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网新闻】在家谱上找到爷爷的名字时 上海文史馆长老泪纵横

    中华沈氏网 2015年1月6日 网络


  慈溪观海卫镇,有一座古桥,名叫沈师桥,这里有一个说法:走十里路,都不用问姓氏,大部分人都姓沈。

沈姓,是慈溪的第六大姓,族人多达6万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师桥沈氏家族的历史,就是从这座桥开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去年4月,沈师桥专门成立一个师桥沈氏续谱委员会。时隔百年后,沈氏后裔重新续谱。

如今,这项工作终于完成了。

百年前中断的家谱

师桥沈氏决心续修

  60多岁的沈先生是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告诉记者,这次的续谱,起因是来自舟山的一封信。

1992年,舟山的一位老先生,给沈师桥的族人写了封信,说自己当年从慈溪沈师桥搬走,子孙后代取名字一直按辈份行字排列,现在后续的行字该怎么接他不知道,于是写信求助。

 收到这封信,沈氏族人很尴尬:他们自己也没家谱,更没见过师桥沈氏的老家谱,对辈份排列是一笔糊涂账。

  给老先生的回复,就这么耽搁了下来。直到有一次,沈师桥一次同学会上,有人提供了线索——家里有本老家谱,可以去翻翻看。

  于是,一本1913年的家谱,终于被大家找到了。

从序言来看,1913年,师桥沈氏大宗祠的一个管事沈高生,看到咸丰年间的老谱仅剩了2套半,为了家族一脉能留存后世,于是出资翻印了1000套,又安排师桥沈氏各房续修家谱。

而家谱中说的“咸丰年间的老谱”,是指1851年,族人沈凌颿和沈春华第五次修家谱。

见到沈姓老人

先问太公的名字生肖

  根据这本家谱的记载,师桥沈氏的始祖,乃是南宋初的明州市舶司,沈恒。

当年沈恒在明州市舶司任上退休之后,相中了芦苇湿地风光的鸣鹤北乡,作为养老之地。

  乾道六年,63岁的沈恒为了开化民智,开设“海隅书屋”,亲自教授讲学,自任塾师,附近学子纷至沓来。

淳熙十三年,为了方便学生上学,沈恒捐资在馆前建了桥,称“沈师桥”。

  自此,师桥沈氏家族慢慢壮大,发展成了十二大房,包括亮东、亮西、明三/明三一,明六,明十,明廿五,杲东、杲西,恭房伦二房、伦四房、明四六房、伦五房。

家谱的脉络理清了。接下来,续修家谱,也变得顺理成章。毕竟目前大家能找到的最晚的一本家谱,也就是这本1913年的家谱了。之后虽然也有族人做续修工作,但并不全面。

  去年4月开始,师桥沈氏族人组建了师桥沈氏续谱委员会,开始了百年后的续谱工作。

  这些工作人员,最大的76岁,最小的45岁。他们走访了周边30几个村庄,从老年活动室开始找起,发现姓沈的老人,就从他们太公的名字、生肖问起。

  一块块小碎片,终于拼成一张大图。他们将每户人家多代的信息进行组合,同时借助了上海家谱阅览室、浙江全国家谱总目录的辅助,经过2年的调查,慢慢显现出了整个沈氏家族的宗谱。

截至六月底的调查,师桥沈氏已经收集到了1.5万人的资料。很可惜的是,杲东、杲西、伦四房、伦五房的谱,还没找到。

在家谱上找到爷爷的名字

上海文史馆长老泪纵横

  这次续谱,老人们还开发出了一个查询系统——沈先生和族人,将跨度800多年的家谱文字一一输入电脑,做了一个检索系统。输入太公辈的名字,或者住所,就能找到自己家属于哪一房。

这个系统,理清了部分名人的归属。比如沈钧儒,就属于明六房,是师桥沈氏嘉兴分支。

  在调查中,大家还有一个发现,已故的香港明星沈殿霞,也是师桥沈氏后代。她的爸爸叫沈贤祺,属于杲西房。

  沈先生说,这次修谱,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还特地把老谱中的老祖宗的图片都挂在了橱窗上,经常会有人来看。

  续谱中,他们经常听到一句话:“我终于知道我从哪里来了。”上海文史馆馆长沈祖伟,在明十房的老谱上找到了他爷爷的名字。这位掌管文史资料多年的掌门人老泪纵横:“这是我收到最珍贵的资料。”

  他特地把家人的信息传给了续谱办公室,好写进家谱里。

  还有一点,传统上,修谱都是着重于男性,女性生下后信息就断了,但这次修谱特别把女性资料也进行了收集。

  这几天,委员会的老人们还在梳理老谱的文字。他们说,下一步,打算将新修的家谱在明年重新出版,预计分成上中下三卷,上卷是1913年的版本,中卷代表民国时期,下卷是最新收集的内容。

除了出书,他们还打算成立一个沈氏联谊会,让沈氏的祖孙延续800多年的香火,互帮互助,一脉继续传承下去。

(钱江晚报   文;邹洪珊 )    



分享按钮>>【卫氏家谱源流】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卫沟村卫氏历史资料
>>【沈氏古代名人】明朝中国首富沈万三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