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鲍审的艺品和人品

    中华鲍氏网 2010年3月1日 单瑞成


                               书画家鲍审的艺品和人品
                                                                       □ 单 瑞 成
鲍审(1913-1989)字伯详,江苏省东台市人,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南诗词学会会员、盐城市首届政协委员、盐城市湖海艺文社顾问、盐城市书美协会副主席、东台市第五届政协委员、东台诗画社副社长、东台市文联委员。原在南通港务局工会工作,退休后被特邀为东台工艺美术厂画师。
鲍审出生于东台城内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其曾祖鲍声甫、祖父鲍赓培文养丰厚,工书善画。鲍审幼承家训,聪颖好学。有年正月初一,全家欢聚一堂,喜庆佳节,余兴间,曾祖对小鲍审说,我出个对句给你对,“大年初”,年仅七、八岁的鲍审不加思索,脱口而出“正月半”,字面词意、对仗工整,深得长辈赞许。由此激发鲍审研文游艺的热情,诗词、文赋、音律、曲艺、书画、印章无所不工。有《书法漫谈》、《论书绝句》、《治印琐言》、《甲骨文集联》、《石鼓文集联》以及碑贴题跋等著作。
他书法远师古人,近师造化,风晨雨夕,寒暑不辍,沉酣于历代碑贴之中。于上古师《大盂鼎》、《毛公鼎》、《石鼓文》;于汉师《礼器》、《张迁》、《衡方》、《乙瑛》、《曹全》、《石门颂》;于三国师《天发神谶》;于魏师《张猛龙》、《崔敬邕》、《等慈寺》、《贾使君》、《张黑女》、《爨宝子》;于晋师二王阁贴,于唐师颜平原,柳公权,于宋师苏氏,元之赵氏,明之文氏,清之让翁,之谦,完白山人,近之康南海,无所不涉。博采众长,匠心独运,作品充满和谐拙朴的古典味和浓郁的书卷气。
绘画山石,花卉,翎毛,师恽南田,作品静中寓动,栩栩如生,意趣超凡,清标绝俗,恬澹出隽,尤以墨折枝牡丹,笔墨更是淋漓尽致,令人赏心悦目。
篆刻艺术也为人们所瞩目,他印学历程也是由清代上溯秦汉,受皖浙派影响尤重。纵观鲍老印迹,可谓印从书出,审美思想倾心于简远平淡,不以夸张、巧饰为能事,章法多取平易正直,看似平常,实为奇崛,刀法果断沉凝,光洁挺健,方寸天地妙在方直而不僵硬,工稳而见流动,朴拙而见秀雅。
他没有惊人的学历,只是一个中学生,能成为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专家,主要是一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退休后理应怡养天年,可是他仍认为艺无止境,坚持学习,每天做功课,六十岁后潜心研究甲骨文,孜孜以求挖掘甲骨文的精髓。作品曾入选“安阳殷墟笔会”,并被《书法》杂志重点转载,更难能可贵的是从仅存世几百个的文字当中,撰联成册。这是今之书家难以企及的,遗憾的是至今未能付梓。
鲍审的艺术成就,享誉大江南北,堪称盐阜文艺百花园中,永不凋谢的一枝奇葩。他不仅具有很高的艺品,而且具备更高的人品。后学们都尊称他鲍老,鲍老的人品,深受人们尊重。尤其敬业奉献,助人为乐,淡泊名利,关心后学的崇高思想境界,更为人们景仰。
他从南通退休回到故里,一心一意要为家乡文艺振兴、经济发展发挥余热,不久他被聘为工艺美术厂画师,专事国画题款,可题款资料不足,书店又无从购得,于是团结同聘的老先生,一道根据不同画面,画种咏出题画诗千余首及若干相关的题句,并亲自用钢板腊纸刻写,印刷装订成册。
一日,某同事将一幅《芍药图》误题成“洛城春永”款,已急得束手无策,洛阳乃著名牡丹之都,怎能题于芍药图下?鲍审见状,略加思索从容地在此款下加一“去”字,续写成“洛城春永去,花好扬州来”句。此一小小趣闻,可见鲍老人品之一斑。
鲍审一生淡泊名利。在聘用期间因他贡献大,人品好,单位给他记功,他却自谦以“不属正式人员”为由谢之;政府、社
会团体给他荣誉,他又婉言谢绝,推荐让给青年人。对于慕名求书画者,有求必应,谢绝润笔,正如他论书绝句“若将书艺成商品,风格卑卑何足论。”他为我市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先后多次举办书法、绘画、诗词讲座,并把讲课金买宣纸发给学生习作用,在讲课中要求学生加强“书外功”、“画外功”以及姐妹艺术的研讨,更要求学生学艺先要学做人。对登门求教者,总是循循善诱,针对水平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东台当今书画有成就者,像马永欣、陈学植、吕稚椿、戴友生、崔伟、陈壮平、孙国祥、王华东、王志平、王湘平等以及本人都曾受到他的教益。
鲍老的艺品和人品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而且是东台书画界的宝贵财富。将为振兴东台书画事业,东台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分享按钮>>合肥鲍士刚给训相的信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鲍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