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访江南第一村.

    中华鲍氏网 2010年8月30日 鲍勋盛


                 寻根问祖                                           《鲍氏文苑》总第三期(2001年九月)

                                         春访江南第一村
                                                                             口 鲍勋盛
在《存德堂鲍氏支谱谱序》中,记载了许多地名。如尚党、徽州、鲍山、屯溪、歙县、新安、棠樾、鲍屯、龙山、朔源、池山和婺源等。至于存德堂鲍氏之祖来自何方,根在何处,众说不一。据上辈老人们说,我们祖先先是从山西尚党而来,有的说从山东而来,也有的说从徽州、歙县而来,众说纷纭。为寻根认祖,学习继承祖先们的光辉业绩,合家六口决定访问江南第一村棠樾。我们计划先游览黄山,第二天访问江南第一村。
2000年5月20日,我们驱车离开美丽的西子湖畔,向素有“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文物之海”之称的黄山市前身徽州驶去。当车行驶到歙县境内时,素有徽州古建“三绝”的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渐渐显现在我们面前。路两边的古民居,青一色的白墙黑瓦,显得非常古朴整洁。白色的马头墙,犹如一匹匹骏马不分四季和昼夜,夹道迎送来往的游客。高大的马头墙,标志“马行千里,志在必得",教育和启迪人们要有作为。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古徽州、古新安。自秦实行郡县制以来,这里建置已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新安画派、徽派建筑、新安医学、徽派盆景、徽墨、歙砚制作艺术等独特的历史文化。徽学、藏学、敦煌学被国内外公认为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三大学派。经过参观和游览,使我们感觉到徽州文化底蕴深厚,新安艺术是古徽州灿烂文化的精髓,成为游客了解黄山、了解徽州文化的重要窗口。
我们游览黄山的第二天,驱车前往江南第一村一棠樾村。当我们进入棠樾村村口时,七座自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的高大牌坊,似向我们招手致意,欢迎鲍氏子孙们到来。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我们逐座瞻仰了七座棠樾鲍氏牌坊。通过导游小姐的讲解,使我们深刻了解了祖先们的光辉业绩。“忠、孝、节、义",四字具全,形成一个一气呵成的建筑体系,标志着七个文化坐标,定格在空旷的村口,等待着一代一代后人的阅读和朝拜。数百年的傲位不败,意味着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封建朝代,立牌坊要征得皇上的恩准,令我们全家惊讶的是,这七牌坊竟都属于我们鲍氏家族。从1420年第一座“慈孝里坊"的崛起,到1820年最后一座“乐善好施坊”的落成,绵延四百年,我鲍氏家族兴盛不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透过这些“忠、孝、节、义"牌坊,使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徽州传统文化震撼人心的力量。
棠樾鲍氏七座牌坊中,有两座为妇女而立。中国的妇女是伟大的,她对丈夫倾注忠贞不二的爱情,又把终生的精力和爱情奉献给公婆和子女。然而,中国的妇女是多么不幸,她们为死去丈夫哀惋一生!她们用泪水洗去自己美丽的容貌,用极端痛苦和忧愁打发漫长的年月,直到生命的结束。鲍文龄26岁病亡,妻汪氏“立节还孤",“矢贞全孝”,抚养幼子,孝敬公婆,八十岁高龄时,族人为她请旌立牌坊。于是有了这座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的“鲍文龄妻节孝坊”。像类似的贞节牌坊,在全歙县竞占大多数,据《歙县志》记载,棠樾鲍氏贞女共有59位寡妇。可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朱礼教,在古代歙县,是多么根深蒂固!一代忠臣鲍象贤,是棠樾鲍氏宣忠堂支派之祖,是我们瞻仰的第一座牌坊鲍灿的孙子,明嘉靖年间的进士,先后历任御史、按察史、刑部、户部、兵部待郎。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曾带兵出镇山东、陕西、两广、云南等地,为皇室立下赫赫战功。因秉性刚直不阿,多次遭奸臣排挤与中伤,得不到皇帝的恩宠与提拔。万历皇帝的老师许国(象贤的亲属),曾为此愤愤不平,发出“功大赏薄"的呼声,但鲍象贤却坦然处之。他常常用“官不择位"来勉励自己。也许是许国大臣的正义呼声,隆庆二年(1533年)鲍象贤死后,才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谕予葬祭。直到万历十一年(1 583年),才由其孙子鲍献旌按葬礼建墓安葬于歙城古关。又过了39年,即明天启二年才建牌坊旌表。额枋上的“官联台斗"、“命涣丝纶”八个字,意思是说,你的官位与三台、北斗星并联,崇高的头衔已进入朝廷之庙堂;皇命像涣汗倾注在诏书丝纶上,新的恩宠让你在九泉上享受永久的荣光。千秋功罪,自有公论。死后的“哀荣",又何足轻重,真理终于战胜强权,贤良必定铲除邪恶!鲍象贤“官不择位"的名言,已成为当今人民公仆追求的美德。
棠樾的敦本堂、清懿堂也吸引着我们。其实敦本堂就是“男祠",清懿堂就是“女祠"。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这两座祠堂。通过导游小姐的讲解,使我们对鲍氏男、女祠堂有了深刻的了解。据讲解员介绍,男祠原名万四公支祠,俗称男祠。明嘉靖末年尚书鲍象贤致仕归里,会宗人始建。至清嘉庆初已“晦昧摧剥"。二十四世祖、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与子漱芳出私财重建,嘉庆六年(1 80 1年)竣工。讲解员在介绍女祠时说,清懿堂,俗称女祠,建于嘉庆初年,是鲍氏第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因家祠里只奉男主,未拊女主,遂遗命儿子鲍有莱重建女祠,这是一座颂扬鲍氏历代妇女贞节慈孝德行的纪念馆,在全国罕见。男、女二祠建筑壮丽,结构用材匀净,造型流畅,内秀外朴,华丽而不艳冶,端正而不俗,气势磅薄。
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族人不慕富贵、俭朴耕耘,修渠铺路,拒受不义之财,守节完孤,矢贞全孝。出仕者以报国为务,不妄取于民,为民务事时,勿玩物丧志。在新世纪里,在以“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今天,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
当我们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参观“七坊”、“二祠"之后,忘不了寻根认祖之事。我们向导游小姐询问寻根事宜后,热情的导游小姐把我们带到鲍氏故居的一个庭院进行采访,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朴实中年老哥,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全家。他叫鲍树民,后来才知他是鲍氏荣公第30世,鲍志道之弟鲍启运公第六代孙。这所故居就是独具一格的“欣所遇斋”o 树民兄把欣所遇斋陈列馆概况介绍之后,我们进行自由参观。在参观中,我们发现馆内陈列的都是鲍氏历史文物、书画精品及图象和文史资料。“欣所遇斋”南面大门弄墙上,有茶园石做的六个大方窗,与徽州一般居民有独特的区别。在天井有一巨型漏窗,历经200多年沧桑,仍坚固如初。斋内栋宇轩敞,雕刻典雅工丽,匾额、盈联、名人法书,琳琅满目。
在参观欣所遇斋陈列馆后,我把《存德堂支谱》交给树民兄翻阅,然后再与棠樾鲍氏世系图对照,最后再与新安鲍氏分派简图对照,结果基本相符,证实睢宁之鲍是明初从徽州歙县迁入。
这次春访江南第一村,寻到了始祖,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再见了,棠樾亲人们!再见了,新安始祖!
 


分享按钮>>..寻根问祖话宗亲..
>>...泉城随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