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江苏鲍氏历代名人辑录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14日 鲍永臣


                                江苏鲍氏历代名人辑录
                                                                      口鲍永臣提供
        鲍 廉(?……1275)南宋朝淳佑年问,以宣教郎任常熟知县,时《琴川志》虽在庆元年间经孙应时纂修,然仍有缺落,鲍廉睥钟秀实,胡淳等人,考古访旧,补充修记,至宝桔二年(1254)撰成十五卷,仍名《琴川志》,后知临江军,德祜元年(1275)二月,元兵入侵时被害。
        鲍三娘 在江苏省江都镇东南二十多公里处,有个鲍家庄,属该县嘶马镇管辖,据传为纪念古代女将鲍三娘兵败于此,投井身亡,以完名节,后人命名该地为鲍家庄。
鲍祖彪 明.仪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生,清顺治十五年(1658)卒,享年四十四岁。祖彪字曼殊,嗜诗书,著有《鹑庵集》、《紫峰集》、《联义集》、《鲸铿集》、《春丽集》。
        鲍天成 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能雕琢犀、象、香料、紫檀图匣、香盒、扇坠、簪纽之类。种种奇巧,迥迈前人。
        鲍 楷 明.常熟人,字筠庵,号仙根。能诗,工书,善画花卉、山水,师法恽寿平,山水踩朗秀润。(笔者注……我曾在首都图书馆查阅到《鲍楷花鸟画册》,有十多幅画,很秀丽,是手绘原作,不允许照相)。
鲍 彝 鲍皋之父,字天民,丹徒(今镇江)人,善丹青,其父大儒系皖徽州新安鲍氏承凤派始祖仁矩公第二十二世孙,明季自仪征迁丹徒,为迁润始祖,长孙鲍皋之后裔鲍庆熙,于民国十二年修《新安鲍氏承凤派支谱》,即鲍皋支系。
        鲍 皋(1708—1765),字步江,号海门,江苏丹徒人,国子生。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以疾辞。幼颖异,有“奇童”之目,工诗、善画,尤以诗赋名,年十七随父往皖江,过采石矶,上太白楼,所至发为诗歌,惊其长老,尹会一尝“以国士”器之。及壮游姑苏、淮阳白下,诗益奇纵,尝与郭家驹舟游栖霞,吟咏于波浪山涌之中,晚更颓放,多吟诗于茶寮酒肆,或讴吟道上。所为诗出入《骚》、《选》眙息六朝,而折衷于盛唐诸大家。音节苍劲,有北地信阳之风,而丰致过之。沈德潜称其与余京、张曾为“京口三诗人”。著有《海门初集》一0卷、《二集》、《三集》共三十卷、《华阳瘗铭考》一卷、《京口文献录》一卷、《笔耕录》一卷。
        鲍陈蕊珠徵士鲍皋之妻,字逸仙,自幼学诗画,八九岁能诵父书,久之通经传文选,尤工诗,年十五失母,日佣缄黹得钱市僬,糜挠弟妹,夜则左右挟之以寝,人皆贤之,及归皋,皋尝客於外,陈孝事孀姑,兼抚幼叔,手持刀尺授二子诗书,暇则诠定皋诗草,今世传《海门初集》陈编校居多,长子之钟以诗赋应,召试擢第一,成进士,由中书历部曹,尝迎陈就养京邸,居一载念姑不置,因中秩对月焚香赋诗,遂归。三女之兰、之蕙、之芬皆善吟倡泳和成集题日:《课选楼合稿》。陈以之钟贵,封恭人。陈有今体诗四十九首传世。录《雪晴闻笛》一首:“荮烟素影映窗前,人坐深闺正悄然,风送数声何处笛,一枝晴雪在梅边”。
鲍之钟(1740一1842),皋之长子,字论山,号雅堂,乾隆三十四年二甲第三名进士。三十八年入《四库全书》馆任编校,典试贵州、广东,乾隆四十九年为内阁典籍,后由宗人府主事荐升户部郎中,居官以风骨闻,为和坤所抑,浮沉郎署以终。之钟少负信才文乎秀逸,以《初月赋》为诸城刘墉所知。诗有父风,而清逸处往往突过前人。作诗喜转韵,袁枚深许之。在京师时,与洪亮吉、吴锡麟、赵怀玉唱酬最密,法式善称为“诗龛四发”。晚年流连诗酒,以汲引寒睃为己任。著有《论山诗选》十五卷、《山海经韵语》等。
        鲍之兰 皋之长女,字畹芳,一作畹芬,幼时学诗于父,年十四与兄之钟,中秋坐月,有句云:“若非今夜月,虚度一年秋”,人称其慧。长益工吟,《登木末楼》云:“天际帆樯沙屿回,云中台殿著轻烟”。《久不得都中书》云:“愁同溪水流难定,心似窗蕉卷未舒”,皆为传诵。著有《起云阁诗钞》四卷。
        鲍之惠(1757—1810),皋之次女,字仲姒,号苣香,亦称苣香居士。幼时与姐之兰,妹之芬学诗于 乃父。其亿旧诗有“欣看案上书,倦织窗前杼;细字写红蕉,新词题白苎”之句。及长,嫁丹徒张翊和,两人才调相匹,时有唱和,尝合刻《清娱阁集》,袁枚为之序,拟以古之秦嘉、徐淑,王文治评其诗云:“律细于鲍之钟,骨重神清,情深意炼”。洪亮吉称其诗:“如栽花隙地,补种桑麻”。其《咏晚烟》、《咏柳絮》诸作,尤为传诵。著有:《清娱阁诗钞》六卷。
        鲍之芬 皋之三女,字浣云,一字药缤,又字佩芳,号瀚云。尤聪慧,尝赋《帘钩》四律,一时传为名作。素自重,王文治侍读尝因其归宁请见,屡通请谒,竟不许。女史骆佩香颇与名士唱酬,欲与联盟,亦婉却之。著有《药缤吟稿》、《海天萍寄吟稿》、《三秀斋诗稿》二卷、《三秀斋诗词》。
        鲍文逮 清.镇江人.字野云,鲍皋侄孙,乾隆三十年(1765)生,嘉庆六年(1801)考贡,以“夜绩相从,工多燎省”为韵作《一月得四十五日赋》,嘉庆十七年白海阳南还,辑诗《海阳集》。丹徒张弦、张銎、茅元辂、郭和文逵以文字相结合,称“松溪五友,,。卒于道光八年(1828),年六十四岁。其作有:《野云诗抄》十二卷、《寸草园汇抄》八卷传世。
        鲍心增 清.镇江人,字川如,号润漪,咸丰二年壬子(1852)年生,民国九年庚申(1920)年卒,年六十九岁。光绪十二年,科举二甲第七十二名进士。光绪三十三年任青州知府,宣统二年任济南知府。诗作有:《蜕斋遗槁》二种二卷、《蜕斋诗稿》二卷末一卷,均传世。
鲍恩暄 清.镇江人,(1861—1906)字煦斋,号春卿,光绪十九年副榜,拣选知县。世存《煦斋赋稿》一卷。
        鲍麟徵(女)生于1891年,字定周,江苏镇江人,系恩暄长女。善诗文,著《蜕遗诗草》,卒于1943年。
        鲍鼎铨 清.无锡人.庠名允治,字让侯,康熙八年举人,任大挑知县。著:《心远堂诗》八卷,糸自刻本,现存国家图书馆。
        鲍晋高 清.常熟人.字亦陶,一作亦高,明经。书、画家。《墨香居画识》载:亦陶墨花秀润,工文能琴。
        鲍捷勋 清.常熟人,乾隆间国画家。《虞山画志》载:捷勋善画花鸟,得余省(乾隆初,祗侯内廷,善画花鸟虫鱼)法。
        鲍 汀 清.无锡人.字南行,一字若洲,号勤斋,颜所居日:“读画山房”,无锡诸生,工诗。书宗赵孟俯,画学倪瓒,尝至广西得览桂林山水之胜,诗益奇,画益妙,有杏花春雨、江南小景、天台山、方外志要、等图十六幅。著有《读画山房近稿》、《迂松阁集》传世。
        鲍桂生 丹徒鲍皋后裔,字小山,“藏书楼”为藏书室名,道光五年举人,署贵州按察使,改山西补雁平道。才华卓绝,下笔千言立就,嗜书,建藏书楼,购求图籍凡数万卷。咸丰五年著《藏书楼骈文钞》二卷,咸丰十一年著《津门诗钞》一册。
        鲍亚晖 (女)清.宜兴人.1898.9.11.生,国幽家。擅攻国画书法。幼承家学,治艺术通六法,既与会计师潘序伦结婚。旅居上海,问业王一亭,王氏许为闺阁奇才,亲授指点,艺遂大进。因绘画当以自然为法,乃北上燕都,遍览故宫精英,登长城,远眺塞外景色,归游泰岱,观东海浴日,继复畅游黄山白岳,悟泉石峰峦之奇,自此於山水画能脱古人窠臼而胸襟开拓,非徒闭门摹习之士所能望其项背焉。中年后更精益樊少云,精研墨法骨法,旁及花鸟人物,无不优优独造。书法尤妩媚有致,人称二难。其人具乐群之志,尝言艺术须赖群策群力,始能发扬光大,与李秋君、顾青瑶、吴青霞、冯文凤等,组中国女工书画会。
        鲍娄先(1875—1958)扬州人。初名奎,字星南,五十岁后改字娄先,遂以字行。清光绪二十一年县庠生,久居扬州。上海龙门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毕业。历任扬州史、小学图画手工、国文教员三十年。六十岁后卖画自给。日寇陷扬州,生徒来请业者,则为讲古代外族侵华史,义行於色。并云:“供有钱人玩赏非本意也。美术应务工务农。”解放后,聘为江苏省文史馆员,省国画院画师。书法初习颜、欧、后改临赵、董。行书兼习二王。幼嗜画,喜摹说部中偶像,能于鸭蛋壳上画美人。十七岁从堂叔智臣习花卉,后研究西洋画法。自谓于六法有心得,乃舍西法,一意国画,亦能指头画。每恨腕弱,又不工篆、隶,下笔少金石气。晚年专事写生,遗作甚夥。卒年八十四岁。娄先祖上系安徽歙县棠樾“安素轩”鲍志道后裔,当年志道公父子酷爱历史文化典籍,收藏元、明、清、各大名家书法墨迹,汇为《安素轩法帖》,并勾摹刻石,三百余方,其后人精心保存,传至娄先公为使此祖国传统文化宝贵文物更加妥善流传,即捐赠给扬州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馆。娄先公嗣子鲍训初(淮南白湖农场第二中学教员)及侄鲍训经(安徽医学院任教)又于1981年将娄先公传予的一百八十二页半历代名人墨宝真迹及碑帖捐赠给安徽博物馆。
        鲍朝樗 高邮人.(1911—1989),台湾著名企业家,鲍氏财团核心人物。1911年,生于江苏高邮,父鲍金芳,母姚氏,妻贾秀琴,子文石、泰宏、泰法、泰钧,女佩玲、佩玉。鲍氏幼受私孰教育,聪慧颖悟,惟志不在记问之学,未及冠而投身商界。因其秉性爽雄迈,乐与人交,商场先进每相与称誉,於是渐次崭露头角。曾任上海大同煤球厂董事长、上海大同运输公司总经理,抗日期间,鲍氏益矢志经商报国,为国输财,无所吝惜。49年到台湾,鉴於台纺织市场极具开发价值,遂倾其所有,勉能购得数台老旧之针织机,自任技工,开始运转生产,夫妇胼手胝足,其奋劢刻苦之精神,非亲身经历者难以体会。未久首批“三枪牌”产品上市,竟获畅销,自是供不应求,而名闻台省。二十年后,鲍氏已拥有二大工厂,产品大量外销,乃更名为中兴纺织厂股份有限公司,渐公开上市,并陆续扩充,现已有八大工厂,八千员工。其主持之事业尚有大兴化纤、台湾电路、并投资于中华电视台、永汉证券公司。领导台湾计织工业为公会理事长。鲍氏多年来热心公益,捐巨资创立台湾省私立鲍氏慈善事业基金会,自任财团法人,主动探访民间疾苦,适时予以济助,对于确实以服务为目的之养老院及育幼院,定期或不定期给予捐助,每年还委托华欣文化事业公司办理中兴奖学金,嘉惠清寒优秀学子。为台湾鲍氏关系企业核心人物。(笔者曾游淮安,在一古庙中见《修缮庙宇捐资功德碑》上,鲍朝楼先生有名)。
        鲍文蔚(1902—1991)江苏宜兴人。早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洋文学。毕业后,于20年代后期赴法留学,进格勒诺布尔大学专攻法国文学,对法之古典文学的研究用力尤勤。30年代初学成归国后,相继在北京大学、中法大学、北洋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解放军外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等院校执教,历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总务长等职。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多年来,文蔚先生主要从事大学外语教学工作,为我国培育外语和翻译人才尽心尽力,作出可喜的贡献,是位年高德重的教育家、教授。同时,他又于业余倾力于法国古典文学的研究、翻译工作。曾译有小说、论文、戏剧等多种作品,其中法国十六世纪的文学大师拉伯雷的百科全书式的杰作:《巨人传》(原作名《卡冈都亚与庞大固埃》)的中文版出现在我国文化界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大读者的炽爱和许多专家的高度赞扬。他的其他译作如《雨查夫人回忆录》、《浪子回家》、《矿工之歌》(捷克作品),英国文学批评家戴纳的《论巴尔扎克》等,亦拥有众多读者,流传不衰。此外,他还将郭沫若所著的《周易的构成时代》及《先秦天造观之进展》译成法文,向西方直接介绍我国学者对先秦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为在西方传播我国文化,付出了心血。
          鲍德激东台人,字渊如,民国前十五年生,早年在南通师范毕业,后转北京高等师范,经教育部选送香港大学深造,获文学士学位。民国十八年任立法院外交委员会秘书,曾参与土地法起草工作,并研究土地问题及各国土地制度,嗣兼任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教职,讲授地价税、土地评价、土地制度等课程。抗日战争期间,曾任行政院地政署地权处处长,着手规划保护佃农与扶植自耕农工作,并在中央政治学校地政专修科执教。抗战胜利后,先任南京市地政局长,后改任地政署参事,民三十六年受命为地政部常务次长,1949年到台湾,先后任台湾省政府顾问、行政院设计委员会委员、考核委员会委员、政策委员会委员。此期间还兼任中国地政研究所、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台湾省立商学院、司法官训练所及国立政治大学地政研究所教授,讲授土地法。并编著《土地法要论》、《土地法规概论》。
        鲍志椿 常熟人.1914—1944),1935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学,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从事抗日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挺进纵队四团政治处主任,同到泰州国民党政府李明扬部从事统战工作。1940年任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五团政治处主任。1943年任新四军某部警卫团副政委、政委。1944年12月26日在启东巴掌镇战斗中牺牲。
        鲍明路无锡人.(1927—1977),曾用名行健,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钟赤兵、邱创成、肖华等人的秘书。1950年转业,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教员,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副秘书长等职。从战争年代起就开始写诗,建国后常在文艺报刊上发表诗作。1977年5月20日去世。著有诗集《重渡松花江》、《夜渡大浚河》、《浪花集》等。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青史自千古
>>《鲍氏文苑》第四期 鲍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