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六期 文苑牵亲缘 聚会越都祭禹陵

    中华鲍氏网 2010年6月24日 鲍贤昌


亲情往来                                                                                               《鲍氏文苑》总第六期( 2004年10月)

                                                        《鲍氏文苑》牵亲缘 聚会越都祭禹陵 
                                                            ——云南老人鲍光绍兴认根记 
                                                                                口鲍贤昌
        2002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古都绍城装扮得绚丽多彩,分外妖娆。绍兴大酒店,横幅高悬,彩旗如画。《鲍氏文苑》第三次座谈会在此隆重召开。席间,当一位两鬓白发年近七旬老人走上主席台,向代表们叙述千里寻根赴绍祭禹的事迹,会场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雷鸣般掌声……
                                                                         远在云南边陲的鲍光
        老人名叫鲍光,今年69岁,来自云南大理州鹤庆县,先祖鲍朝海,读过老学、能书善才。先父鲍贤才,为四兄弟的长子,读过老学,担负起全家重任,为家庭:十多口人的生活奔波一生。入帮经商,住过西康丽江等地。在丽江,帮叔祖鲍品良(革命烈士)寻找商行。时值解放前夕,鲍品良弃商,将全部资产投入革命,组建藏族骑兵队,任大队长,在丽江一带有很高的威望。
        鲍光从小随父到丽江县,中学时在校参加盟青地下组织,后又加人中国共产党。因革命工作需要,组织上又安排其回鹤庆从事地下工作,公开身份为玉屏小学教员。全国解放后,县城成立“鹤庆县人民小学”,鲍光继续留校任分院主任。1953年,调鹤庆县文化馆工作,任副馆长,曾到昆明省文化干部训练班学习一年,返县文化馆后,常被抽调到县里参加中心工作,配合水利建设,办小报,组织宣传队,深入基层巡回演出,一千就是8年,下放回县文馆后,从此才算进入文化工作本行。鲍光喜爱美术摄影,为云南省摄影协会会员,鹤庆县美影科普协会理事长,鹤庆县政协二、三届常委。参加主编《鹤庆县文史资料》,后又被抽调参加云南农展馆办“学大寨展览”,到大理办“红军长征过云南展览”,州“农业先进展览。”晚年分管县里的文物工作,参与设计《云鹤楼》古建筑修复、《鹤庆文庙》复修、《朝霞寺》门楼修复等,直至1991年离休。 
        离休后的鲍光,闲不住在家颐养天年,毅然挑起续编鹤庆《鲍氏宗谱》的重担。“入滇鲍氏系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昭公定居大理为始,传至五世应成公明嘉靖七年( 1528年)在鹤起家,迄今已有600余年。住鹤一支人口蕃衍,族人遍及全滇乃至国外。”鹤庆山川秀丽,景色优美,亭台楼榭众多,庭宇魁阁遍布,古刹孔庙累累,历代名人辈出,裔孙分布广泛,续修宗谱谈何容易?原祖上有本比较完善的宗谱,因战乱丢失,解放前,鲍氏族人集资建鲍氏宗祠,鲍伦又精心修纂《鲍氏宗谱》,50年后,鲍光又挨户走访,考证二世祖乐公墓碑,寒暑五载,伏案写作,完成了续修鹤庆《鲍氏宗谱》和《海东后裔补》,并印刷成册,分送到各家各户。
                                                                    《鲍氏文苑》结良缘
        2000年冬,安徽省马鞍山画院院长鲍诗度,给宁波企鹅制冷公司鲍贤昌,寄来了10本《鲍氏文苑》。翌年II月,鲍贤昌参加安徽歙县召丌的《鲍氏文苑》第二次座谈会,又带回了10本《鲍氏文苑》第三期,并将2本送给其兄鲍贤哲,鲍贤哲又将《鲍氏文苑》第二、第三期各一册送给李惠利医院的鲍生甫医生。鲍生甫读后又将二册《鲍氏文苑》寄往千里之外的鲍光。鲍光与鲍生甫相识是在1999年。鲍生甫,1936年生于江苏常州,曾祖父是传说中的泰兴县令,1962年浙江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宁波第二医院,1973年调到宁波李惠利医院。1999年,鲍光在《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查到鲍生甫简介,便写信给鲍生甫,鹤庆——宁波,远隔千里,鸿雁传书,亲如手足。身在云南边陲的鲍光,接到从宁波寄来的《鲍氏文苑》如获到至宝 方知千里之外的北京、安徽、浙江的鲍氏宗亲已办了族刊。于是按地址给南京的鲍亦骧先生写信,并寄去了鹤庆《鲍氏宗谱》和《大理海东后裔补》。 
        2002年秋,《鲍氏文苑》第三次座谈会召开前夕,北京的鲍永臣、南京的鲍亦骧、杭州的鲍复兴等宗亲,先后致函云南鲍光、鲍沛堂、鲍虹,热情邀请他们参加今秋聚会,尤其是南京鲍亦骧先生函中,真诚相邀,催人泪下:“鲍光、鲍沛堂和彭齐芳等诸位宗亲:您们好!今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您的来信,这是我们首次收到来自遥远的彩云之南,横断山脉之中,使人向往香格里拉的宗亲们的家书,更何况我们是生活在你们的祖居地南京(昔日应天府)的族人,读信有一种无限的亲切之感。第三次《鲍氏文苑》座谈会今年秋天在浙江绍兴,届时将谒大禹陵及众多的名胜古迹,希望你们能派代表参加,来自遥远边陲的宗亲一定会受到宗亲们的热烈欢迎……”。
        读着祖居地南京来函,鲍光心潮起伏,夜不能眠,此次绍兴聚会,祭拜禹陵,非去不可。
                                                                        飞抵绍城祭禹陵
        2002年10月10日,鲍光从昆明登上飞往杭州的班机,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飞机抵杭后,又有省政府外事办鲍志成先生接云南宗亲到绍兴。
        绍兴,古称会稽,位于浙东的东北部,历史上称过“古越”、“会稽郡”、“越州”等,南宋时曾一度成为临时首都。绍兴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辈有俊贤,代出人杰。如勾践、王羲之、陆游、秋瑾、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等。绿水晶莹、青山如画,古宅遍地、石桥参差,乌蓬船成了绍兴特有的水乡景色,素有鱼米之乡、文物之邦之美誉。车至绍兴大酒店,鲍光受到了鲍氏宗亲的热情接待。 
        2002年10月11日,秋风送爽,阳光明媚。鲍光随参加《鲍氏文苑》第三次会议代表前往大禹陵,拜祭鲍氏远古始祖大禹。大禹陵座落在绍兴城东南的会稽山下,建于梁大同十一年(545年),历几经倾圮修葺,今仍保持清代早期建筑风格。殿中大禹立像,身着黑底朱雀双龙华,双手捧圭,冕旆之下充满忧国忧民之情。两侧柱联各书: “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绩奠九州垂万世,统承二帝道三五”、“二仪清浊还高下,万国衣冠拜冕旒。”
        大禹乃是上古华夏先祖治水英雄,他栉风沐雨、率领民众通三川、疏九水,经十三年奋斗治平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铸九鼎以镇八方而名闻海内外。
        鲍氏始祖敬叔公为周婴子之后,源出禹姒。大禹既是华夏民族的先王圣贤,也是鲍氏族人的远古先祖。今仰先祖之伟业高风,看今朝大时代洪流,上无愧于先贤,下有泽于来者 鲍氏代表列队向大禹塑像鞠躬默哀并向大禹敬献了花篮,此时此刻,鲍光激动万分,浮想联翩,今天总算了却了多年来祭禹心愿。会间,鲍光还与省市领导及与会代表合影留念,参观了鲁迅故居、沈园、兰亭等名胜古迹。 
        金风习习,族谊绵绵。2002年10月14日早晨,鲍光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与前来送行人们招手告别,再见吧!亲爱的鲍氏宗亲,再见吧!千年古城绍兴……。

                                          

                                                                          鲍光简历
        鲍光1932年7月生,笔名晓光,云南鹤庆人。1947 年在丽江县中读书,1948年加入“民青”,组织安排回鹤庆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鹤庆县文化馆馆员、副馆长。鹤庆县政协二、三届常委,鹤庆县科普美影协会理事长,大理州摄影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云南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主要成果:摄影作品《龙口夺粮》、《东风送暖》、《在险峰》入省级展览,《洱海晚霞》入省建国30周年影展并获三等奖,《红军灯的故事》参加西南四省联展,《!》、《金秋》参加四川雅安文化交流影展,《婚宴》入选1982年云南省“民族生活”美术摄影展览在北京展出。参加云南民族研究所《白族木雕》拍摄,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曾参加云南省举办的“农业经验交流大型展览”承担防雹专题《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拍摄及版面装璜总体设计,大理州举办的《红军长征过祥云、宾川、鹤庆展览》的拍摄、图片制作版面设计、承担《鹤庆县志》、《云南省鹤庆地名志》;参与创办《鹤庆文史资料》期刊及摄影、制图工作。《草海风光》照片被上级地名志选用。承担州级重点文物鹤庆县城“云鹤楼”复修、彩画设计;省级重点文物“鹤庆文庙”的复修,负责木雕部分的彩集设计。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上,曾获云南省文化厅颁发“从事群众文化工作38年”荣誉证书。事迹被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 
       1991年批准离休,因子女在大理市下关工作,迁下关定居。利用暮年收集考证鹤庆鲍氏寻根、续裔,在原存《鲍氏宗谱》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印发给各宗亲。在弟鲍沛堂的通力下,完成了《海东后裔补》(见下相片)。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六期 《西斋净土诗》出版
>>鲍氏文苑六期 固定读者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