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馆行....

    中华鲍氏网 2010年9月8日 鲍世远


                   绵绵亲情                                《鲍氏文苑》总第二期(2000年10月)

                              新馆行
                                                                            鲍世远


    四月二十四日上午八时许,我们从安徽屯溪出发,九时左右到达歙县的新馆村,村长鲍世松驾驶摩托车前来迎接。我们一行24人进村受到鲍姓村民的夹道欢迎,而非鲍姓村民有的倚门张望,有的从楼窗口观看,情景十分感人。
    新馆属歙县所管,与棠樾同是自然村落,但新馆比 好得多,村民多数务农,姓鲍者较多,从德字辈到昌字辈,六世同村,人丁兴旺,生产发展,已脱贫奔向小康。我们坐定后,他们捧出《著存堂家谱》,家谱共十六册,在第十五册中,找到了我们会稽支派的始祖尚志公的有关记载,不妨摘录于下争 
    “曾尚公,云界公之子,名恩,字尚志,上寿恩粟帛七品顶带以子立润盐课提举司衔,诰赠奉政大夫,以业盐差来会稽,于乾隆三十九年卜居于高车头。雍正七年生,道光三年卒,享年九十五岁。"
    与尚志公同时代迁会稽支派还有四位:
立汉公,迁会稽傅家埭
曾橹公,迁曹场
锡公,迁山阴大义村
光前公,迁山阴陶里
    根据村长世松与其他族人介绍,当地盛产毛竹,也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但苦于技术落后,经费有限,效益不高。现在当地已善种淡竹,竹种还是当年迁会稽的族人回原籍时引进的。从事书竹制品发展,淡竹笋鲜嫩可口,大受欢迎。我们那天中午吃到了鲜嫩味美的笋烧肉,真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们同行中的鲍世向,原是南京农大教授,受到新馆诸多族人的欢迎,他们十分投入地谈论具体发展农产品的项目。比如种植板栗大有可为,塑料大棚怎样建,蔬菜瓜果的升级换代,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等等。新馆既种茶,又种甘蔗,但从生产情况看来,尚需提高种植水平与产品加工。目前急需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科学技术要新工艺、新知识、新品种和新发展。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新馆小学,这里原是鲍氏宗祠,前面一条河滩,现在河水已经干掉了,当年河埠头树立九根旗杆,河流可通浙江,也许当年尚志公他们就是从这条河流乘船进入浙江的吧。祠堂已经年久失修,教室里有些玻璃窗和一些课桌椅已有破损。我们进入新馆小学,学生们热情地围拢过来,我所问学生,多数都姓鲍,也有少数不姓鲍,但他的母亲还是姓鲍。面对着这群活泼可爱的鲍氏小学生,我们顿时想到,怎样尽我们的力量,力所能及地为新馆的发展尽点什么责任,出点什么力?
    这一天,我们在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之中,深深地感受到新馆族人的纯真朴实的心灵。他们出于真情,用他们纯朴的方式,真心诚意地接待我们。
    新馆之行圆了我们想念已久的寻根问祖的梦。但,我们是为众多的族中亲人打了一次前站,将会有更多的亲人们踏上这片热情的故土,我们相信。


分享按钮>>.鲍晓娜寻根有望..
>>....歙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