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六期 《鲍家村志外编补遗》跋

    中华鲍氏网 2010年6月24日 金儒宗


《鲍氏文苑》                                                                                           总第六期(2004年10月) 翰墨留香

                                                              《鲍家村志外编补遗》跋 
        鲍贤昌编著的《鲍家村志外编补遗》一书已于2003年12月出版。该书作为《鄞县乡村志丛书》之一,包括《遗迹寻踪》、《史海钩沉》、《风范长存》、《名人传略》等八卷,全书有八万余字。《鄞县志》副主编金儒宗为该书作跋,特附后供参阅。
                                                                                   跋
                                                                                金儒宗
        鲍贤昌先生要出这本新书,嘱我在后面写些文字,说起来是有缘由的。 
        大约九年前吧,我在县志办工作。某日,办公室来了位面带笑容四十开外的先生。进门就天方夜谭似地讲述象山老人伊极才,七十多岁,五年编成全县第一部村志的故事。然后要我帮他查找一下鲍家村建制沿革,也准备编本《鲍家村志》,这个人叫鲍贤昌,他的名字牢牢被我记在脑海中。
        鲍家村地处鄞南平原,属钟公庙镇,建村有860余年,史迹湮沉散失,村民流布四方。编写村志,谈何容易?从1994年起,鲍贤昌走访鄞县境内知名人士上百人,发函百余封,并多次到宁波上海等地查访搜集第一手资料,寒暑两载,三易其稿,1995年10月,终于编成11章43节6万余字的《鲍家村志》,后又被北京国家图书馆馆藏。《人民日报》、《宁波日报》为此先后报道过鲍贤昌个人修志的事迹,
        鲍贤昌是个志书迷,家藏有省内各类地方志百余部,编修村志更是一发而不可收。1998年春,他又默默无闻地投入《鲍家村志外编》资料搜集工作。临近天命之年,奔波于先贤驻足过的栖身之地。徐盛岭曾是汉武帝浙江会稽太守鲍升后裔盂铺,南宋避难至鄞县第一个居住地,历史悠久,遗迹众多。鲍贤昌就骑着自行车,身背照相机,带上干粮开水,穿梭于荒山野岭,寻找宁波三桥鲍氏的发迹规律。陈婆渡西北前鲍族、奉化岭下鲍氏族,石碶绕湖桥鲍家等,到处都留有他的足迹。 
        一次,鲍贤昌应约去天一阁查阅宗谱,谁知半夜里天下起大雪,第二天白茫茫的一片,但他不管天寒地冻,冒着风雪,硬是从15里外的乡下赶到宁波,天一阁工作人员为之感动,忙搬出民国《三桥鲍氏重修宗谱》让其查阅。这样,在天一阁一坐就是3天。“功夫不负苦心人”。1999年10月,在专家的在帮助下,全省第一部7万余字村志外编——《鲍家村志外编》,又付印出版了。
        2002年春,鲍家村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将被拆迁,一个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将被湮灭。鲍贤昌无可奈何,心如火焚。为抢救文化遗产和发掘历史内涵,他策划并从宁波请来了著名画家,耗资800元,绘制了《清鄞县鲍家村全境图》。鲍郎桥、双女庙、太守宅、鲍恺墓,一次次寻觅,一篇篇写作,潜心编著成8万余字的《鲍家村志外编补遗》。
        “板凳虽坐数年冷,文章未写一字空”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村民,在不到10年时间内,接连为鲍家村编写三部专著,为先人、为后人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件大好事,在鄞县乃至在全省也实属罕见。
        鲍贤昌义务修志,无私奉献,可以把它归结为一种社会责任感,或者说是在寻找一种稀人问津的晚年乐趣。如将它提到实现某种人生价值的话,那就是以修志明史,回报家乡和社会。

                                                                                                                                (作者系《鄞县志》副主编)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六期 互通亲情共勉办好《鲍氏文苑》
>>鲍氏文苑六期 鲍世行拜访运达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