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7期 无锡梁溪“永思堂”《鲍氏宗谱》序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月29日 鲍汉祖


               2004年重修无锡梁溪“永思堂"《鲍氏宗谱》序
                                                                          口鲍汉祖
        粤自书契肇兴,记载日繁。因自义例不同,名称各异。在国曰史,在郡县曰志,在家族曰谱谍。家谱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华夏史乘三大支柱,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是一个家族繁衍发展的历史,是董理族脉、寻根访祖的桥梁,是联系海内外中华同胞的纽带,是激发家族凝聚力、培养爱家庭、爱故乡、爱祖国情感的园地。 
        家谱也是文化遗产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修辑并研究家族宗谱,不独是敬祖收族的大事。亦是弘扬家族文史精神,充实地方文史内容的大事。修辑族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此次重修,旨在发掘、宣传历史文化资源、记录梁溪鲍氏族系的来源、发展和演变状况,了解鲍氏家族文化的底蕴和特征,为以德治国、资政教化提供借鉴。
        梁溪即今无锡市,开化旧邑今亦改称滨湖镇和太湖镇(部分)。谱名沿用梁溪“永思堂”旧名,是因为清末宜兴鲍氏族支有迁居无锡城乡者,与梁溪尚质公后的鲍氏同宗异枝,假梁溪“永思堂”冠称,以示区别。
        回忆昔日梁溪开化乡鲍氏宗祠(址今无锡市滨湖区滨湖镇,亦称南方泉镇,鲍家庄村),大厅正中高悬有“源远流长”巨匾。鲍氏宗源,确乎“源远流长”。 
        关于鲍氏源头,查考旧谱,说法有三:
        一、“伏牺(庖牺)氏之后有鲍氏”。有此记载但无具体人名及事迹。此说尚待资料支持。⑴
        二、“鲍氏之先,出自少典”、“按鲍氏出自颛顼,夏禹之苗裔也。”这些记载说明鲍氏是少典的后代。禹是少典的六世孙,姒姓。到禹玄孙贞,封于鲍,以为氏。⑵
        三、“商末有讳达者,……生子名婴。王……赐鲍鱼双姓。……则鲍氏之宗始此矣!”'这条记载认为商末有一禹系子孙达,生子名婴,被周王赐“鲍鱼”双姓。至婴的玄孙昌龄,堕去鱼,赐姓鲍,封之上党(今山西屯留、长子、长治一带)。⑶
        上列记载,起点虽有早晚,但仔细追溯,都源达大禹、少典而通伏牺。鲍氏实出一源。 至于鲍氏开姓始祖(即有曰受姓始祖),也有一、鲍贞,二、鲍鱼婴,三、鲍昌龄,四、鲍敬叔或其儿子鲍叔牙等几说。这与鲍氏各支派地望、传承记载各有区别有关。近时,中国鲍氏各支宗派较为一致地认为:昌龄公应尊奉为鲍氏开姓始祖一世。
        自西周鲍昌龄到西汉鲍宣,历26世。《香山鲍氏宗谱•世系大传》、《鲍氏历代源流世系之图》记载详明。
        自西汉鲍宣到南宋进士鲍慎履,计38世。浙江兰溪石渠《上党郡鲍氏大宗谱》世系传承详明。 
        无锡梁溪开化永思堂开基始祖鲍尚质,系慎履公裔孙。细核《梁溪开化永思堂鲍氏宗谱》(残本),大致情况如下:
         慎履公传至玄孙尚质公时,在南宋末年,尚质公一迁金陵不久再迁无锡。尚质公曾孙仲礼卜居无锡虹桥,仲礼公子思舜公占籍城南五里处,建鲍家庄(今无锡市扬名镇五星开发区)。彼时六代单传,至六世文英公生有三子,为七世敏常公、敏衡公、敏学公,仍居扬名里。思广大前人之业,为求发展兴旺,长房敏常公派仍以扬名为基地发展。二房敏衡公派迁往金邑鲍庙桥(原无锡县北坊前,今无锡市新区群星村),子孙以此为基地发展。小房敏学公派迁往开化鲍家庄(原无锡县南泉镇,今无锡市滨湖镇),子孙以此为基地发展。据《鲍氏宗谱》(光绪版)记载,自南宋末至清光绪时,鲍氏在无锡已衍84支,遍布无锡南北城乡,至今,就族支论,已逾百支;就代数论.八百年来,已延近三十代。枝繁叶茂,瓜瓞绵绵,几遍全国各地。
        鲍氏在中华各姓氏中虽属小姓,但早在唐代就属“显姓”⑷。五千年来,我鲍氏子孙或以勋业显,或以文学闻,或以忠节著,或以德行彰,名人辈出,簪缨相继,史策所垂,斑斑可考,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就其远者而言之: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世为民,赤诚无私,树中华民族道德基准。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开历史新纪。叔牙力荐管仲,一代贤相,荐贤让贤,为国公而忘私,为友爱才忘我,立处事交友之典范。汉代三司隶,鲍宣、鲍永、鲍昱祖孙三代,位居高官,直声天下,刚正清廉,挽社稷于将倾,救百姓于水火。东汉鲍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继之者宋鲍宗岩父子,智孝双全。晋南湾太守鲍靓,对祖国医药与炼丹术贡献巨大,是我国古代化学的重要奠基者,其女鲍姑,是我国第一位女灸学家,医德、医术,堪称模范。受到李白、杜甫极高推崇的南朝杰出文学家和诗人鲍照,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其妹鲍令晖,是我国古代最有成就的女诗人之一,步其后者如唐代女诗人鲍君徽等。
        善文者还有隋鲍宏,唐鲍溶,宋鲍当。宋鲍慎由(慎履公堂兄),是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学生,其文汪洋宏肆,尝注杜甫诗。明清两代,如鲍弼等更是数不胜数。 
        理学家宋有鲍若雨。(易)经学家有宋鲍云龙,元鲍元康,明鲍宁、鲍恂,清鲍作雨等。明鲍山著《野菜博录》,是著名的烹饪、营养著作。
        善兵者如魏文帝曹丕附马都尉鲍勋的父亲、三国名将鲍信,骁勇善战。五代吴越鲍君福,从钱谬征伐,忠武有胆气。唐节度使鲍防,文武双全。明鲍象贤多谋善战。清初鲍承先,智勇双全,为有清开国承相,他如鲍虎、鲍超亦擅打仗。
        善书画者宋有鲍洵、鲍洋、元有鲍敬,明有鲍元礼,清有鲍桂孙、鲍皋、鲍楷、鲍济等,女画家有鲍诗。鲍康、鲍驹昂是近代著名的古钱收藏大家等等。 
        鲍氏族群亦大有功于社会。以致清帝乾隆称赞棠樾鲍氏“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江泽民主席2001年5月20日为鲍氏牌坊群题词“棠樾牌坊群”,更是对我鲍氏历史贡献的肯定和对鲍氏后人的激励和鼓舞。
        就其近者而言之:
        尚质公开基无锡之后,以政绩惠民者有南阳公、应祥公、观如公、巽庵公、小山公、嘉甫公、子千公等。以礼、诗育人者有蕃宣公、戟门公、简门公,若洲公是状元顾皋的老师。热心公益者有人龙公、元恺公、佩安公等,先贤济济,不胜枚举。民国至今,政界、军界、实业界、科技、文教、艺术界各类人才,万星闪烁,举不胜举。
        总之,在中国历史上,鲍氏子孙出现过众多的名流、贤达、学者、忠臣、孝子、节妇,更多族人默默劳作贡献于社会。在历史的天空中,他们如璀璨的群星,光耀万代。 
        此次修辑,族彦立本、如川首倡,荣庆、汉祖、士勤、明庆、衍治等群和。成立组织,推定主修,走访笔录,誉写稽核,不惮寒暑,不辞劳累。敏常、敏衡、敏学公派各支族人,合力相助。可谓孝思不匮,兴族有望。但是,时代发展飞速,族人迁徙频繁,所虑者,或有联系未复,或有漏访失记;更因旧谱难觅,残谱缺全,有的世系无法推定,传承难以续接。所有这些,均寄厚望于后贤。
        耕读传家、敬业考慈,是我鲍氏的优良传统。谱事幸已告竣,愿我族人更其爱家爱国、敬业尽责、重视文教,为地方、为国家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和州“鲍氏宗祠”有鲍源深中丞公题写的对联: 
        祖宗忠厚,世德相承,且勿论富贵绵延,但使饥有食、寒有衣、居处有屋庐、比各保安全,便是享祖宗遗留福泽;
        子孙贤明,家声仍振,亦不必才能奇异,只须士勤读、农勤耕、工商勤职业、合族无游惰,即可立子孙兴盛根基。

        善哉斯联。鲍氏子孙勉乎,勉乎!是为序。 
        慎履公后迁锡始祖尚质公廿四世裔孙永思堂《鲍氏宗谱》第八修本主修汉祖敬撰

注释:
        [1]“伏牺(伏羲、庖羲)”古代读音同“鲍鱼”即至今日,无锡方言“伏(庖)羲”读音亦与“鲍鱼”同。伏、庖、鲍三字同音,羲、宜一韵之转。婴被周王赐“鲍鱼”双姓,是否因为婴乃伏牺之后?从字义来看,庖、鲍不仅同音,且都为先人捕鱼后对“鱼”的同一加工职业。只是说鲍为伏牺之后,尚缺支持资料。 
        作为中华民族前身核心的华夏族,其起源的传说大抵可以推到伏羲(三皇之一)。《太平御览•皇王部三》引《诗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华胥是伏羲的母亲。如果说伏羲是华族最早的神话中的祖先英雄,那么华胥就是华族的始祖母。太湖流域传说伏羲与女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女娲是南方之神。华胥所履之雷泽,有些历史学家考证即今太湖。太湖北部有一小岛日娲迹山(今写作鸟迹山。无锡方言娲、乌同音。岛属无锡原南泉镇),传说是女娲出生地。伏牺族后来分化,一枝南行,成为现代东南各族之祖;一枝北行,发展成为炎黄、虞夏诸族。炎帝、黄帝原是兄弟,活动在今苏北鲁南一带。伏牺、黄帝、夏禹等族都以龙为图腾。龙之基本原素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扬子鳄。(说详见拙文——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
        [2]黄帝为中华人文始祖。其世系表明鲍氏为少典之后。(→号为父子关系,一号表示下有传承,本序省略。下同)

        上述表系中,黄帝、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为五帝。夏朝第四代王相的弟弟贞,封于鲍,以鲍为姓氏。少典乃贞的十世祖,故曰“鲍氏之先,出于少典”。禹乃贞的高祖父,故曰“夏禹之苗裔也”。
        [3]这一说法的世系如下:
①达(禹系子孙,商末人)→②婴[被周王赐“鲍鱼”双姓。周成王(前1042年一前1021在位)以柏檀公主妻之,生十子,长子子范]→③子范(封御辰伯)→④极→⑤宗实→⑥昌龄[穆王(前976一前922在位)以林源公主妻之,敕去鱼,姓鲍,封之上党。]据此,婴是周成王的女婿。昌龄是周穆王的女婿。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夏族和建立第三个王朝的周族,是同源部族。夏人和周人是同一部族的两个分枝。
        鲍氏子孙,大多认为,鲍氏之宗姓,始于昌龄。
        [4]唐代朝廷编颁的《姓氏录》中,把当时全国230多姓,按各姓氏祖先的德行、社会贡献划为9个等级。一等叫“柱”级,有10个姓,二等叫“梁”级,有16个姓。我上党鲍氏被列为二等“梁”级,属“显姓”。此乃当时社会对我鲍氏祖先尊崇的莫大荣誉

                           《石塘鲍氏宗谱》有了下落 
        [本刊讯]  在“浙江省联合知识导航网”查到浙江淳安县浪川乡鲍家村的鲍红祥收藏有《石塘鲍氏宗谱》,共十六卷。                                                                                                  (有庚)
 


分享按钮>>文苑7期 屯堡姑娘南京寻根
>>文苑7期 《鲍氏文苑》为《仪征县志》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