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苑》第四期 鲍源深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14日 鲍传纪


                                                                                鲍源深
        鲍源深(1812—1884)祖籍歙县,清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后迁江苏宝应,是为宝应鲍氏支系始祖。字邃川,号穆堂,小号良臣,亦号华潭(昙),一作花潭,晚号澹庵,谥号“中丞公”。中丞公简重沉静,居官勇于言事。四为学政,四人上书房行走。授世子读,后主讲金陵、上海书院。布衣粗食,无殊寒唆,生平恻隐民物,忧国爱人之心至老弥笃。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殿试,榜列二甲第九名,赐进士出身。道光三十年授翰林院编修。并任道光、咸丰两朝实录馆纂修。咸丰四年(1854)任贵州学政。成丰十年(1860)七月奉命协助恭亲王协理洋务。同治初年,直人上书房授诸王子读。同治间累迁侍讲、侍读、学士、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江南监临官、礼部左侍郎,吏部、兵部、户部右侍郎等职。同治七年(1868),秉承两宫太后懿旨,朱笔圈出,任殿试读卷大臣(四满四汉共八员读卷官之一)。同治十年(1871),授山西巡抚。同年十二月十九日,皇帝诏书中要其兼管提督,一切民事政务和“一切军务具听尔行”有违法者“五品以下听尔军法从事”。光绪二年(1876),山西饥荒,自捐白银二千两赈灾。光绪三年(1877),时年六十六岁卸任,再次赈灾。光绪七年(1881)从和州迁入宝应定居,于县城堂子巷置住宅并于宝应南乡石桥置别墅。是为宝应鲍氏支系始祖。晚年主讲于金陵及上海龙门书院。光绪十年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葬于宝应石桥。遗作有《补竹轩文集》六卷和《补竹轩诗集》三卷(下落不明)。遗迹有宝应鲍氏支祠题词联、光绪八年(1882)为上海城隍庙题匾“和煦堂”及曾为山西晋祠题匾(不复存在)。
                                                                                                                                                   由鲍传纪供稿


分享按钮>>《鲍氏文苑》第四期 江苏鲍氏历代名人辑录
>>《鲍氏文苑》第四期 先祖少仲公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