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六期 云南昌宁鲍氏族源初考

    中华鲍氏网 2010年6月10日 鲍沛堂


云南宗支                                                                                                        《鲍氏文苑》总第六期( 2004年10月)
                                                                        云南昌宁鲍氏族源初考
                                                                                  口鲍沛堂 
        云南鹤庆鲍姓一脉迁居昌宁,准确年代,难以查考,据昌宁家谱记载:“鲍氏原系鹤庆籍,兄弟四人,次子贸易,景东殷创……,鸿基后生三子,房事皆发……,徙顺宁(今云南风庆县),传三代。约乾隆三十年间,彦公携弟齐卿,行商至甸(即今昌宁县,原名称右甸坝),入赘世居李姓。后自立门户,置田产,建房舍,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天地人和也!……。”与鹤庆《鲍氏宗谱》对照,按“历代大宗世系图”、“大宗支派统系考”、“居鹤长支、次支各宗子图及所附的历代事略图表”逐字逐句,逐段逐文,进行详尽考证,并以《中国历史年代筒表》之历史朝代、帝王称谓、使用年号,与公元纪年并列推算。将乾隆三十年( 1765年)作为界定,上推三代,恰好值康熙癸丑年间。据《康熙鹤庆府志》 (清•佟镇纂)载: “康熙十二年癸丑十一月,吴三桂反……,十六年,吴三桂屯兵湖湘,三桂求援于蒙古,遣将自鹤庆入,以丽江内喇普地割以赂之……,十八年己未,吴三桂下海朝龙起兵鹤庆。”这些史录与鹤庆《鲍氏宗谱》中所记的入滇第七世鸿猷、鸿学的生活年代同时,《谱》云:“鸿猷为元生公长于,值世乱(三藩之乱),子教弟不求闻达……。”仅此简录,都与历史年期及历史事件相吻。而《谱》中却没有更详记录“鸿学”、“鸿基”等弟兄的事略踪迹,不过从“鸿猷”之辈份推算至现在昌宁宗亲鲍光华辈,正好是人滇始祖鲍昭公的第十七世孙,与鲍光兄和我属同辈。
        由于昌宁鲍氏宗支一脉离鹤外徙,年代久远,源流纷长,加之兵祸战灾,迁徙有南有北,世系难免错位中断,叉世叉系,族谱或传抄失误,族员或入赘改姓。纵然皆知祖系鹤庆籍贯,也欲认祖归宗,但手中谱记简略,流传殊鲜,内容不详,祖坟碑铭,土石风化,字迹漫漶,虽经复修然面目非然矣。
        幸得2003年国庆前后,保山宗亲鲍利华与昌宁宗亲有缘幸会,方与鹤庆宗亲联系会面,我和鲍光兄刚好续完《大理海东鲍氏后裔补》不久,又找到了昌宁鲍氏一脉,真是美事一桩,可喜可赞。 
        据昌宁退休教师鲍光华(现居昌宁县七甲鲍家村)简略介绍:昌宁鲍姓,历传十代,有76户,332人(80岁以上4人,最老长者为96岁),主要分布在昌宁县达丙镇,龙泉村中山、团地山、新地基三社。七甲为祖源地,俗称鲍家村。主要从事农业,兼营养殖、农副业产品加工等,生活处于当地中等水平。昌宁鲍氏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家风,适龄少儿全部茌校接受普及教育,现有大学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9人,评为高级职称的2人,中等职称的3人,曾任县处级职务的2人,区科级职务的8人,获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8人。 昌宁宗亲“追思先辈含辛茹苦,重农固本。竭忠尽智,修身治家,而能阡陌纵横,衣食丰裕,子孙上进,事业有成,且弟兄团结,同心同德,邻里和睦,互敬互爱,实先祖劳苦功高,子孙有幸矣”(摘道光元年仲春“昌宁鲍氏祖碑”)。昌宁鲍姓一脉,承先祖美德,慈孝仁爱,勤劳俭朴,自强不息,开拓奋进,为建设昌宁,美化昌宁,为伟大祖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六期 重修鲍杰公墓碑记.
>>鲍氏文苑 六期 云南鲍氏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