多个市县。居住最集中、人口最多的仍是发源地化州市长岐镇,相邻的杨梅、同庆镇,是本族的主流;那务、平定、中垌、石湾、新安、东山、鉴江开发区亦有我族后人的村庄。据不完全统计,全族共有进士三人、举人二十五人、明清时代崇祀名宦、乡贤多人,中将、少将屈指可数,近代的有清朝化州唯一进士李士周、民国广东省主席、第三战区副司令员长官兼三十五集团军司令李汉魂、国民党台湾国防部部长李海东、李卡、李一鸣、李植森、革命功臣李秀金(流口儿村22世李袖延女儿)等都是本族杰出代表。
  据族谱记载,化州城区的上院李氏大宗由本族八世孙、举人、宜山教谕李宾公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1449年),至今已560年。现存的大宗坐落于化州河西城区中央,在旧粮食局办公楼和印刷厂的中间,大宗坐西向东,楼高10米、占地面积约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3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水泥钢筋结构二层三合院式祠堂。
  根据1995年县志记载,当时在城区尚存的名胜古迹有:始建于唐代的清风楼、始建于宋代咸淳八年(1272)的孔庙、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的鼓楼、始建于清初的苏泽堂。现在的清风楼已没有古代的模样,已经名存实亡,而我上院李氏大宗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1449年),大部分实物保存完好,实在难得。
  族谱记载大宗在明朝、清朝曾多次重修。至民国中期,大宗已十分残旧,民国23年(1934年),时任国民第一五五师师长的李汉魂(上院李氏族22世孙、吴川平泽岭头村人)回家筹建别墅(即今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汉魂故居),路过化州,了解大宗状况后,将大宗与其别墅一同进行了规划设计,并同时施工建设,当年年底还专程回来参加大宗进伙仪式,并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大宗正殿一楼全部保留明清时代的建筑,上十万块明朝古砖、官窑砖得以保存下来。
  大宗正殿前面是宽阔的走廊和五个大拱门,前面左右两侧是副楼,中间是约500平方米的广场大院,入口大门是欧式牌额和圆拱式门洞,这样的模式的祠堂在粤西乃至广东都是少见的,是当时化州建筑的典范。
  最有价值的是正殿的官砖中有很多刻的“官砖宇”、“官砖宙”、“官砖列”、“官砖张”,“申一都第一里”、“吉一都第一里”、“进一都”…等字,这是明朝化州行政区域划分(相当于现在的镇、村)的名称,有兴趣的请参考明朝万历高州府志。这对研究粤西地区官窑、建材发展历史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抗日战争期间,化州曾多次遭受日军飞机轰炸,大宗正殿北侧中弹后巍然屹立不倒,修复后的痕迹清晰可见,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因此大宗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大宗在大革命期间是茂化吴梅边区、南路党特委的地下据点。张炎、庞成、文邵昌、陈醒亚、彭中英、李郁、李一鸣、李植森等经常在此进行革命活动。
  文革期间在大宗正门上方建造的红五角星保存完好,是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重要标志,现已比较少见。
  大宗自解放初期至八十年代由化州粮食局使用,因此得以完整保存。上院李氏大宗祠已列入茂名文物保护名录,正式文物保护的报告正在审核中。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