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7期 贵州安顺鲍家屯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29日 鲍中权


                                     贵州安顺鲍家屯
                                                                             口鲍中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力逐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但西南边陲还盘据元朝的一位梁王,自持险远,负隅顽抗。于是朱元璋亲自部署征南,派三位将军,率领曾随他南征北战的官兵,首先由四川进军贵州,打通黔中通往云南的道路,开辟打云南的大后方。尔后消灭云南之敌,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调北征南”。为了巩固远离京都(南京)的贵州,朱下令在驿道沿线设立卫、所、屯、堡、关、哨,由军队把守、实行屯田养兵守土。而且让屯田官兵携妻带子,开发贵州、繁衍后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较大的汉族迁居。 安顺鲍家屯,是贵州鲍氏的发祥地,据民国十九年(1930年)编印的《鲍氏家谱》记载:鲍公福宝始祖籍贯,宫音(堂号)尚党邑,原籍南京直隶省安徽徽州府歙县棠樾村衮绣乡大合社人氏。于大明洪武二年(1369年)调戍贵州普定卫(安顺),军官职都司。始祖久经沙场,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出生入死。战后叙功论奖,朝庭赐军田一份。始祖四处观风(水)问俗,于黔中寻得一邑,询其名日杨柳湾。环境壮丽。坝子平坦宽大,河流几条蜿蜒通过,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宜农牧田耕,遂安家于此。始祖公始祖妣牛氏太君来守此土。之初,草莱遍地,灌木弥天。唯我始祖,又种军田,又烈山泽、驱猛兽、破草莱,创业维艰。好教民(当地人)艺五谷兴稼稷,使民由蒙昧走向江南文明。实我祖首创宏尤,贻惠后人,德泽绵远。自兹而后,始祖子孙弘扬先祖首创精神,团结奋进,永不懈怠,庚续华夏几千年灿烂之文明,耕读为本,自强不息,开拓良田千顷。人丁繁衍,瓜瓞绵绵,螽斯振振,迄今二十四代(现已28代近万人,居住在安顺市的西秀区(原安顺县)、平坝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普定县、长顺、惠水、花溪、六枝、兴义、贞丰、贵阳等县市)。清初清太祖改卫设县置屯安堡,取名(安顺县)永安屯。厥后宗族子弟群相聚集,人口发达,又更地名叫鲍家屯。虽世运族繁,迁徙者不可胜记,则即此一脉之流传已可卜百世而不易。 
        我鲍氏由来已久,索本溯源,系夏神禹之后。敬叔仕齐,因以食邑为姓。自周及清,有文若人。齐国宰相鲍叔牙,汉代司隶谏议大夫鲍宣,东晋南北朝参军鲍照,以及明初文华殿大学士鲍恂,其最著者也。始祖万里征战之际,未带江南家谱至黔。
        七世祖鲍文弼大明丙午(1546年)科、乡试举人第七名,任云南姚安府知府。七世祖鲍国臣大明己酉(1549年)科、乡试举人解元,任云南石屏州知州,几年后殿试,钦升太傅、位并三公,权高六部。鲍氏由是门庭昌大显赫,文运洪开,任县尹有人,任教授有人,如贯珠也。文弼、国臣二祖虎榜夺魁科甲继武,同受国恩之宠,共谋家谱之修。大明天启丙寅科岁贡九世祖鲍正修,黎平教授又创修。至大清乾隆二十五年(1 4760年)又续修。又至道光十一年(1831年)接着四方采访续修。此后百余年分派支流无从稽考,兼因咸丰同治年间贵州贼匪扰害,大反数十余年,各支东走西逃,迁移分散居住,分支杂乱不一,更难考证。民国十九年(1930年)特聚议续修,以晚清秀才为主要力量的编辑组辛劳一年,赴上海石印一百部,每部十一卷(十二万字)。从十六世开行,四大房各用一首诗为字辈。分明伦辈排行。长房:怀鼎芳茂,钟灵优秀,家乃繁昌,庆喜增寿。二房:盛景奇英,吉安荣徵,熙和善友,万古同春。三房:汝泗渊源,继述相传,清洁如意,美利斯全。四房:开聚贤章,光辉纪纲,丰亨富足,长享平康。三十二世起,通族合字辈,合族排行(用五字句):重本绵光泽,笃伦胎后昆,高堂仰兰桂,慈孝著声称。
        《鲍氏家谱》序:自古国有史,家有谱,史有诏来比辞以该事,谱则系于昭穆,昭穆能明,则宗派不乱。我鲍氏谱牒,经创修续修,历经数百余年,有条有理,尽美尽善。开卷遍观,上见源流,下知嗣续。祖德宗功照耀,若非先贤创修家谱,谁能知之?特书此以传后世,而子孙当百世勉之。 
        《安顺鲍氏家谱》,有成文的“行为道德规范”。反映的是不同时代带有共性的道德准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当月鲍屯老年协会把《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用大字写贴在老年协会墙上。每天过往人多,对村民道德建设起到很大教育作用。至今这醒目的字句还在。
        安顺鲍屯,现有2200人,百分之八十八的人姓鲍。汪、吴、江、翁、潘、陈、严、谢、徐、刘、沈、闵,等十二姓人占百分之十二。
        始祖鲍公福宝的后裔,在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孝悌”为核心、奉行封建礼教,倡导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宗族群体。解放后,随着文化教育的普及,知书明礼,基本道德规范更广泛提高。公民道德建设与时俱进。
        1991年贵阳市民营企业家鲍吉康(今年64岁),凭胆识、远见、智慧、艰苦奋斗、尊章纳税,以产品质量求生存,以诚信做生意,他的伐兰厂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还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支持社会性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乐善好施。他反哺家乡,捐赠425号水泥70吨,价值一万二千元(当时农村请一个石匠或木匠做一天工,才开工资两元五角)。把鲍屯大街小巷打成水泥路面,改变村寨脏、乱、差面貌,使群众有好路走。而他一家人,仍居住在普普通通的、并不宽敞的旧房里。老少衣着俭朴,吃的食品大众化。他的高尚品德,在人们心中,经久不衰流传。同年,还对他居住的贵阳市黔灵乡沙河村,捐资一万元,兴修一条村级公路,在黔灵乡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 
        鲍吉康爱我家乡的善举,我分别作了报道,并请来《安顺电视台》对打水泥路面进行摄像报道。新闻在《安顺日报》、《安顺晚报》登载,在《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广播。
        鲍公福宝始祖的代代后裔,有着悠久的人文底蕴。鲍屯农民子弟鲍灵光(今年39岁),考取公费出国(英国剑桥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现在江苏苏州大学任教已六年。是安顺市西秀区农村第一个娇娇者。以鲍屯鲍姓子弟为例,前十年每年都有大学毕业、中专毕业生十名左右,这十年以来每年都有大学毕业生五至八名。他(她)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对青少年勤奋学习,对家长苦供子女读书,都起到示范作用。现在村里,谁家的子女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都为之高兴祝贺,奔走相告。 
                                                                                                                  作者鲍中权为福宝系第二十代孙
 


分享按钮>>文苑7期 屯堡文化与贵州鲍氏
>>文苑7期 贵州鲍家屯明清进士举人贡生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