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鲍家“泰和号”钱庄

    中华鲍氏网 2010年8月25日 鲍玉成


               遗迹追踪                                       《鲍氏文苑》总第三期(2010年9月)

                                 济宁鲍家“泰和号”钱庄
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当民国大总统期间,全国上下呈一派安定团结、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各行各业无不蓬勃发展,蒸蒸日上。“鲍家线铺"一跃发展成为名噪大震的“泰和号”钱庄(兼营京广杂货),总资本达数十万银洋(银元)。
鲍家屯鲍氏第五十世永泰公(笔者之祖父)和叔兄弟永秋公,秉承先祖叔牙公善于经营商业的血脉基因,兄弟二人不甘耕读生活,一商量就进城(济宁),购置两间门面房开起了“鲍家线铺”(既加工又贩卖妇女做针线活用的棉、丝线)。由于他们经营有方,生意红火,发展很快,其经营范围由单一的棉、丝线又兼营了京广杂货,由原来的两间门市发展为七间。地址在济宁西南关税务大街驴市口西路南。
泰和号的雇用人员(过去称伙计),由原来的三人,增到到二十余人。根据需要在草桥口东(运河南岸)徐家胡同购置了二十余间房的院落,做家属住宅和加工作坊使用。
当时商业店铺的经营买卖双方,其货币流通一律是使用硬币(银洋、铜元、制钱(内方外圆,鲁迅先生笔下称其为“孔方兄”)。凡大笔生意经营,都要用驴驮钱或用木制小拱车(俗称土牛子)推钱,给买卖双方都带来诸多不便。头脑聪颖的永泰公,为了发展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请来一位能印制纸币的张姓师傅,绘了图样,刻制了铜板,印制了代替银洋(银元)的纸币,一元纸币代替一块银元。大大有利于经济的繁荣(简称“利济"票),货币流通简便了,生意也更加兴旺。如不愿使用此票者,可以随时兑换银元。因此,“泰和号”钱庄的声望在济宁城大震,生意更加兴隆,每天的经营额达数千元(银元)。
自蒋介石篡夺和把持国家大权后,军阀割据,混战不断,贼盗蜂起,水蝗旱灾也连年泛滥,全国上下既不团结更不安定。民国二十二年秋,早已有了“红眼病"的张某某,勾引来强盗,把“泰和"号钱庄的银库洗劫一空,抢走银元和银票数十万元。主持家政的永泰公和永秋公气吓而死,从此,泰和号一蹶不振。
泰和号的继承人继荣公(笔者父亲)年仅十九岁,带领三个弟兄继福(17岁)、继忠(16岁)、继厚(15岁)继续维持泰和号的经营。有着高度见解的继福公提出:“贼择善者欺。"经长兄同意,他挺身离家从军而去。先到了山西当了军阀阎锡山的兵,1938年他带一个连的部队起义参加了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八路军。到了民国二十三年,因泰和号被强盗抢劫去的银票(利济票)都要兑换银元,先是卖掉乡间的200余亩耕地和百余间房屋,维持了一年多时间,后来有人乘机起哄,成百上千人拥进店中,把店中的钱与货全部抢光。一无所有的家人,各自奔命逃散,泰和号倒闭,家庭败落。济宁城的鲍氏望族富户,由有产阶级,变成了一贫如洗的无产阶级,解放后土改时,我们家还分到耕地九亩五分。 (鲍玉成)
 


分享按钮>>..南京“拜梅庵”..
>>..沈阳鲍家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