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国子监孔庙寻进士题名碑记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10日 鲍世行


                            国子监孔庙寻进士题名碑记
                                                                           口鲍世行
        今天是2001年6月29日星期五,永臣兄约我同去国子监首都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因为从明天起首图古籍部将闭馆整理图书、搬迁,一直要到一年后才在东三环新馆重新开放。 今天,在《内阁汉票签中书舍人题名续编》一书中,找到有关存晓公的资料。该书称“同治二年八月以后到阁者入续编。”有关鲍存晓的条目有如下内容:“鲍存晓,浙江会稽人,同治四年由举人到阁,戊辰进士,现官翰林院编修。”上午我作了摘录,午饭后拍照(清代晚期资料每页化资料费四元)。
        下午二时半永臣有事要提前回家。我去孔庙寻找进士题名碑。孔庙紧靠国子监东侧,本是国子监的一部分,原名国子监孔庙。它与西侧的大学(国子监)构成“左庙右学”的建制。 我先在门口打听到进士题名碑是开放的,可以拍照,这才买了门票(10元)入内。传达室的工作人员袁先生知道我是来拍进士碑的,就十分热情地上前说:如果您找不到,我们可以代劳。但按规定要收取咨询费十元(如果找不到就不收)。我满有信心地说,这块碑我找得到,因为我曾电视片中见到过。但是,当我询问,同治时的进士碑立在什么地方时,他就漫不经心地一指:“到处都有!,,
        国子监孔庙面积不小,占地有二万平方米。主轴线上共三进院落,依次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等建筑。待我进入大门(先师门),才发现在先师门和大成门之间的院子里真是“碑如林,名似海。据说院子东西两侧共有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198块,上面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在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我国封建科举制度的悠久历史。这数以万计的进士都是不知化费了多少精力才取得了这样辉煌的功名。
        在这浩瀚的碑林中我如何开始寻找呢?我首先寻找立碑的年代,发现北部(包括西北、东北)都是比较早期的碑。待我找到西南角时才发现晚清的进士题名碑多集中在这里。“道光的、咸丰的、同治的、光绪的……。”然后,我把目光集中在同治七年戊辰科的那块碑上。可是使我大失所望的是这块碑风化十分严重,特别是碑的上部,几乎是什么也看不清楚了。我真怀疑在电视上清楚地看到进士题名碑上“鲍存晓’’名字是一种幻觉。为了确认是这块碑,我当即用手机给在南京的亦骧叔打电话。十分凑巧,亦骧叔正在家。我说:“我现在在国子监像森林般的进士碑林中给您打电话,……。亦骧叔告诉我存晓公确是“同治七年戊辰科,二甲十八名,相邻的进士名字应该是蔡以常……。
        因为实在找不到只好求助袁先生。我又回到传达室。袁先生说,既然知道是戊辰科,二甲十八名,怎么会找不到呢!他从里面取出几本像字典一样的书,经翻阅,确实清楚地写着鲍存晓是同治七年二甲十八名。然后,他和我一起来到那块碑前,但是,二甲十八名的姓名在碑的上部,他又回传达室取来椅子,站在椅子上数,口中念念有词: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一、……。”但是,还是看不清楚,袁先生又回到传达室叫来个子比他高的一位先生。但是,那位“高”先生指着那个地方,还是看不清。大家都感到十分遗憾,只好作罢了。咨询费当然不用付了。袁先生再三解释,咨询费是单位的规定。然后站在碑前和我聊起天来。他说,你们的祖先是进士出身,这是你们家族的荣光。鲍存晓是二甲十八名,名次就很在前面了。每次科举一甲都是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但二甲的人数就不一定了。他还说鲍存晓是戊辰科,状元是洪钧。见到戊辰进士题名碑旁有一说明,说,洪钧曾任翰林院修撰、兵部侍郎,是知名学者奥荷四国特命公使,因他的私生活与当时名妓赛金花在一起而成为外交上的传奇人物。
        我再次端详了这块戊辰科进士题名碑。它位于先贤门与大成门之间的院子西南角二排东起第六通,然后摄影留念。
        参观完进士题名碑,我真正感受到这里是科举制度的大课堂。据介绍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明清科举考试分成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取中的称生贡(俗称秀才)、举人、贡士、进士、进士分三甲,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在孔庙参观完毕已是五时十五分,我又在门口摄影留念。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绍兴豆姜小洋房史料
>>《鲍氏文苑》第四期 鲍姓族系发展演化轨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