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1期 毋 忘 在 莒

    中华鲍氏网 2010年4月14日 鲍中行




2008年11月,鲍辉将军纪念馆落成时,鲍氏族史研究会赠送了一块金匾,上面刻有“毋忘在莒”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有些宗亲不知道“毋忘在莒”是什么意思,希望解释一下。
“毋忘在莒”是我二世祖鲍叔牙用来教育齐桓公的一句语,也是一个著名的成语,意思是不要忘记在莒国逃亡的时候,后比喻不要忘本。
据史书记载,齐僖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诸儿,二儿子叫纠,三儿子叫小白。诸儿是太子,按规定是齐僖公的君位继承人。公子纠因其母受宠于僖公,得到僖公喜爱。公子小白年幼丧母,内无靠山,外无强援,像只孤雁。齐僖公为加强对纠和小白的教育培养,任命管仲为纠的师傅,鲍叔牙为小白的师傅。
齐僖公死后,诸儿成了国君,也就是齐襄公。因为齐襄公昏庸无道,荒淫无度,朝廷混乱。为了免遭不测,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今山东莒县)避难,管仲携公子纠逃到鲁国。小白逃到莒国后,整天过着寄人篱下的流亡生活,受尽了磨难,十分悲惨。
不久,齐国发生大乱,襄公被杀,无知自立为国君。第二年春天,无知又被人所杀,齐国出现了暂时无国君的局面。为了抢先继承君位,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从鲁国和莒国快马加鞭赶回齐国。鲍叔牙带领公子小白冲破管仲的拦阻,运用计谋欺骗管仲,赶在管仲和公子纠之前回到齐国国都临淄,继承了君位,史称齐桓公。后来,齐桓公在鲍叔牙、管仲、宁戚等的辅佐下,成为春秋列国中第一霸主。齐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
有一次,齐桓公为庆祝霸业的成功,宴请宰相管仲、大夫鲍叔牙、宁戚等功臣。宴会中,齐桓公对他们说“今天的霸业多亏诸位爱卿辅佐。今后更需要众位鼎力相助,跟过去一样,心里想什么就跟我说什么。”
管仲、宁戚等听了齐桓公的话,先后举起酒杯给桓公敬酒,并说了许多赞扬桓公的话。桓公听后,沾沾自喜,笑逐颜开。
鲍叔牙为防止齐桓公被胜利冲昏头脑,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即站起来,双手举杯为桓公敬酒说:“希望你永远记住流亡在莒国的时候。”尔后向管仲和宁戚敬酒,希望“管仲毋忘束缚而在于鲁,宁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祝词,深受教育,离开座席,向鲍叔牙深深鞠躬说:“寡人与大夫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用现在的话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老师的提醒太好了,寡人和大夫们会牢牢不忘忘你的忠告,这样国家就一定没有危险了。”
后来,齐桓公牢记鲍步牙“毋忘在莒”的教导,在管仲、戚宁等重臣的辅佐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励精图治,终于将齐国建设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实现了“尊王攘夷,一匡天下”的宏伟目标。
自古以来 ,鲍步牙“毋忘在莒”的思想,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座右铭。许多父母用这个思想教育他们的子女,不要忘本;许多政府的领导人用这个思想教育他们部下,永远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20世纪70年代初,原广州军区政委刘兴元将军,因受林彪的影响,犯了错误。毛泽东主席在同他谈话时,知道刘兴元是山东莒县(春秋时莒国)人,从小家里很穷,参加革命后,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教育培养下,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不忘在莒呀!”刘兴元将军听了毛主席的话,深受教育,彻底交待了自所犯错误,与林彪彻底划清了界线,表示坚决听从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挥。
“毋忘在莒”是鲍叔牙爱国爱民、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他留给中华民族、特别是鲍氏子孙后代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鲍氏族史研究会将“毋忘在莒”的金扁赠送给鲍辉纪念管,是希望鲍氏宗亲,同时也是希望全球鲍氏宗亲,要永远牢记叔牙公“毋忘在莒”的教导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国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按钮>>文苑11期 五一渡江 丹阳学习 进军上海
>>文苑11期 小云南所指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