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学习鲍宣的反腐精神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1日 鲍勋盛


                                                           学习鲍宣的反腐精神
                                                                             口鲍勋盛
        一、鲍宣上书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今河北盐山)人,曾任州郡吏。哀帝初,因大司空何武举荐,任谏大夫,迁豫州牧。因行巡行州郡,不按规定制度乘驿站车,住宿于乡亭;又代郡守任命吏员和听讼,超越权限,被劾罢。数月后,再征为谏议大夫。哀帝时,丁、傅子弟都身居要职。哀帝尤宠董贤。建平四年(前3年),鲍宣上书指出:成帝时,外亲秉政,人人牵引私人,充塞朝廷。朝政浊乱,百姓穷困,危机四伏。现在的情况比成帝时更甚。如今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灾;朝廷重责,更赋租税;贪吏不公,受取不已;豪强大姓,蚕食无厌;苛吏徭役,失农桑时;部落鼓鸣,男女遮列,盗贼动略,取民财物。七亡尚可,还有七死: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冤陷无辜,盗贼横发,怨仇相残,岁恶饥馑,时气疾疫。民有七亡七死,难道不是公卿守相贪残所致吗?鲍宣尖锐地指出:如今民不聊生,皇帝却独宠外戚与董贤,这是取非其人,官非其人,要想天悦民服,是不能的。鲍宣建议退奸佞,召回何武、孔光、傅喜等老成大臣。治天下者学用天下之心为心,否则会导致天怒民怨。哀帝念鲍宣是著名儒士,虽言辞激切,而不予治罪。
       元寿元年(前2年),鲍宣鉴于灾异频仍,再上书切谏专宠董贤之害,请遣董贤就国,收所赐乘舆器物,以安天下之心。并再次请求召回师丹等人。哀帝因对灾异频仍深感恐惧,就接受鲍宣等人的建议,召回何武回朝,任鲍宣为司隶。鲍宣后因得罪丞相孔光被劾,下狱髡钳。鲍宣被刑后,徙家长子(今属山西)。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被王莽杀害(《中国历朝事典》)。
        二、刚正不阿的汉司隶鲍宣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辉煌时期,但由于长期战乱,给农民带来极大的灾难,阶级矛盾激烈上升,虽经昭帝、宣帝两朝的缓和,但从汉元帝即位开始,西汉王朝进入衰亡时期。中央无法集权,外戚、内戚、大批的贪官污吏,在政治上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掠夺和剥削,阶级矛盾更加日趋尖锐,政治腐败衰落相当严重,在这个时期,鲍宣担任了极难履行的司隶校尉官职,他唯一的只有凭着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爱民如子,反对暴政,以不怕压,不怕迫,不怕死的精神,给汉哀帝上书。鲍宣在上书中写道: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国安、刑措诚难。鲍宣尖锐的指出:农民的七亡和七死,是你们这些贪官污吏们腐败的结果。由于鲍宣秉公办事,同情人民的疾苦,长期同腐败分子作斗争,引来了当权的腐败官僚们的积恨,宣以忤孔光而被刑。公元3年被当朝执政的王莽杀害。
        公元8年,王莽篡夺帝位,废西汉刘氏皇朝,建立国号为“新’’的王氏皇朝。王莽实施的残暴政治,终于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5年刘秀推翻了王莽,恢复汉室,称东汉光武帝。鲍氏三世为司隶,其刚正之风为后世所颂扬。我们要把鲍宣反腐败精神,贯穿到改革开放中去,贯穿到落实“三个代表”中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当一把为人民群众遮风挡雨的“伞”,做一头为人民群众鞠躬尽瘁的“牛”。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鲍氏文化前瞻
>>《鲍氏文苑》第四期 纪昀宣忠堂支谱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