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去糟取精 古为今用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1日 鲍世修


                                                           去糟取精   古为今用
                                    ——用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指导鲍氏历史传统文化研究
                                                                              口鲍世修
    《鲍氏文苑》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认识、学习和研究鲍氏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在当前情况下,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研究?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才符合时代精神、才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我们每一个鲍氏族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共同切磋并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受到了不少启迪。
    一、进行这种研究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极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民族。中国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中国几千年各个不同时期先进文化长期积淀的基础上、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割断历史的产物,而是中华民族古老优秀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有机延伸和创新。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里谈及如何发展中国当代文化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我们都要积极继承和发扬。”(《论“三个代表”》第16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8月)这是我们研究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依据。
    鲍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虽不是一个大姓,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鲍姓在历史上出现过一代又一代对国家、对社会、对整个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和事。而由这些人和事所反映出的高尚道德品行、气节操守、关怀他人、奉献社会等思想文化内涵,所给予后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鲍姓自身范围,自然而然地成为全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像2600多年前叔牙公的让贤精神,汉代鲍宣、鲍永、鲍昱三代司隶刚直不阿、不畏强暴、只为百姓着想的民本思想,清代鲍志道以儒家思想治商,锐意革新、诚信取人的经营之道等等,均已在中国民间流传千百载而不衰,从而显示出这些优秀家族传统文化现象的强大生命力。而这些也正是我们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时所必须继承和发扬的重要内容。
    二、进行这种研究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
    要谈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这样,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课题必然要提到议事日程。去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一项事关全国人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举措。
    我们鲍姓家族,从历史上看,一向重视对家人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良好家风的建设。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行为道德规范,在鲍姓许多族系中常有流传,经久不衰。其中有不少内容,由于反映的是不同时代带共性的道德准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十分有用。这就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加以研究。
2001年5月20日,江泽民主席参观了矗立在黄山南麓歙县西郊数百年之久的古棠樾牌坊群,并欣然为之题字。我同全体鲍姓族人一样,听到这一报道后感到非常高兴。我认为,这不仅是国家领导人对一处古老文物景点的简单赏识,也是他对牌坊群本身在伦理道德方面所包含的科学合理成分以及这些牌坊长期来在人民群众中所起过的教化作用的充分肯定。这一点,我们在认真学习了《纲要》的某些相关内容后,就会看得更加清楚。棠樾牌坊群兴建于明清两代,它所表彰的忠、孝、节、义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色彩,但也确实歌颂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公民对国家、对社会和在家庭中彼此间(包括双亲与子女问、夫妻问、亲属间)至真至善至美的道德情操。而对人际间这些美好感情和纯洁心灵的颂扬,在今天同样具有非常积极的教育意义。对照《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个字的基本道德规范,我们应当从历史上好好找一找我们鲍姓历代族人在修身、齐家、为政、报国、从商、处世、服务社会等方面,对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所曾做过的一些认真努力,及其对社会所产生过的影响。这是鲍姓前辈留给后世的一份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它,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让它更好地为全民族当前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业服务。
    三、进行这种研究必须遵循“去糟取精,古为今用”的原则
    鲍氏的历史传统文化的确是绚丽多彩的。但它毕竟是在过去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不能不带有一定的时代和认识视野的局限。因此在研究的时候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态度。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正是这种科学态度的具体体现。
按照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文化,总有它为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所特有的经济和政治服务的一面。因此,我们在研究鲍氏历史传统文化时,必须注意掌握好分寸和大的方向,即我们所着力挖掘的是我鲍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它确实先进的一面,是它在现时代还葆有旺盛生命力的部分。至于那些已经被时代淘汰的落后文化现象,一定要毫不吝惜地加以摒弃。在我们探研家族历史事件时,要防止出现旧文化复归现象,要随时警惕一切带有封建礼教陈腐观念和封建宗法腐朽思想的悄悄抬头。
研究家族传统文化,目前我们谁也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修族谱或家谱。修家谱和家谱研究,从激励同族人继承和维护家族优秀文化传统——热爱本族、更爱国家、团结一心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从促进许多与家谱相关的学科研究深入开展的需要,从帮助海外游子寻根、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需要等几个方面来考虑,那是非常必要的,我举双手赞成。
    可是,现在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的是,有些地方、特别是在农村,修家谱的一些做法,已极大地偏离了上述这些健康正确的初衷,而演变成了为“振奋族威”、维护家族一己私利、扩充家族势力、恢复封建宗法统治的变相的道具。这与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方针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近年来,我国农村修谱之风愈演愈烈,危害也已经凸现出来:它助长了宗族势力,冲击了农村基层政权;妨碍了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有碍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确立;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我认为,《鲍氏文苑》作为一本以研究和审视家族历史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刊物,对我国当前农村在修谱活动中所暴露出的上述弊端,决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对企图以宗族意识代替国家法制观念的倾向,对妄图以族纪、族规取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做法,以及不顾国家保护国土和森林资源的法律约束乱占耕地良田、乱砍乱伐林木去建宗祠、修牌坊等恶劣行径,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和谴责。
    国家是全民族的代表。国家的利益和权威需要靠大家来共同维护。可能正是根据这一朴素的认识,我们鲍姓族人长期以来共同坚守的信念就是:国家和全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无私地服务于全社会才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追求。


分享按钮>>【广东沈氏】揭西沈氏家庙最大特色是神像
>>《鲍氏文苑》第四期 第二次座谈会在歙县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