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1期 谈对修谱归宗的再认识

    中华鲍氏网 2010年4月14日 鲍宪明


 


一年一见面的《鲍氏文苑》已八度相见了,而每次都以不同的颜面和内容相见。众星拱月,主次分明的栏目;新颖、古朴、典雅、在温文中散发着书墨清香,确实令人称善。就是这样,它把古老的中华文化中鲍氏文化这朵奇葩,尽情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鲍氏文化得以重整、恢复、发扬光大。
我作为鲍氏家族中一员,是深感赞赏和欣慰的。我曾在本刊第七期的一篇文章中说过,要把《鲍氏文苑》这艘航母驶向远方,走向世界,必须全体族人群策群力。如今看来,它不负众望,渐臻完善。就此倘若评功论好,我认为首归家族中为数不少的能人、才子、事业的先锋和开拓者。他们以古稀之年,不辞辛劳,选择了舍弃本应尽享的天年晚景,而操劳奔波,呕心沥血,笔耕不息。这种精神品位,非寸管能描述。我遥祝他(她)们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鲍氏大家族的源流,可以说基本清楚,一幅源流脉络图隐约在目,是美丽而壮观的。
这些成就的获得也创造了更加深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不难想象更上层楼,就会发现有更多的事情摆在面前,就目前而论,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鲍氏后裔的分布情况,人物故事等还属空白,有待充实和填补。这部分工作是很细致的,也很复杂,说不准是个时日漫长的历史过程。正如世行先生在第六次座谈会上所预言的那样,“以后《鲍氏文苑》要由年轻人接班,对此我有充分信心……”寓意是很深刻的,我也认同。顾后前瞻,就可防微杜渐。
人到一定的年龄会忆旧,忆旧之中不免要忆祖,祖辈是从那儿来?寻祖认祖归宗之事,便油然而生了。我们都是过来之人,云南大理沛堂宗亲离卉以后,其女鲍操立志要接续其父的未尽之家族事,便是位很好的典范。我认为后继之 人是有的,关键的是人才,决定的倒是时代背景罢!这是我的认识之一。
其二,族(家)谱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与发展,传统的家谱形式要继承,但不可能为其所限,目前采行女性入谱(母家与父亲并存)势在必得,这确切地体现了男女平等之真缔。随着“四二一”家庭模式的出现,直接冲击传统改变。因此,我草拟了以下的简图示意,共同探讨,对路否?寄希望族人中的高见。
以后如何变化,我认为要视人的自然生态和国际国内人口政策而定。但最终并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其三,就目前各地修续家谱的情况看,成果丰硕。以后,所有族人或族群,都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作出以下的选择和决定了。
1、有宗谱存在的,应及时依老谱谱辈顺序续谱,不使谱系中断,形成一个鲍氏家族主轴谱(或称大谱),使族谱再上轨道。
2、老谱已不存或有谱未续已中断,经考证核对,眉目清楚,应即修续家谱,接上家族宗亲关系。
3、宗谱久失或从未知有谱,经查推测,确能判明宗族亲疏关系的族群,应据情接
续谱辈,认祖归宗。
4、因历史原因,少数民族改革汉化;汉民族融入少数民族,而形成的同族不同宗,宗同而族异,则可通过客观的平等的协商,合情合理的明确谱系辈份,恢复宗亲关系。此法古已有之。
5、对暂时还不能恢复宗亲关系的族人、族群,特别是散居的,可等待条件具备,在自愿原则下,接续宗亲关系,认祖归宗。
6、宗不同族也异,但同为炎黄子孙是不可否定的,一笔难写出两个“鲍”字,似可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鲍氏家族关系,互帮互学,交流沟通,携手共进,为弘扬和发展鲍氏文化而共同努力。
 

 


分享按钮>>文苑11期 新安派合肥鲍氏
>>《燕国、燕氏、燕姓》探讨(24)——黄金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