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亲情浓 古都盛会喜空前

    中华鲍氏网 2010年3月7日 鲍典章


                      寻根之旅亲情浓 古都盛会喜空前
         ――鲍氏文苑第七次座谈会暨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大会纪实

                                                                     □ 鲍典章
公元2006年11月4日,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鲍氏族史研究史册的日子。在这个金风送爽、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来自全国各地的122名鲍氏宗亲代表兴致勃勃地汇集在黄河之滨的七朝古都偃师市,共庆鲍氏族史研究会的成立,共贺鲍氏族史研究发展史上的这一盛会。
首阳山前,彩旗飘扬,鼓乐震天;南蔡庄村头,人潮滚滚,万人空巷。“热烈欢迎中国大禹研究中心鲍氏族史研究会寻根之旅光临偃师”、“热烈欢迎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偃师召开”、“热烈欢迎各级领导暨社会各界名流莅偃指导工作”的大红标语跨街而过,与军乐、排鼓、狮舞、旱船等表演展示中原地区淳朴彪悍民风的各类民间艺术和文艺表演,和前来观瞻的人群汇成一股股势卷大地、声遏行云的滚滚浪潮,在汉魏故地涌动,在河洛大地的上空激荡。
上午八时半,参加鲍氏文苑第七次座谈会暨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大会的122名与会鲍氏宗亲代表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军乐队、腰鼓队的引导下,开始依次步入位于南蔡庄村北的鲍氏文苑第七次座谈会暨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庆典大会的主会场。310国道两旁站满了夹道欢迎的人群和手舞彩旗的首阳山镇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如此宏大的欢迎场面,感动着所有在场的人们,参加会议的鲍氏宗亲代表们面对此情此景,脸上无不洋溢出自豪和激动的表情。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代表方队后面那来自西南边陲贵州省安顺市鲍家屯村寻亲之旅代表团的成员们,他们身着色泽艳丽的明朝汉民族服装和头戴的目前在中原地区极其罕见的军傩面具,成为会场上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引来无数观众好奇的目光和长久地驻足观看。
开幕式主会场设在南蔡庄村北的310国道旁,座北面南。会前搭设有半月形大红迎宾充气彩门,“热烈欢迎海内外鲍氏宗亲莅偃寻根问祖”的大红标语格外醒目。彩门两旁矗立两根大红气球望柱,上书“寻根谒祖,千秋盛事;继往开来,万家欢歌”的对联,彩门之后是三道凌空飘舞的气球吊联,上面分别写着“分金荐贤,昭彰青史;扣车斥相,彪炳千秋”和“发扬光荣传统,众志成城,构筑和谐社会;继承先祖懿德,奋发进取,建设新型农村”等联语。再后是大会主席台。
新搭设的大会主席台宽阔广大,雄伟壮观,主席台两侧是两根红色的华表立柱,立柱上两条金龙昂首向天盘绕其上,气势非凡。主席台背景为10米多宽、4米多高的耀眼夺目的红底幕布,正中大字为“中国大禹研究中心鲍氏族史研究会寻根之旅庆典大会”,与幕布题头的大号金色篆书“鲍”字交相辉映,闪亮夺目,于喜庆中彰显出此次会议的主题和特色。
上午九时半,庆典大会正式开始。出席大会的鲍氏宗亲中有:现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国家建设部原城市规划司司长、著名城市规划专家鲍世行先生;著名军事仿生学专家、国防大学原战役学教研室主任、教授鲍中行先生;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办副主任、正局级审判员鲍圣庆先生;江苏省徐州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鲍训相先生;浙江省著名企业家,温州复兴面粉厂董事长、素有浙江“面粉大王”之称的鲍克跳先生;山东省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鲍家虎先生;山西省应县原县委书记鲍恒政先生;洛阳市商检局原局长鲍运隆先生;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纪委书记鲍儒仁先生;江苏省南通市总工会高级政工师、南通市工人日报总编辑鲍冬和先生;安徽省蚌埠市汉福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国际商务师鲍春晓先生;安徽日报副总编辑鲍义来先生等。
出席大会的地方党政领导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原河南省商务局局长白第先生;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副市长范金澄先生;偃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丁朝龙先生;中共偃师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朱美荣先生;偃师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新安先生等。
会议东道主、中共偃师市首阳山镇党委书记李富钦、偃师市首阳山镇人民政府镇长曲万涛、首阳山镇南蔡庄村党支部书记鲍建安、村委主任鲍建设等也在主席台就位。
庆典大会由首阳山镇人民政府镇长曲万涛先生主持。
会议正式开始前,曲万涛先生首先代表首阳山镇党委、政府对远道而来参加这次盛会的全国鲍氏宗亲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全国各地鲍氏代表欢聚古都偃师,弘扬鲍氏文化,探讨鲍氏历史,传承中华文明的积极意义作了充分地肯定。在一一介绍了与会的各位宗亲代表、各位领导的职务姓名之后,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刹那间,军乐高奏、礼袍轰鸣、人声鼎沸、象征美好与祥和安宁的数百只和平鸽冲天飞舞。整个庆典会场顿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
南蔡庄村党支部书记鲍建安宗亲首先代表河南省偃师市南蔡庄村的三千余鲍氏宗亲及其他兄弟姓氏同胞,对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来到河南省偃师市寻根问祖的各位鲍氏宗亲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关心鲍氏族史研究事业,支持会议召开的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的各级领导致以诚挚的谢意!他说:南蔡庄村地处中原腹地的河洛之间,北依邙山,南眺洛河,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市场繁荣,经济发达,自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八月,南蔡庄村两支鲍氏的先祖奉旨由山西潞州(古称上党,明嘉靖八年改称潞安府)长子县(今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鲍店村迁来至今,已历619年,繁衍生息25代。村中另有两支鲍氏族人也在明末清初迁移至此。全村四支鲍氏目前拥有族众已达三千余人,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兴旺发达。河南为全国鲍氏四大郡望之一,与上党、泰山、东海各地,在鲍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鲍氏先贤鲍叔牙、鲍永、鲍昱、鲍信、鲍勋、鲍捐、鲍靚等都曾在这块土地上叱咤风云、建功立业。近代偃师市南蔡庄鲍氏也是人才辈出,勋名昭昭,鲍启俊在清朝被诰授四品中宪大夫,鲍启泰诰授五品奉政大夫;民国初年,辛亥先贤鲍启灿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总统府参议;鲍化南1938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后任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学院政治部主任(正师职),等等,他们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中华鲍氏顺应潮流,与时俱进,顽强拼搏,奋斗不息,鲍氏所独有的叔牙精神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今天,全国各地鲍氏宗亲代表云集七朝古都偃师市,共研鲍氏族史,探讨鲍氏文化,同样也是为民族振兴、中原崛起而勇作贡献。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坚定信念,开拓进取,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以彰先祖懿德,以慰先人之念。
接着,由南蔡庄村所在地首阳山镇党委书记李富钦先生致欢迎辞。他说:金秋十月,景色怡人,丰收季节,硕果累累。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大会。首先,我谨代表首阳山镇党委、政府及全镇5万多名干部群众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参加研究会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首阳山因“日之所出,光必先及”而得名。因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生”而闻名。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史上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五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境内遗存有汉魏故城遗址,东汉旅人桥遗址、永宁寺遗址、普救寺遗址、西晋皇陵、曹魏皇陵、秦相吕不韦墓、纵横家苏秦墓等大量文物古迹,是偃师市各乡镇中文物古迹较为集中的乡镇之一。
近年来,首阳山镇按照“优化环境树形象、上大项目促发展、围绕党建抓经济、夯实基础保稳定”的工作思路,不断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区域工业,先后形成了蔬菜、奶牛、生猪、肉禽、波尔山羊、蝎子六大品种养殖基地和塑编、铸造、建材、制鞋、校用设备、纺织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并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成功实现产业重心转移。其中,投资48.7亿元的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2×600MW机组,是目前国内最现代化的环保电厂之一;投资2.9亿元的洛阳首龙铝业责任有限公司,采取世界领先工艺技术,每年可生产6-7微米厚的高精度铝箔万吨以上;投资2.8亿元的洛玻集团超薄二线项目,可生产0.5--2毫米电子玻璃,打破了国外公司对我国电子玻璃市场的垄断。
全国鲍氏族史研究会的成立,是全国鲍氏族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偃师历史发展上的一件大事。本次活动不仅对于进一步弘扬鲍氏文化、叔牙精神,沟通全国鲍氏族人之间的联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弘扬河洛文化、宣传首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出席今天大会的既有成功的企业家,又有众多知名的专家、学者,衷心地欢迎各位能以此次大会为平台,到首阳山投资兴业,共绘首阳未来美好蓝图。
偃师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新安代表中共偃师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向大会致贺辞。
李新安副市长首先代表中共偃师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82万偃师人民,热烈欢迎中国大禹研究中心鲍氏族史研究会寻根之旅莅临偃师。接着向与会的鲍氏宗亲代表介绍了偃师市的基本情况。他说:偃师市地处豫西,东望郑州,西临洛阳,南倚嵩山,北界黄河,总面积948.43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县(市)之一,也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偃师地处中原,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源头。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拓发展,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写下了一页又一页光辉灿烂的人类发展历史,创造了古老的、博大精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以及夏、商都曾建都于此,后来“(周)武王伐纣,回师息戎”,于是始有了偃师这个名称,可以说,偃师是孕育开启中华民族发展的风水宝地。历史上的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都曾建都于此,所以偃师素有“七朝古都”的美誉,作为一个县级市,先后有七个朝代在境内建都,这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偃师境内的家珍国宝比比皆是,文化遗产深邃厚重。据统计,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偃师商城博物馆为河南省第一个夏、商断代博物馆,馆藏文物14990件。其中国家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180件,一般文物14772件。夏都二里头斟寻遗址、尸乡沟商城遗址、周朝成周城遗址,共同组成《史记》中所记载的“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这一闻名中外的“河洛古都群”。使人感到偃师厚重的文化积淀。昔东周大夫流血化碧的苌弘墓、秦相国吕不韦冢、西晋帝王墓群、唐太子李弘恭陵、诗圣杜甫墓、书圣颜真卿墓、著名书法家王铎墓、唐高僧玄奘故里、宋代名相吕蒙正故里等都是垂留青史、名扬天下的极其宝贵的文化古迹。洛阳龙门石窟、古刹白马寺、登封少林寺、中岳庙等全国著名旅游景点,距偃师近在咫尺。
历史上的河南郡郡治所在地就在今偃师境内。河南为全国鲍姓四大望郡之一,与上党、泰山、东海齐名。在鲍姓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鲍氏先祖中,先后有多人都曾在这块土地上叱咜风云,政绩赫赫,为史家所称道。三国时期的鲍信、鲍勋曾协助曹操、曹丕争雄天下,大展鸿图。近代偃师南蔡庄的鲍启俊被清政府诰封为四品“中宪大夫”;鲍启泰被诰封为五品“奉政大夫”;辛亥先贤鲍启灿被任命为孙中山总统府参议、河南省议员;鲍化南1938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同时入党,后任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学院政治部主任(正师职),2002年病逝,追悼会上被荣称为“解放军优秀指挥员”等等,他们都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过一定的贡献。鲍氏的家族史是中华民族史的一条涓涓支流,正是有千百条这样涓涓支流才汇成了奔腾不息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在这条历史长河的流程中有险滩、有暗礁、有旋涡、有逆流,但它奔流到海的气势是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的。鲍氏在这条长河中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绽开了一朵又一朵洁白的浪花。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百业俱兴,盛况空前。现在的偃师已经成为洛阳市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建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被国家批准为园林城市,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之列。中共偃师市委、偃师市人民政府热烈欢迎鲍氏各界人士到偃师市投资发展,共谋大业,为偃师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李新安副市长讲话之后,主持人宣读全国各地鲍氏宗亲发来的贺信、贺电。
发来贺信、贺电的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原副军长鲍德君将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军事学资深学者鲍世修先生,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鲍永臣先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鲍淮龙先生,北京市地质调查所所长、总工程师鲍亦冈先生,上海市人民政府原秘书处长鲍世禄先生及夫人、原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胡斐佩少将,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鲍加先生,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书法家鲍贤伦先生,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书画家鲍复兴先生,以及江苏的鲍家琚先生、鲍宪明先生、鲍崇明先生和香港的鲍耀明先生等。
旅居台湾的鲍氏宗亲、年已80余岁高龄的河南省偃师市南蔡庄村的鲍玉斌先生,闻听全国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将在故乡南蔡庄村召开的消息后,十分高兴和激动,特意拜托小弟鲍之桂先生自台湾发回了热情洋溢的贺电。贺电内容是:“欣悉吾鲍氏宗族团聚首阳,吾隔海峡也感社会之和谐,本思亲临盛会而八旬难成,遥祝鲍氏宗亲家和万事兴!”切切之情溢于言表,与会代表们听后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贺电、贺信、贺辞宣读完毕之后,参加会议的鲍氏宗亲开始向南蔡庄村鲍氏宗亲赠送锦旗和匾额、字画。
赠送锦旗的有:
云南大理的鲍利忠、荔云山夫妇。锦旗上书:寻根溯源共同探索鲍氏族系演化史,发掘继承千年华夏优秀传统好家风。
赠送匾额、字画的鲍氏宗亲有:
全国鲍氏族史研究会筹委会赠送的匾额是:泽后荫余。
浙江杭州的鲍复兴先生赠送的书法条幅是:叔牙精神风雅千古,鲍氏家风永传万代。
黄山江硕先生赠送的匾额是:一脉相连,血浓于水。
贵州安顺鲍氏宗亲代表赠送的是黄果树瀑布画,安徽棠樾鲍氏文史研究会暨棠樾古民居旅游开发处赠送的古诗词书法条幅等也都在会场上一一向观众进行了展示。
驻南蔡庄村的有关企业也为会议送了贺联或贺匾。
赠送纪念品仪式结束后,鲍氏族史研究会会长鲍世行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金风送硕果,盛世著华章。在这充满醉人的丰收气息的金秋岁月,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大禹研究中心鲍氏族史研究会寻根之旅的代表来到偃师寻找我们鲍氏先祖之根,探究博大深厚的华夏文明,受到了洛阳市,偃师市市委、市政府,首阳山镇党委、政府的各级领导和南蔡庄村父老乡亲的鼎力支持和热情接待,特别是刚才听了领导们热情洋溢、充满深情厚谊的欢迎词,所有代表内心都十分激动和感谢!这是我们鲍氏文苑座谈会举办以来规模最大、接待规格最隆重的一次盛会,必将给我们每位与会宗亲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偃师是块风水宝地,四千年的历史积淀钟灵毓秀,山河拱戴,名人辈出,灿若星辰,留下了“七朝古都”的辉煌文化。鲍氏一世祖敬叔公的先祖帝喾高辛氏曾在此建都,鲍叔牙辅佐齐桓公称霸,历世封齐,后遭田忌迫害,散迁四方,西汉后期,名臣鲍宣徙至山西上党。鲍宣公后人又于明朝初年迁至偃师,生息繁衍至今已二十余世,600多年来为偃师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同时,河南、泰山、东海、上党是鲍氏历史上聚居的四大郡望,来偃师寻根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个心愿。
今天鲍氏族史研究会代表欢聚偃师,就是要继承发扬忠厚爱国、仁孝博爱、勤奋好学、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汲取他们在推动历史进步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开拓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视野和思路,把历史文化的精髓和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人文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姓氏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鲍氏族史研究会的成立就是要在《鲍氏文苑》业已成功出版8期的基础上,把鲍氏历史文化的研究扩展到新的地区和领域,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地发掘流徙于全国各地的鲍氏先人,尤其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不息的创业足迹和成功历史,也包括现代优秀代表的辉煌成就,著书立说,发扬光大,从而为促进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服务,为打造更加光彩夺目的新时期中华民族文化大厦添砖加瓦!
鲍世行先生讲话之后,接着开始为鲍氏族史研究会纪念碑揭碑。新落成的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纪念碑坐落在南蔡庄村北310国道旁边新建的寻根亭内。在一片高亢激昂的军乐声中,全国鲍氏族史研究会会长鲍世行先生、偃师市人大党组书记丁朝龙先生共同揭下了覆盖在纪念碑上的大红绸布,会场上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宗亲们接着纷纷走上碑亭,仔细观看碑文和合影留念。
碑身正面是鲍氏宗亲中的著名书法家、浙江的鲍贤伦先生亲笔题写的汉碑略参简书体“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纪念碑”十二个大字,碑阴小序之后是鲍氏族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徐州的鲍训相宗亲所撰写的念奴娇词《偃师祭祖》。
揭碑仪式之后,贵州安顺鲍家屯鲍氏宗亲表演他们带来的传统文艺节目,有古军傩表演、棍术表演、鲍家拳表演、山歌对唱、舞蹈等,其鲜明的服饰道具、浓郁的地方特色,不断地把表演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赢得了广大观众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
11月4日下午,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鲍氏文苑第七次座谈会在偃师宾馆主楼会议室召开,一百三十多位鲍氏宗亲代表济济一堂,共庆鲍氏族史研究会的成立。会议由鲍氏族史研究会副会长鲍中行先生和副秘书长鲍训相先生分别主持。鲍世行先生首先向大家通报了此次会议的日程安排,接着回顾了《鲍氏文苑》自创刊以来的发展历程,回顾了贵州会议后一年来的工作,并对新出版的第八期《鲍氏文苑》的成绩与不足进行了评点。他说:《鲍氏文苑》创刊已经八年,八年来经过广大鲍氏宗亲的共同努力,《鲍氏文苑》的读者群由小到大,刊物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刊(《鲍氏文苑》)一会(《鲍氏文苑》座谈会)的发展格局,凝聚了人心,增加了人气,唤起了全国各地鲍氏宗亲积极参与的热情,推动了学术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意义深远,成效卓著。特别是鲍氏族史研究会的成立,标志着鲍氏族史研究从此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希望大家要以此为契机,认真钻研学术,踏实开展工作,做务实的事情,多给我们的后人留下有用的东西。他强调,《鲍氏文苑》主要是鲍氏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不搞经济活动,不搞宗族活动,大家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办刊原则,共同努力办好刊物。今后条件成熟时,还要编纂出版《鲍氏通史》和《鲍氏谱牒》、《鲍氏人物录》、《鲍氏艺文录》、《鲍氏迁徙录》和《鲍氏文化遗址》等全国性的鲍氏文献资料。目前,这些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今后还将会进一步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
谈到第八期《鲍氏文苑》的特点,鲍世行先生说:第八期《鲍氏文苑》刊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东西多,如河南南蔡庄的村落文化、贵州安顺的屯堡文化等;非鲍氏的文章多,如杨天元的《谒鲍照墓》、谢琰的《我的战友鲍化忠》、王鹤鸣的《从家谱看炎黄子孙的寻根情结》、戴士清的《鲍氏兄弟与商务印书馆》等,文章质量均较高,系统性也较强;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有些稿件处理措置不当,在有的宗亲中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特向这些地方的宗亲致谦,并在今后引以为戒。
来自全国各地的鲍氏宗亲代表尤其是新参加会议的宗亲代表,之后在会议上也分别逐一作了自我介绍和简短发言。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几年来的积极工作,《鲍氏文苑》已经越来越为各地的鲍氏族人所喜闻乐见,成为联络全国各地鲍氏族人的一根红线,在鲍氏族史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就《鲍氏文苑》今后的发展,大家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提出了各自许多好的看法和建议。
11月5日上午,东道主特意安排与会的鲍氏宗亲参观偃师境内的文物古迹。两辆大巴车满载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鲍氏宗亲,先后参观了全国第一个夏商断代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唐僧玄奘故里、中原第一唐陵——唐太子李弘恭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夏第一王都——夏都二里头斟郇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魏洛阳故城遗址等坐落在偃师境内的主要文物古迹。宗亲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偃师,第一次细致深刻地领略中原文化。每到一地,他们都为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赞叹不已,不停地举起相机,摁下快门,留下自己终生难忘的记忆。偃师商城博物馆的夏代陶器、商代青铜器令各位宗亲叹为观止。玄奘故里的唐代民居、唐太子李弘恭陵的盛唐风韵及神道两侧的高大石刻望柱所体现出的大唐盛世的气魄,都使大家大开眼界。在二里头遗址,宗亲们争相在华夏第一都的石碑前合影留念。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衰草斜阳和断墙残垣依然难掩华夏王都昔日的辉煌,随着讲解员、偃师文化局文物科长兼偃师商城博物馆副馆长鲍虎欣先生的解说,宗亲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汉魏时代,似乎又看到了洛阳城昔日的繁华与锦绣景象。来自山东青岛市的鲍荫华先生激情难抑,即兴赋《偃师访汉魏洛阳故城》诗一首以表心情。诗曰:汉魏雄风千古传,斜阳衰草照残垣。鲍宣后人来凭吊,各得辉煌慰先贤。”兴奋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1月5日下午,举行了闭幕式。鲍训相副秘书长宣读了《鲍氏文苑》自创刊以来,为鲍氏族史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人员名单。获得重要项目奖的有:《鲍氏文苑》杂志、绍兴《万卷楼通讯》,获得重要活动奖的有:《鲍氏文苑》座谈会、山东济南叔牙公墓祭祖活动、苏州鲍氏祭扫”传德庄祠”活动;绍兴鲍氏迁绍300周年纪念活动、贵州鲍屯建屯636周年纪念活动等;同时,表彰了一批有贡献人员。在受表彰的有贡献人员中,有终身荣誉奖获得者、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和先进个人等。
会议临近结束之时,来自山东济南的著名书画家鲍家虎先生,来自安徽合肥的著名书法家鲍庆霖先生,两位宗亲即兴挥毫泼墨,应邀为偃师鲍氏宗亲留下了《大吉大利》图、古诗词条幅等一幅又一幅珍贵的画作和墨宝。同时,也为偃师宗亲留下了无尽的永久性纪念。
11月6日上午,意犹未尽的部分宗亲又乘车游览了嵩山中岳庙、天下名刹少林寺和闻名中外的洛阳龙门石窟、释源祖庭白马寺等著名景点。鲍世行、鲍中行、鲍庆霖三位宗亲在偃师宗亲鲍典章、鲍建宏的陪同下,专程驱车来到中岳嵩山游览考察了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大禹故城遗址、郭守敬观星台等名胜。一行人中,唯世行宗亲是建筑学方面的行家和权威,三阙的汉代石刻为目前国内所仅有,其造型引起世行宗亲的浓厚兴趣,他在石刻前长时间地盘桓,久久不忍离去。同时,此行他们还与登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进行了会晤,策划于2007年在登封市筹备召开全国性的大禹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双方首肯, 晤谈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鲍中行宗亲在晤谈中提出,2007年在中国•登封大禹学术研讨会召开之时,准备发起倡议,成立全国性的大禹研究会。鲍姓作为大禹后裔的重要裔姓之一,策动召开大禹学术研讨会,首倡成立全国性的大禹研究会,可谓得其宜、合其时。此举既可视为对全国性的大禹研究力量进行资源整合的发端,同时,也可视为本次会议所取得的又一个延伸性的成果,这是会前所未曾料到的。这也是本次会议的又一重要收获。


分享按钮>>寻访浙东鄞南陈婆渡西北前鲍族
>>....偃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