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序 》全文 翻译

    中华马氏网 2012年5月30日 马明


《马氏文通》序
马建忠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则已,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能,其道奚从哉?《学记》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其《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通雅》引作“离经辨句”,谓“丽于六经,使时习之,先辨其句读也。”徐邈音“豆”。皇甫茂正云:“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社。”度,即读,所谓句心也。然则古人小学,必先讲解经理、断绝句读也明矣。夫知所以断绝句读,必先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刘氏《文心雕龙》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顾振本知一之故,刘氏亦未有发明。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衍说。至于逐字之部分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之义,且同一字也,有弁于句首者,有殿于句尾者,以及句读先后参差之所以然,塾师固昧然也。而一二经师自命与攻乎古文词者,语之及此,罔不曰此在神而明之耳,未可以言传也。噫戏!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求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学者,将何考艺而问道焉!
上稽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下至志书小说,凡措字遣辞,苟可以述吾心中之意以示今而传后者,博引相参,要皆有一成不变之例。愚故罔揣固陋,取《四书》、《三传》、《史》、《汉》、韩文为历代文词升降之宗,兼及诸子、《语》、《策》,为之字栉句比,繁称博引,比例而同之,触类而长之,穷古今之简篇,字里行间,涣然冰释,皆有以得其会通,辑为一书,名曰《文通》。部分为四:首正名。天下事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而不能相混。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家之:“以”、“准”、“皆”、“各”、“及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司官之式,皆各自为条例。以及屈平之“灵修”,庄周之“因是”,鬼谷之“捭阖”,苏张之“纵横”。所立之解均不可移置他书。若非预为诠解,标其立义之所在而为之界说,阅者必洸洋而不知其所谓,故以正名冠焉。次论实字。凡字有义理可解者,皆曰实字。即其字所有之义而类之,或主之,或宾之,或先焉,或后焉,皆随其义以定其句中之位,而措之乃各得其当。次论虚字。凡字无义理可解而惟用以助辞气之不足者曰虚字。刘彦和云:“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剳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虚字所助,盖不外此三端,而以类别之者因是已。字类既判,而联字分疆庶有定准,故以论句读终焉。
虽然,学问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所论之文气,要不难一蹴贯通也。余特怪伊古以来,皆以文学有不可授受者在,并其可授受者而不一讲焉。爰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縢,导后人以先路。挂一漏万,知所不免。所望后起有同志者,悉心领悟,随时补正,以臻美备,则愚十余年力索之功庶不泯也已。

 

释: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则已,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能 ① ,其道奚从哉?《学记》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② 。”其《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③ 。”《通雅》引作“离经辨句”,谓“丽于六经,使是习之,先辨其句读也 6④ 。”徐邈音“豆” ⑤ 。皇甫茂正云:“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社 ⑥ 。”度,即读,所谓句心也。然则古人小学 ⑦ ,必先讲解经理、断绝句读也明矣。夫知所以断绝句读,必先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刘氏《文心雕龙》云:“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⑧T。”顾振本知一之故,刘氏亦未有发明 ⑨ 。

〔注释〕

①易知易能:用易懂的办法给学习的人传授知识。 ②引语见《礼记·学记》。每年招收学生,隔一年要考察检验成绩,第一次就要考察标点分段的能力。离经:即标点句读。辨志:即区分段落。概括大意。 ③疏:东汉郑玄为《礼记》作注,唐代孔颖达为郑注再作《疏》。章句:“章”的本义是乐曲结构完整。《说文》:“章:乐竟为一章。从音十。十,数一终也。”章句即指读(句内的停顿)、句、复句、句群、段落。 ④《通雅》:明代方以智著,训释词义,考究语源。引语见该书卷三。丽:有附着和通明的古义,方氏兼用以释“离经”,指专心六经的通达。 ⑤徐邈音“豆”:《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凡邦之事跸,宫中庙中皆执烛。”郑众作注言:“读‘火’绝之。”言应从“火”字断句,“禁”字庆是下句的首字(按:这是错误的)。陆德明《经典释文》引徐邈言郑注中“读”字音“豆”。 ⑥皇甫茂正:即唐代皇甫卜,字持正。“茂”字误。《皇甫持正文集》卷四《答李生第二书》:“书字未识偏旁,高谈稷契,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郑。”稷契即传说中商族祖先契、周族祖先后稷,服郑即汉代学者服虔、郑玄,《通雅》误郑为杜,马氏沿承未改。 ⑦如此来说,那么古代小学就必定行讲解经书语句关系、断绝句读,就是明白无疑的了。小学:童学、蒙学。即“比年入学”之“学”。 ⑧引自《章句》篇。彪柄:文采焕发。振本句:运用语法规律,具体句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一个语法规律可以驾驭千万类语句。 ⑨顾:只是,话谘回来。发明:说明、阐释。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子书》,听其终日伊吾 ① ;及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衍说 ② 。至于逐字之部分类别 ③ ,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之义;且同一字也,有弁于句首者,有殿于句尾者 ④ ,以及句读先后参差之所以然,塾师固昧然也。而一二经师自命与攻乎 ⑤ ,古文词者,语之及此,罔不曰此在神而明之耳,未可以言传也 ⑥ 。噫戏!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求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学者 ⑦ ,将何考艺而部道焉⑧ ?

〔注释〕

①概:让人感慨。蒙子:蒙童,小学生。四子书:即《四书》。伊吾:象声词,犹“伊伊吾吾”。 ②就书衍说:只就其经文推衍义理。 ③部分类别:批区分词性及词在句中的词法成分。 ④弁(iàn 本指帽子,此处活用为动词,义为放在句首。殿:军行压后为殿,此批在后的。 ⑤经师自命:以经师自命的人。经师:通达经典的人。攻:研究。 ⑥在神而明:在于凭心灵来体会明白。 ⑦后生:后代、以后的人。与常见的指年轻人义不同。 ⑧专艺问道:探求语法学问。

上稽经史 ① ,旁及诸子百家,下至志书小说 ② ,凡措字遗辞,苟可以述吾心中之意以示今而传后者,博引相参,要皆有一成不变之例 ③T。愚故罔揣固陋 ④ ,取《四书》、《三传》、《史》、《汉》、韩文为历代文词升降之宗 ⑤ ,兼及诸子、《语》、《策》,为之字栉句比 ⑥ ,繁称博引,比例而同之,触类而长之,穷古今之简篇,字里行间,涣然冰释,皆有以得其会通,辑为一书,名曰《文通》。部分为四:首正名。天下事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而不能相混 ⑦ 。佛家之“根”、“尘”、“法”、“相” ⑧ ,法律家之:“以”、“准”、“皆”、“各”、“及”、“其”、“即”、“若” ⑨ ,与夫军中之令,司官之式,皆各自为条例。以及屈平之“灵”,庄周之“因是”,鬼谷之“捭阖”,苏张之“纵横” ⑩。所立之解均不可移置他书。若非预为诠解,标其立义之所在而为之界说,阅者必痴洋而不知其所谓11,故以正名冠焉。次论实字12。凡字有义理可解者,皆曰实字。即其字所有之义而类之,或主之,或宾之13,或先焉,或后焉,皆随其义以定其句中之位而措之,乃各得其当。次论虚字。凡字无义理可解而惟用以助辞气之不足者,曰虚字。刘彦和云:“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諨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16 。”虚字所助,盖不外此三端17,而以类别之者因是已18 。字类既判,而联字分疆庶有定准,故以论句读终焉19。

〔注释〕

①稽:考证,考核。 ②志书小说:方志书籍和笔记。 ③要:总是。例:体例,模式。 ④罔揣固陋:不考虑自己的陈腐浅陋。 ⑤韩文:韩嵛愈的文章。升降之宗:变化的大端。 ⑥字栉句比:按字按句排比归类。栉,梳子。梳齿排列密而整齐,引申为排比义。 ⑦主义:主要的意思。 ⑧根:佛家把人的感觉器官称为获得感觉的根源。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尘:把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觉对象,用“尘”来比说,认为会染污人的空心净念。法:各种概念、规律、制度等。相:事物的外表形式。 ⑨“以”、“准”等:都是法律条文或法律文书中的术语,详见《大清律令·例分八字之义》。如“以:以者与实犯同。准:准者与实犯有间矣……” ⑩灵:屈原特指国君。《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之故也。”因是:《庄子·齐物论》:“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可理解:“有因而认为对的,也就有因而认为不对

的;有因而认为不对的也就胡因而认为对的。”鬼谷:战国时纵横家鬼谷子。捭,义为分开;阖,义为收拢。《鬼谷子》有《捭阖》一篇,专讲游说之术,“捭”特指开口进言,“阖”指闭口不答。纵横:合纵、连横。 11痴(huāng)洋:水势浩大,同“汪洋”。此比喻茫无边际。 12实字:即实词。 13类:分类。主之、宾之:做主语、做宾语。 14刘彦各:刘勰字彦和。引句见《文心雕龙·章句》。发端之首唱:即句首助词。 15禩句之旧体:禩句中起连接作用的久远的用法。 16送末之常科:陪在句子或停顿之后常用的方式。末:末梢,结束的地方。常科:常规作法。 17三端:句首、句中、句末三处。 18因是已:就正是用这个办法而已。 19联字分疆:词与词连成句读的界限。疆,疆界,界限。

虽然,学问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 ① 。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① 。然即其可授受者以深求夫不可授受者,而刘氏所论之文心,苏辙氏怕论之文气,要不难一蹴贯通也 ③ 。余特怪伊古以来,皆以文学有不可授受者在,并其可授受者而不一讲焉 ④ 。爰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盖将探夫自有文字以来至今未宣之秘奥,启其缄鄊,导后人以先路 ⑤ 。挂一漏万,知所不免。所望后起有同志者,悉心领悟,随时补正,以臻美备,则愚十余年力索之功庶不泯也已。


分享按钮>>何筱姗: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
>>河南潢川光山息县族人湖北新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