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1期 齐大夫鲍叔牙墓址考略

    中华鲍氏网 2010年4月12日 鲍济玺鲍建华


     
                                                             齐大夫鲍叔牙墓址考略

                                                                □ 鲍济玺 鲍建华
史载,鲍氏源出姒姓,为大禹之后,鲍叔仕齐,食采于鲍,因以命氏。又知,鲍叔字叔牙为夏后裔杞国国君的公子,为鲍氏受姓始祖。山东新泰古称平阳,为杞国故地,所以鲍氏与新泰有密切关联。今新泰东部地区历史上曾归属春秋齐国。鲍叔牙的子孙们代代仕于齐,大都是有名的大夫,鲍叔牙的封邑一直沿袭了“十余世”。但其封邑地望众说不一,其中新泰一说有志为证。清光绪《新泰县乡土志》载:“北鲍保,有古迹:鲍叔牙墓。”1989年版的《新泰市地名志载》:“北鲍村位于新泰城南7.4公里,南宋末、元朝初(约1264--1294)建村。村东南有齐国大夫鲍叔牙墓,位于鲍叔牙墓北而得名。”又据当地文物资料,该村南至东南为春秋古墓区。
由上可证,新泰东部地区有可能是鲍叔牙及鲍氏后裔之食采地,清《新泰县乡土志》所载,新泰北鲍村东南之古墓为鲍叔牙墓址可能性很大。
为考证鲍叔牙的墓址,二00七年八月,新泰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几位同仁,到鲍庄村、南鲍村、北鲍村及原墓地做了实地考察,走访了当地乡耆,在村委看了残碑,确认鲍叔牙墓就在北鲍村东南一里,柴汶河支流渭水河边,当地百姓称鲍王坟。
1967年前,鲍叔牙墓在村东南,渭水河边。墓冢占地一亩多,高约十几米,周围青石垒砌,有重修碑刻及阳雕的石门。墓冢周边及坟上生长着11棵大柏树。最大的直径约一米,树根经河水冲刷,裸露在地面,直径约20公分,人坐在上面象坐太师椅一样舒服,北鲍村七十岁以上老人都对此状记忆犹新。
据村志及北鲍村老人讲,该墓是清朝顺治年间,由村里当时有名的秀才朱祚林重修的。其因是雨季渭水河瀑涨,冲坏了在河边的鲍叔牙墓,把多年的老柏树树根冲出。当地官吏应当地秀才及群众的要求,上报清政府,清政府拨款,与鲍氏有宗戚关系的朱祚林负责修复。当时不知是义务工多,还是物料便宜剩了不少银元,作为陪葬品埋在了墓边。
1967年,由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缩河造地,树杀了,碑砸了,坟冢被扒。据时任北鲍村党支部书记朱同顺老人说:“坟上有石碑,碑文记不清了,碑砸了,石块砌了水渠,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埋着。大坟石及青砖垒了石渠。”经指点我们到实地察看了现场,坟石垒砌的石渠约30米长,高约3米。原墓地现夷为农田。相传,墓距石渠北约20米,东离渭水河面约100米,老支书还证实了在墓里扒出了两个一米多高的大花瓶,由于破四旧,当场被民工打碎了。墓旁边挖出了顺治年间铜钱600多斤,由当时的公社公安特派员马长太跟着民工卖给了县物资回收站。好心人还把未砸坏的一块残碑运到村委院内。碑为墓石门的一边,碑文阳雕,一面为:螽斯延庆四朝孙子绍箕裘;另一面为:源泉混混推其本。由于缺少另一片碑文,内容难解。
在鲍叔牙墓之南,渭水南岸为南鲍村,村东有古月牙桥,此桥保存完好,上面有明显的月牙形,是新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碑以记。碑文载:“历史名桥月牙桥,座落在南鲍东首,名扬蒙山内外,交往东西老古道,东周鲍叔牙时期所建,闻名遐尔至今民间流传,青龙街月牙桥十八驾王子镇守着呈祥吉兆,管鲍分金在此地。”为1979年立,证实此地为历史上相传的“管鲍分金处。”过去,有人认为鲍叔牙墓位于渭水河南岸的南鲍村,不确。

 


分享按钮>>文苑11期 鲍氏渊源及鲍叔牙故里略考
>>文苑11期 数字电影工程师鲍林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