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文化古迹】彦章公留上海的后代今天到底在何处?

    中华潘氏网 2016-9-24 12:03:16 潘明山


我文林潘氏宗谱上记载彦章公与洪武初年为避元乱从宜兴迁居上海云间,可是这云间到底在上海现今什么地方呢? 查阅上海现在地图没有一个叫云间的村,居委,街道!哪么古代云间行政管辖境到底到底有多大? 查询各种资科并没有记载。网上上海县的记载是这样写的!

1291年(元朝至元廿八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廿四日),朝廷准松江知府仆散翰文奏设立上海县,县治定在宋朝设立的上海镇(后来称为南市的地方),县衙设在上海镇来榷场(后来称为十六铺)。

清代“上海县”五两圆锭一枚

1298年(元朝大德二年),上海县县衙从来榷场迁至曲家湾(后来的南市光启路县左街口)。[3]

1915年(民国四年),上海县政府从曲家湾迁至杨家桥的南市蓬莱路171号地方(曾经成为南市公安分局的那个大院)

1927年7月7日,设上海特别市,上海县治所在的南市地区划归上海特别市,成立之初上海县治未迁移,上海县府寄居上海市。

1931年6月,上海县决定县政府迁至北桥(位于现沪闵公路北松公路口),并开始在北桥进行新的县政府各机关的场所建设,1933年1月建设完毕,正式迁入。

1945年抗战胜利,8月17日重庆派来的接受上海县的人员到达上海县三林乡(现属于浦东新区三林镇),上海县政府组成人员马上借三林镇南行街26号康姓私宅办公,后考察北桥原县府诸建筑损坏严重,需要重修,故决定先暂驻闵行镇待北桥县府建筑修复后再迁回。

1945年10月,上海县政府成员从三林南行街迁往闵行镇北庙(今新闵路530~532号)办公。

1948年7月,北桥的县府建筑修复完工,县政府成员从闵行迁回北桥原址办公。

1954年4月,上海县人民政府从北桥迁往闵行镇建设路1号(后为闵行三中所用)。

从法理上讲1931年6月到1954年4月北桥都是上海县治,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寄住过南市杨家桥(1931——1933)、三林南行街(1945)、闵行镇北庙(1945——1948)。

1958年8月,上海县人民政府迁往西郊哈密路1330号(现属于长宁区)。

1959年2月,上海县人民政府迁回闵行镇建设路1号。

1959年12月,成立闵行区,成立之初上海县人民政府未迁移,上海县府寄居闵行区。

1960年12月,上海县人民政府从闵行镇迁至莘庄镇张家花园(现莘建路201号)。

1992年12月,上海县撤销,与闵行区合并设立新的闵行区,新的区政府设在莘庄地铁站北沪闵路水清路口西北侧。[1]

地域变化

上海县境域变化频繁,境域变化主要有:

(1)明嘉靖年间析地置青浦县。

清·嘉庆上海县全境图

(2)清雍正年间析地置南汇县。

(3)清嘉庆年间析地置川沙厅。3次析地后,境域仅及立县时30%左右。

(4)1928年(民国17年)析地置上海特别市,境域缩减为立县时7.6%。

(5)1958年自江苏省划归上海市辖,并入西郊区大部及嘉定县纪王乡部分,境域约扩大为立县时的23%。

(6)1960~1984年,划地设上海市闵行区;又陆续划出毗邻市区的各乡部分地及3个县属镇,境域又缩减为立县时的18.3%。

(7)1992年,上海县与闵行区合并成立新的闵行区。上海县域不复存在。

从古代文献来看元明清时上海县的管辖范围东南不过苏州河浦东与它无关。西北不过虹口区宝山归嘉定县管与它不搭界!西南不过闵行区因为有青浦和金山两县呢它没资格伸手。根据文献记载明清二代上海县为松江府下辖的一个县

在现在上海市境内,除了崇明三岛等以外,过去主要是以松江(又称作吴江,后来称作吴淞江)为界,松江以北地区属于嘉定县管辖,松江以南地区属于华亭县(后来演变为松江府)管辖。华亭县历史悠久,立县于公元751年。嘉定县立县于1218年,当时属于平江府(后来的苏州府管辖)。后来华亭县又分出上海县,上海县立县于1290年。上海县立县之初,包括了吴淞江故道以南的市区、青浦大部、闵行大部、浦东新区大部(包括南汇)。后来嘉定县归太仓州管辖,华亭县、上海县归松江府管辖。到了公元1667年,有了“江苏省”这一区划,现在的上海市全境又归江苏省松江府、太仓州管辖。【嘉定县后来分出了宝山县,上海县后来分出了南汇县、川沙等】1914年,有了“沪海道”这一区划,为清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旧地,合置沪海道,直属江苏省,治上海县,辖上海、松江、南汇、青浦、奉贤、太仓、嘉定、宝山、崇明、海门等十二县。



1925年,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上海特别市成立(直辖市),1928年春,上海特别市宣布租界为特别区。7月,接收原江苏省上海县属的上海、闸北、蒲松、洋泾、法华、漕河泾、高行、塘桥、杨思等和宝山县的吴淞、殷行、江湾、彭浦、真如高桥等17市乡,为上海特别市的实际境域,并改17市乡为17区。1930年,上海特别市改为上海市。【这是上海市的开始阶段,由原江苏省下辖的上海县和宝山县部分地区组成】

而上海镇的今身是上海市南市, 黄浦二区.前身只是华亭县的偏远乡下的一个镇!

上海县(闵行区)由来—751年(唐天宝十年)置华亭县。991年(宋淳化二年)置华亭县青龙镇。1277年(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府。次年改名松江府。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上海县立,属松江府。县境为华亭县东北境高昌、长人、北亭、新江、海隅5乡共26保。1958年1月17日 国务院批准上海县从江苏省划属上海市。1993年3月闵行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莘庄镇举行,闵行区人民政府成立(撤县成区)。

松江府是中国元代设立的行政建制区,明清沿之。其地域相当与现今的上海市。松江府治(府衙)在今上海市松江区中山街道松江二中附近。

上海古名华亭。明代弘治年间的《上海县志》称:“上海县旧名华亭,在宋时,番商辐续,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在焉。元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始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府,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也。” 松江府在宋置华亭府,改松江府,清属江苏省,治华亭、娄县,民国废府,并二县为松江县。

松江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建制。其前身为华亭府。元至元14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至元15年,即1278年),改名松江府,辖华亭县。元至元27年(1290年),华亭县 (上海)部分乡分出,新设上海县,一般以1291年作为上海正式设立行政建制的年份。明嘉靖21年(1542年),华亭县 (上海)和上海县部分地区划出,新设青浦县,仍归松江府管辖。
  清顺治13年(1656年),新设娄县;雍正2年(1724年),新设奉贤县、金山县、南汇县和福泉县;雍正8年(1730年),福泉县并入青浦县;嘉庆10年(1805年),新设川沙抚民厅(县级)。中华民国成立后,**松江府、上海道,下辖各县改由江苏省管辖。民国3年(1914年),设沪海道,民国16年((1927年),撤销沪海道,设立上海特别市,上海基本形成目前的行政区划。

从上叙古代文献记载唐代设置的华亭县行政管辖范围就是后来的上海县管辖范围. 华亭县就是上海县的前身而后分设的上海县境只是原华亭县的一部分!都在松江府的行政管辖之下!而在明清二代曾几度华亭县衙寄设在松江府城内!而松江府的行政管辖范围与今天的上海市(中央直辖市) 重叠,因此古松江府是现今上海市的前身.

哪么云间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地方?是几级行政机构?治所在地到底在何方? 云间有村子(里)吗?不要慌查询一下古代文献吧!

春秋已有云间地名,西汉已有云间乡

(2014-02-0617:36:33)

转载▼

     

二、楚国吞并小国 宁海国降为大京邑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周匡王三年(楚庄王四年,公元前610年)楚将小司马麹康(虞)奉命率兵攻占宁海国国都大京城。历经夏、商、周三朝,历时1420多年的宁海小国被撤去国号,降为楚属大京邑,宁海国国君颛乙贬为大京邑邑尹。旋即,虞见千年古都大京城扼海要冲,威武雄伟,气势磅礴,堪与楚都丹阳、郢城媲美,恐留之成患,便命邑治北迁东京城(又名康城、前京城,位于今杭州湾大金山北麓500步左右。该城系周朝第三世王姬钊东巡云间宁海国,登临黄花山<后改名金山>时,下令身边部将吕尚尤会同宁海国君颛旋督筑),并将大京邑改名东京邑,没几,又改为康城邑。之后,虞又下令楚兵折毁“白茅塘岸”百余步,大京城便裸露在海滩前。适逢大汛,江海之水冲毁大京城及其附近宁海亭、云间寨、镇江阁等八处胜景。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海盐县全境重新划分乡、亭、里、闾地域,全县置26个乡:黄浦乡、胥浦乡、望海乡、云间乡、谷阳乡、北平乡、巨浪乡、封林乡、盘龙乡、横沉塘乡、杜浦塘乡、白乡、滩虎乡、黄盘山乡、白砂乡、御儿乡、长水乡、射襄乡、淀泽乡、蓉溪乡、武原乡、钟溪乡、大湖乡、广宸乡、龙秋乡、汾湖乡。乡以下共设256个亭、1626个里。

《春秋》一书的资料来自金山卫俞氏家藏古籍:其一、距今二千多年的西汉竹简古籍《云间谱》

事实证明春秋时期在明代松江地区设有云间寨的军事堡垒设施,西汉景帝三年开始设有云间乡的行政机构! 可是随着云间的名气越来越响亮, 云间二字成了整个松江府区的别称了有古代文献为证

云间云间何处是

□陆权南

“云间”在现当代一些松江文人的笔下目为“松江古时的一个雅称(或别称)”。然而,这里的“松江”是指古时华亭县、娄县沿袭至今的松江区(县),即狭义概念之松江,还是指元(元至元二十九年即1292年置上海县后)明清时代的松江府,即广义概念之松江?语焉不明,概念模糊,外延时大时小。须知“松江古时”跟“古时松江”是两个不同的历史地理概念。“松江古时”是站在现当代松江区(县)的基点对狭义概念之松江的历史追溯,当限定为唐代以降华亭县加上清代娄县。“古时松江”是现当代人对古时称松江的地方(广义概念之松江)的历史追溯,即为元明清时的松江府。《辞海》“云间”条目采用的是“古时松江”的格式,确指“云间”为“旧时松江府的别称”。如是,人们难免会追问“云间”作为地方的雅(美好)称(别称)究竟称喻什么地方。

这一文献说明在元明清时已经是整个松江府(现今上海市) 的别称了!那么有一个奇怪的问题摆在那儿。就是明明此时的云间级别比上海市高为什么我们江阴文林潘氏宗谱上会写元朗公是从上海云间迁到江阴文林的呢?比方有人问我是哪儿人?我说是江阴县江苏人那肯定是本末倒至不对的,这里就存在一个由历史背景引发的错误了,那就是在清末民国时由于外国人在上海县境内大量登陆投资开发租界,让上海经济建设空前发展增设了道台衙门!使此时的上海县行政仍在松江府管辖之下而经济和政治地位反超松江府城!让人误认为此时上海县比松江府还要大还要重要!我们文林潘氏宗谱早期记载是一定是写元朗公从松江府云间迁到江阴,只不过在清末民国重修家谱时误写而已!更何况云间乡至始终不在上海县管辖之下。

那么云间虽为松江府别称可是实际地方云间乡到底在哪里呢?古代文献记载如下:

南宋绍熙四年(1193)杨潜等人修纂华亭县志,取名《云间志》。纂修方志每有采用雅名、别名的故事,如海盐县方志称《武原志》,常熟县方志称《琴川志》,昆山县方志称《玉峰志》,歙县(安徽)方志称《新安志》。于是“云间”为华亭雅名在南宋有了确凿的文字佐证。又《云间志》的《乡里》称华亭县有云间乡和云间里:云间乡“在县东南一百里,四保,十村,管里曰招贤、白苧、云间、小平。”这里的“云间”乡、“云间”里应该是地方的正称本名,但地方位置不在两陆读书处小昆山一带,而是在当时华亭府、今天松江区(县)东南九保(今金山亭林)、十保(今松江张泽)、十一保(今金山亭林)和十二保(今奉贤柘林和金山漕泾)地方。

民国元年(1912),撤松江府,华亭县和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三年(1914)改称松江县,1998年改称松江区,那么现当代的“云间”指称的则是松江县、松江区了。也许有人认为可以宽泛附和,民国时的松江行政督察专区和解放后的松江行政专区也可以“云间”冠之,但这已是一种余波而不成气候。然而专区所辖,除松江县外,其他县均不能以己为“云间

而从以上资料显示明清时云间的实际地名只指松江府直辖区与上海县半毛关系也没有! 而上海县的前身华亭县除县衙曾寄居松江府城内和松江府名换华亭府名时有点关系之外, 历史上上海县(旧称华亭县)境从来没伸出现今黄浦徐江南市普陀长宁虹口杨浦等区. 而云间乡自西汉就设置到明代已经算是个千年古乡镇了. 到南宋时还有云间乡. 云间里(里是古代行政级别相当现在村一级) 只是在明代中期云间乡级行政机构消失了. 那么云间乡到底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不要急我们还需要从古代文献中寻找答案!先从当时的松江府来说: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海盐县全境重新划分乡、亭、里、闾地域,全县置26个乡:黄浦乡、胥浦乡、望海乡、云间乡、谷阳乡、北平乡、巨浪乡、封林乡、盘龙乡、横沉塘乡、杜浦塘乡、白乡、滩虎乡、黄盘山乡、白砂乡、御儿乡、长水乡、射襄乡、淀泽乡、蓉溪乡、武原乡、钟溪乡、大湖乡、广宸乡、龙秋乡、汾湖乡。乡以下共设256个亭、1626个里。

汉朝时候的海盐县治,西汉前期在今金山县境,西汉后期到东汉时在今平湖县境,都要比离嘉兴远得多。所以论情理而言,海宁在没有立县 以前属于嘉兴也比较合理。从这两点上应该相信在先的说法,海宁是从嘉兴分出的,而不应该相信后起的从海盐分出的说法。那末李吉甫难道没有看到过《宋书·州 郡志》和《水经注》吗?他肯定也看到了,他为什么不用沈约、郦道元的说法,而另创海宁分自海盐一说,这中间有这样的一个道理,可以摸得出来。因为《汉书· 地理志》说海盐有盐官,李吉甫大概是因为东晋以后,盐官县治离海盐县治(马啤城)不远,就臆断以为汉朝海盐县的盐官治所,就是孙吴、晋朝以后的盐官县城。 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汉武帝时收盐铁之利入官,分置盐铁官于出盐出铁的郡县。《汉书·地理志》在35个郡县下注出“有盐官”,都没有说明盐官驻在哪里,更没 有迹象表示盐官所驻城邑就被称为盐 官。可见海盐县下“有盐官”三字与后来的盐官县治不相关涉。
  《水经·沔水注》里讲到马嗥城,是西汉初年,吴王濞的司盐都尉城,看来西汉后期海盐县的盐官,很可能还在马啤城(今海盐县城东南300步)。因为那时 候的县城,先在今金山,后在今平湖

这段文献说明云间乡在汉景帝三年归海盐县(县城在金山区境内) 清朝沿袭明朝制度。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西北部建娄县,隶松江府。今松江区地分属华亭县、娄县。初,娄县治所位于府城西水次仓,后移入府城,与华亭同为附郭县这段文字说明在顺治十三年从松江府城西南部包括水次仓都归娄县所管辖。松江府城寻迹—嘉庆图VS卫星图

 (2007-12-02 01:52:16)

转载▼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史  

这是重新扫描并加局部注释的[嘉庆松江府城图]:


从中可见:
当时松江府治,华亭县治与娄县治同在松江府城内。“松江府城内,南半为华亭县,北半为娄县。”

此图上有云间书院,云间义学, 登云桥都在城内!城东门叫掖云门城隍庙
上海豫园城隍庙内记载:原本上海(县)无城隍庙,要拜城隍老爷要赶到松江府城。
那么我们来看看府城的情况吧。
城内竟有三座城隍庙,分别与府治,县治相对应,旧府城西起今谷阳路东至东门,其实是不算小的,再向西放一倍的距离,则正好到秀野桥,放两倍,到跨塘桥。然而跨塘亦古迹也,百姓之居岂非早向西移?或许松江城自古就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松江城中有四塔,西曰普照,又西曰延恩(西林塔),西南曰超果,东南曰兴圣(方塔)”。可惜普照,超果二塔早毁,

图中老市河从西门到横贯而过把松江城南北一分为二,日兴塔就是现在的松江区方塔公园内! 那么老市河上的古桥云间第一桥(跨塘桥) 古迹今在何处?

云间第一桥在松江区松江镇中山西路玉树路西,初名安龙桥,因横跨古浦塘又称跨塘桥,初建于宋代,系木结构大桥,南北向。[1]

北桥在明代某年端阳节相传一次龙舟节,观众挤于桥上,因超重而坍塌。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府王衡在旧址上重建石桥,是当时松江最大的一座桥。从此,改名“云间第一桥”,即现在的三孔大桥。  该桥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曾再度重修,呈三孔石拱桥,高8米,宽5米,长30米。拱券部分用青石砌成,桥面及阶栏杆则用花岗石。1986年,因年久失修,桥拱变形,部分石料在修葺时换成花岗岩石。东面桥拱上有同治年间镌刻的一条“云间第一桥”额,桥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之句。桥顶和桥薄墩十分纤秀。500余年来,该桥保留着原由端庄雄伟、古朴典雅的风貌,极为可贵,更体现出江南古桥的特色。1985年,云间第一桥被列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松江 太仓桥, 云间第一桥

松江中山西路西段,玉树路口, 旧称仓城,位于松江市河岸,多粮码头,明代松江大米进贡京城,漕运船队从这里出发,故曰“仓城”。据光绪《娄县续志》记载,旧时仓城地区有古桥20余座。现仅存太仓桥及云间第一桥.



太仓桥
本名永丰桥,因它位于松江城西的旧“仓城”之北,桥南为松江府漕运仓城,故称“大仓桥”。
大仓桥建于明代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五孔拱型石桥,以南北向跨于古市河上,全长54米,宽5米,高8米,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古桥之一。至今除桥上护栏有残缺之外,整座桥保存完好。



大仓桥是松江拱型石桥的代表,其结构,型制都具有松江明,清两朝的特色。



旧志记:西仓桥在钱径西,明天启年间,知县章台儒建。南仓,即水次西仓。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曾作《西仓桥记》,以赞此胜迹。



僕實的抱鼓 望柱



歲月磨損的龍門石



随着历史变迁,河道变浅变狭,现该桥两端两孔下的河道曾淤积成河岸,但经02年修葺后,现两孔已疏通。



现为松江区保单位



云间第一桥

出太仓桥沿中山西路向西走,过玉树路穿过一片杂乱的民房, 即可看到云间第一桥.



初名安龙桥,因横跨古浦塘又称跨塘桥,初建于宋代,系木结构大桥,南北向。北桥在明代某年端阳节相传一次龙舟节,观众挤于桥上,因超重而坍塌。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府王衡在旧址上重建石桥,是当时松江最大的一座桥。从此,改名“云间第一桥”,即现在的三孔大桥。



该桥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曾再度重修,呈三孔石拱桥,高8米,宽5米,长30米。拱券部分用青石砌成,桥面及阶栏杆则用花岗石。1986年,因年久失修,桥拱变形,部分石料在修葺时换成花岗岩石。东面桥拱上有同治年间镌刻的一条“云间第一桥”额,桥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之句。桥顶和桥薄墩十分纤秀。500余年来,该桥保留着原由端庄雄伟、古朴典雅的风貌,极为可贵,更体现出江南古桥的特色。



抱鼓



龍門石



橋聯石



雲間第一橋的氣勢



1985年,云间第一桥被列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但现场找不到文保牌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从明朝起曾是松江府漕粮的储藏地和漕运始发地,沿市河而建的桥梁、宅第、商铺鳞次栉比。目前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的建筑,其中房龄最老的已超过百年,按照规划,风貌区不仅将展现老松江的生活面貌,还将成为创意产业的集聚地。去年,上海书画院松江分院已进驻费骅故居,接下来还有120多处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将被充分整合利用,成为展示四腮鲈鱼、庄泾船拳、明清家具文化、顾绣、松江传统小吃的展示馆或工作室。


图中跨塘古桥上在刻有”同治十一年云间第一桥” 十个字而在云间第一桥沿老市河向东八百多米又有一座古桥名称” 绣野桥”

松江仓城的桥和老街(2)秀野桥

 (2015-03-09 09:35:55)

转载▼

标签: 秀野桥 原名绣鞋桥 松江沈泾塘河 四鳃鲈鱼 旅游   分类: 上海文物、古镇、景点、公园  

   岁月的变迁, 现在的秀野桥貌不惊人,桥上桥下似一个农村集市,连桥面也从拱形石桥攺为能通机动车的混凝土桥了。但它有着美丽的传说和比较显赫的历史。传说天宫一仙女下凡与沈泾塘渡口一船工成亲,男的摇船摆渡,仙女缝制秀鞋出售,2人计划用积攒下来的钱,在沈泾塘河上造一座桥,方便乡亲过河。当他们的计划即将实现时,王母娘娘派天兵来捉仙女回天庭,仙女在搏斗挣扎中,她的一只绣鞋掉了下来,只见霞光一闪,那只绣鞋竟然如长虹卧波似的,化成了一座横跨沈泾塘河的大木桥。人们为纪念仙女,称此桥为“绣鞋桥”。明洪武年间改建为石拱桥后,由于“绣鞋”与“秀野”的松江方言里是同音,后来有些文人就将此桥改称为秀野桥。同时沈泾塘河盛产四鳃鲈鱼,尤其与邻近的秀塘桥及西南的秀南桥的“三秀”水域更是四鳃鲈鱼主要产地。秀野桥一带古代直至解放初是松江闹市地段,烹饪四鳃鲈鱼的酒店也云集于此,相传乾隆曾在此品尝四鳃鲈鱼。並赐“江南第一名鱼” 的题词。从此,松江四鳃鲈鱼享誉天下。如今四鳃鲈鱼仍然是松江名产,不过是人工养殖了。


    秀塘桥与农贸市场

   侧面看秀野桥,桥面两侧均为流动摊贩。

两个名胜古迹说明我们上海潘氏二两始祖曾睦邻相居一段时间,那么西面的古跨塘桥为何几百年来能称“云间第一桥”而东面的绣野古桥为什么不能称为云间第二或第三桥呢。并且松江区其它古桥都与云间二字无关呢?因为跨塘桥两边正是云间乡行政机关所在地云间里(村)!现在古松江府云间里已经明确了在松江区松江镇中山西路,玉树路市桥西面的大仓桥(又叫跨塘桥) 两头的古镇上。哪么我们彦章公会初居云间乡何地?子孙又会在何处?我们现在先来看明清时云间乡管理范围究竞有多大?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西北部建娄县,隶松江府。初设治于府城西水次仓,后移入府城,与华亭同为附郭县。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松大县难治,奏请分县,分华亭县东南境白沙乡和云间乡建奉贤县;分娄县的胥浦乡及华亭县西南一部分建金山县。次年核准,雍正四年正式分治

上面到松江城北为娄县城南为华亭县. 这里有一点误解了娄县衙初在城西水次仓而仓库就在大仓桥北的云间里古镇上! 这位置正在现松江老城区西南面而金山区也在松江西南面,一个古籍上大部分记载县境在松江区北面的县怎么会有地划分给松江西南方向的金山区呢?这不成笑话了吗?并且华亭人自己记录的地方志也自相矛盾漏洞百出!原来是这情况娄县真正的县境在松江区的西南偏北一点,而华亭县县境正好相反, 两县在松江府城南的分界线正好在大仓桥和绣野桥之间!这样秀野桥就大部分古籍上称华亭秀野桥而云间跨塘桥在清代古籍上一贯称松江云间桥!因此下定义说清顺治十三年后云间乡在娄县管辖下而不是华亭县境内了。可是华亭县人不服气了(就象现在上海老城区人不服气松江区人一样) 他们想连你娄县千年以来都一直是我华亭县的。现在你娄县只是个小弟弟云间乡怎么算是你的呢?这不看:

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枫泾、胥浦2乡及集贤、华亭、修竹、新江4乡部分土地建娄县。雍正二年(1724年),割华亭县云间、白沙2乡之半建奉贤县。割华亭县枫泾、集贤、仙山、修竹4乡部分土地及娄县胥浦1乡建金山县

元代才有松江府建制。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华亭府为松江府,辖华亭1县。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华亭县东北境置上海县。

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割华亭、上海两县北境,建青浦县。


——明代松江府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分华亭县枫泾、胥浦2乡及集贤、华亭、修竹、新江4乡部分土地建娄县。

雍正二年(1724年),割华亭县云间、白沙2乡之半建奉贤县。割华亭县枫泾、集贤、仙山、修竹4乡部分土地及娄县胥浦1乡建金山县。


——清代松江府

华亭人就是不服输一方面说云间乡华亭县管了一千多年了要再转割给奉贤还得说是我华亭让给奉贤建县我下方!一方面有又说娄县县境在松江城北却又另编出娄县在松江城西南部拿出一块地划给金山县了。大家说华亭人不是自已抡起巴掌打自己的脸吗?

而得到好处的奉贤县人对这事又怎么看呢?奉贤区庄行镇的人说: 庄行镇[1]  ,隶属于上海市奉贤区,是全国重点镇、上海市九个新农村建设试点镇之一。位于奉贤区西部,东靠奉贤新城南桥,是奉贤区南桥新城拓展区之一,西傍龙泉港,和金山区、松江区一江之隔秦朝时庄行属会稽郡海盐县,南北朝地属吴郡前京县,隋朝时改属昆山县,唐天宝年间地属华亭县。

清雍正四年(1726年),奉贤建县后,庄行地属奉贤县白沙乡十三保,云间乡十二保

奉贤人来和稀泥谁也不认干脆说这地是老爹松江府给的!而只有娄县建县后又被一块又一块划出还不敢跟华亭人争论!因为自己也是从华亭划出的: 从华亭析出的娄县,与华亭县同城而治,隶属于松江府。辖区相当于今天上海市松江区西南部以及金山区全部。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由于江南大县财赋繁重,难以治理,所以又析出娄县、华亭县的一部分设置金山县。析出县东南的云间、白沙二乡的一半设置奉贤县,娄县就显得更小了。直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才撤销娄县,并入华亭县。

由于历史的纠隔和陈年老帐到这里应当真象大白了!云间在古代是文学界松江的别称,而云间乡云间里政府机构自西汉就一直有到了清代雍正时被支解撤消了。被分到奉贤县的也只有云间乡十八保一部分!云间乡的镇上富余松江府娄县是死活不肯划出去的。这就是奉贤区现在没有云间乡的历史遗存,而古迹都在了松江区的原因!那么云间乡明清下辖有多少保(村) 呢?明 清松江府[5]  十三乡五十保; 风泾乡,一保至三保,全隶娄县。(风泾乡现大部分属于金山区)。胥浦乡,四保至六保,全隶娄县;现在西南一部分建金山。 仙山乡,七保八保,分隶华,娄。现在属金山区。云间乡,九保至十二保,现在属金山区。分华亭县东南境白沙乡和云间乡建奉贤县;现在是奉贤区。白沙乡,十三保至十五保,全隶华亭县。现在是奉贤区

这段文献说云间乡一共有从九保到十二保四个保(行政村) 这么大范围其中只有十二保(大队) 划到奉贤县!其佘留在了松江区了而这个十二保是四个保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这不云间十二保划到了奉县变成了一个潘垫乡呢!庄行地处苏北和苏南的古滩脊平原(古冈身)以西,宋时已成村落,镇西圆通庵,建于宋淳熙年间;元末明初,镇东市已成小集镇,1949年5月14日,奉贤全境解放。全县分为六区一镇,隶属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庄行区为奉贤县第二区。

1957年7月,撤区并乡,高级社代替基层行政村。原庄行镇、芦泾乡、烟墩乡、华严乡、潘垫乡合并建立庄行乡,下辖19个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实行乡治制

那么有人要问当初除潘奎晚年带子潘恩孙子潘允瑞在迁到上海豫园后. 彦章公其他留在上海的子孙现居住在哪里呢?你不要急地方志上有答案. 2003年11月,全镇下辖20个村,223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7个居民小组。分别为吕桥村、庄北村、东风村、穗轮村、长浜村、华严村、更楼村、新村村、长堤村、潘垫村、潘南村、柴塘村、新华村、陈行村、烟墩村、杨溇村、姚泾村、芦泾村、牛溇村、存古村,庄行居委会。

庄行镇潘垫村,潘南村就是当初松江区划到奉贤云间乡的一部分!现今在庄行镇南上海绕城高速南,沈海高速东面,庄良路北,浦卫路西。有大面积潘氏遗存: 有潘南村,潘垫村委,有潘垫路,潘垫东路,潘垫西路,潘陈路,潘柴路,潘垫中心一号桥. 二号桥. 三号桥!虽然当地已经过开发村庄人家显得分散稀落,但是整个范围不小于江阴文林潘氏遗存哪!而在松江云间腹地小昆山腹地松江区西.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西佘山园西侧,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马山园北侧,上海绕城高速东面有潘家湾不少人家!而在松江区西沪昆高速与上海绕城高速庆交叉口北面文翔路南侧和绕城高速交口连有一个潘家堰只不过开发拆迁到路西小区里了!松江区,奉贤区情况反映我潘氏后人居住点范围之大不小于江阴等地!而通常说的草鞋浜潘姓只是彦章公后代一小部分.还是潘奎四个儿子中其中之一支传下的。而潘奎其它四子传下的众多后人去哪儿了?有人谬称上海没彦章公留下的子孙了多么谎唐!况且上海豫园志是这么说的: 豫园园主潘允端,是明刑部尚书潘恩之子。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潘允端以举人应礼部会考落第,萌动建园之念,在上海城厢内城隍庙西北隅(今安仁街东的梧桐路、马园弄一带)家宅世春堂西的大片菜畦上“豫”,有“安泰”、“平安”之意。足见潘允端建园目的是让父母在园中安度晚年。但因时日久拖,潘恩在园刚建成时便亡故,豫园实际成为潘允端自己退隐享乐之所。

以上文献说明潘恩之子潘允瑞为孝敬父母造此园不料豫园还没造好其父潘恩就去世了,更不要说潘恩之父潘奎享受此园,因此从云间乡迁到上海庙的是潘恩与潘允瑞父子. 而潘奎最多来儿子家养老而已可是潘奎其他三个儿子及子孙并没有迁到上海来或分散他处!而允瑞还有其他兄弟是不会长居在老二家的必定分散于城隍庙附近由于城市建设失散,因此有人说除草鞋浜有潘奎后人外城隍庙附近已无奎之后人!这是不对的只能这么说潘奎后人失散在老城附近!不能说不曾经存在奎之后人!

那么现在城隍庙附近有一支不是潘奎的后人怎么解设?你们不要忘记上海还有一支人呢!老谱记录潘美七子惟友节度镇江州封镇江昆陵郡占籍松江华亭绣野桥. 传至四十三世贻禄再迁走黄山口!记住这是从嘉孙公为第一世的算法足有十几代人。可是在现绣野桥附近没有任何一点潘氏遗存附近一片商业老街不象云间老桥四周还有村庄老房子呢!有人怕会说这些人肯定也搬到云间乡了,答案恐怕只有一小部分人会这样做,原因云间乡行政级比华亭存在得还要早有一段时间还是并级的即使后来华亭成府成县而云间成整个松江地区的别称。几千年来两桥相隔只有东西八百米远但是两地政治影响是老死不相往来更何况古代各行政区域以人口增长为第一大事反倒是,上海县始终视华亭县为母县必竞是从华亭分出来的,而华亭县因南与松江府靠背无发展空间而分出去的儿子县上海却从各种利益非常好,因此从华亭腹地绣野桥人口稠密处大批移民去开发新成立的上海县。对官对民及华亭上海两县都是名利双收!如明代大批从江南移民到苏北是一样的,因此明代应当有大批绣野桥潘氏移到上海城隍庙附近开发当时算新城区了!本人广泛查眸阅各种上海地方志文献并参照上海卫星电子地图以及现在的大量城市改造资料,并参透了中国各种人文世故的国情作出上面的判断是符合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从中还有不足及不理想之处请各位见谅!

                                   潘明山

                    初稿完成于二零一六年九月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