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反映生活质量,GDP更靠谱儿

    中华袁氏网 2012年7月13日 中国经济网


财政部11日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个人所得税征收3633.07亿元,完成预算的116.4%,高于预算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预计,相应增加了个人所得税收入。经中新网财经频道统计发现,目前31省区已经公布了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占据前三名,甘肃垫底。从增幅来看,海南最高,达17.9%。(7月12日中国新闻网)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GDP增速为9.2%,与2010年GDP增速10.4%相比,回落了1.2个百分点。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并未放缓。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增加2701元,增长14.1%。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元,增长13.5%。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出现了GDP增速下滑但城乡居民收入反而还有所提高的局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应该看到是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导向正在发挥作用。“十二五”开局以来,去年和今年的收入分配政策改革已经开始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同时还有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的市场力量推动下,我们的收入与GDP的关系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也就是说,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就越高。笔者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比GDP更能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国来说,在现阶段,GDP仅仅只是发展速度的一种象征,不能完全代表发展质量。我们国家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一种拼资源、拼人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还没有完全转变到依靠科学技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

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平均数,是多种类型家庭收入的综合平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指标作用,主要是反映一个家庭、一个居民的收入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家庭或个人有多大的基期消费能力。因为这个收入是家庭和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从道理上讲,它可以任意用于消费、投资和储蓄。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表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得越快,消费能力越强。正因如此,这个指标是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离不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现阶段,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回落,但还是处在适度较快增长的区间,经济还是在稳定增长,这为收入的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城镇居民收入来讲,2011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不少有关增加工资、提高收入标准方面的措施。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份年内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2%;27个省份发布了2011年度工资指导线,基准线多在14%以上。这就有效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

可以看出,居民收入的提高带来的好处众多,政府部门连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退休金、最低生活保障等,这一揽子举措确实让不少百姓受益,得到了实惠,并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富而思源,更要富而思进。为增收入,一方面,政府惠民举措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有了好政策,更需要自身更多的努力和行动,因为财富从来都是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的。两方面共同作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该还有相当大的持续提升空间。(袁宝)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分享按钮>>迟月:“唱衰20年后的中国”缺少技术含量
>>宋九成:股市投资者的利益何时才能得到真正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