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鲍家》拍摄随记

    中华鲍氏网 2021年4月26日 鲍文苑


《鲍家》拍摄随记廿八(福建一)£ 鲍训相

2016 年 9 月 11 日上午 7:30,爱荆庄呎 班和三洋宗亲集中在爱荆庄门前热烈欢迎 《鲍家》摄制组和陪同的中华鲍氏族史研究 总会监事会副主席鲍训相一行的到来。 福建分会会长鲍国忠迎接摄制组卞正林主任 爱荆庄呎班欢迎《鲍家》摄制组一行 摄制组记录下了这一独特的欢迎表达方式 爱荆庄,鲍美祚兴建于 1832 年。土木石 混合结构,集居住与防御功能为一体。它既 有南方庄寨的普遍特点,又有自身的特色。 它以一连串不断跌落的悬山屋顶、高大的铳 楼、奇特的瓮城结构赢得专家的赞叹!中国 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专家鲍世行惊叹:"堪 与承德避暑山庄‘梨花伴月’相媲美""活 像航母";上海东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鲍诗 度说,爱荆庄是鲍家文化一个最典型的代表; 中国民俗收藏家鲍国忠说,"它是女绅文化 载体的孤本。” 爱荆庄一角 拍摄首先展示了爱荆庄的女性文化。国忠会 长介绍“爱荆庄”女性文化、族谱、爱荆庄分家阄书(分家时 117 人) 采访爱荆庄第七世孙鲍欣 女儿回娘家孝敬父母,常用礼担或提梁 竹篮等器具装食物。礼担,用于婚庆、祝寿 等大型活动担彩礼;提梁竹篮,用于提熟食, 如猪蹄面、糕点等熟食。一般是父母生日或 年节时送礼。礼担、提梁竹篮 爱荆庄很重视童养媳的教育,视童养媳为亲 生来培养。 童养媳成年后,若愿意,便留下当儿媳。 若与儿子没感情,就出嫁。所以爱荆庄的女 性都特别会当家,道德修养特别好。 迎接童养媳用的小轿子。 书斋楼,白天供男孩上学,晚上供童养媳学 习,有专门的媳妇斋。 没上过学的童养媳进入爱荆庄,就有机 会接受教育。所以本很自卑的童养媳,在爱 荆庄却有自豪感。有一位童养媳 12 岁就踏入 爱荆庄门,她说了一句流传至今的话:我 12 岁脚踏“此门”。言外之意,当然是见识不 浅。 跑马道 “梨花伴月 在铳楼里采访 下午,拍完三洋鲍氏宗祠,我们来到德 安庄。 德安庄是由德安公(字良孟)建造 于道光年间,距今约有 190 年。原来大门的 门匾上刻着 “德安庄”三字,文革时期被毁 了。大门挂着一副木雕门联,上联“赋鹤参 军裔”,蕴含的典故是南朝宋。

拍完德安庄,又来到三洋的竹乾头拍摄“府 衙围墙”、“花瓶树”(小叶罗汉松)。 明万历十九年(即公元 1591 年)”,福 建尤溪一带出现大饥荒,元楚公捐赠了“一 万两千石”(相当于现在的 684 吨)谷子用 于政府救助灾民。为此,万历皇帝赐给元楚 公花瓶树(小叶罗汉松)、翰林冠戴、建府 衙围墙。 文澄公田粮跨及永泰、仙游、尤 溪三县,是一个大财主。元楚公犹过之,相 传钱粮跨及周边七个县,而且他更加热心公 益事业,出手不凡府衙围 今天拍摄的最后一站是崇古庄。 崇古庄摄制组完成当天的拍摄工作。 鲍训相 文(编辑/卫平 终审/宋铮) (上接第 179 页)孟子曾说过,天将降 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国忠老师,您是真正的担当大任之人,您是 我们鲍家的一面旗帜。衷心祝福您,真诚感 谢您!( 编辑:鲍爱明 审核发布:宋铮)

《鲍家》拍摄随记廿九(福建二)斯人大任,舍其谁担£ 鲍训相

9 月 12 日,永泰三洋山区小雨如同离別 情人的簌簌眼泪,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摄制 组决定先拍摄刚刚布展好的鲍国忠老师的庄 寨古风博物馆并对国忠老师进行采访。(见 碧香录音整理及报道)午饭后天一放晴,摄 制组抓紧时间上山拍摄三洋全貌。登高远眺, 三洋全景,尽收眼底。云天茫茫,群山苍苍。 薄雾氤氲,万千气象。一座座村寨静卧山间, 一畦畦稻田就象一张铺满黄金的地毯。仿佛 置身仙境,令人流连难忘。、 三洋航拍图 下午四点,我们一行在国忠、茂栋、茂 炎、爱明等宗亲陪同下来到了位于福州闽侯 闽都民俗园的国忠老师个人收藏的闽风集萃 馆。经国忠老师提议,福建随行宗亲与摄制 组全体人员在馆前合影留念。 闽风集萃馆是福州市政府文化恵民工 程的重要组成部份。两千多平方米布展面积 展出的全部都是国忠老师的个人收藏。推开 由一个硕大福字标志的两扇内门,参观者眼 前一亮,一座洋溢着无比喜庆的大厅出现在 众人面前。三近堂匾额高悬中堂之上,两边 分别是七朝元老萨镇冰题匾福履双齐和国忠 老师收藏的拔贡匾额。案前两排红木座椅如 同统一定制的家俱,你不会想到那是国忠老 师一件件呕心沥血收集到的珍贵藏品。东西 两面墙上展挂的都是监元、岁进士之类的科 考佳绩物品,闪耀着一个显赫门第的骄人光 环。

拍摄随记《鲍氏文苑》总二十一期(2019 年 10 月) BAO’S JOURNAL 179 堂前有一口盛满水的陶瓷大缸,缸内放 一口小瓷坛,缸底坛底撒满了硬币。国忠老 师解释说,这是大户人家的洗砚池,现在放 个小坛子是为参观者测试手气用的,谁能把 硬币投进坛子说明手气好。国忠老师的二女 儿习羽作了示范,我们都尝试了一下,居然 手气都不错。 国忠老师向大家讲解了闽风集萃馆的布 展初衷及展出内容,他说,随着人们物质生 活的丰富,很多人越来越追求文化层次的享 受,让青少年感知历史,让成年人感受历史, 让老年人感怀历史,这就是我把数十年数千 件个人收集到的民间生活的珍贵遗存奉献给 社会的真正原因。 闽风集萃馆围绕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 的出生、科举、结婚、做寿等分別布展,以 实景实物再现了一个成功人士一生经历的全 过程。对追溯和还原历史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少儿时空,科举之路,习武之道,洞房花烛, 女性风情,寿诞之喜,吉祥文化,一个个展 室展厅,一件件展品,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把参观者带进情不自禁的历史回忆之中,久 久难以忘怀。 谈起自己的收藏经历,国忠老师如数家 珍,他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热 衷于文物研究与收藏,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所有业余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家庭积 蓄全部都用来从事收集和研究。时间一长, 经验有了,鉴赏能力有了,就成了一个收藏 癖。只要听说哪儿有稀罕物件,地方再远, 价钱再高也要想办法买到手。开始以物易物, 后来做大做强了,基本只进不出,两万余件 藏品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几十年的心血倾 注,到该回报社会之时,我决不心疼。取之 民间,回馈民众,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包 括三洋鲍氏博物馆布展的庄寨古风博物展, 我已经搞了三个展馆,准备再办四个馆,把 尽可能多的收藏展现给民众,为文化惠民尽 一份义务和责任。一番话朴实生动,让人回 味无穷!

《鲍家》拍摄随记卅(福建三)£ 鲍训相

12 日上午,《鲍家》摄制组来到中华鲍氏历史文化博物馆拍摄。 中华鲍氏历史文化博物馆 近日,经中华鲍氏历史文化博物馆馆长 鲍国忠先生历时一个月的精心布展, 博物馆第一阶段陈列大功告成。 鲍国忠馆长向央视卞正林主任介绍展品 今年 3 月份,总会博物馆开馆仪式上, 两位新老会长带头捐赠了 49 件藏品,实现了 从无到有的突破。博物馆暂时展出 5 个专柜 的物品,分别是前任会长鲍世行、现任会长 鲍诗度的专著、鲍家虎画、《鲍氏文苑》、 三洋族谱等资料。还有许多藏品虽未能组成 各个系列单独展出,但今天的博物馆已汇集 了 18 年来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创会的文 化实物。如,叔牙像壁挂,是总会第一次活 动的纪念品;唐三彩马,是研究会成立纪念 品;设计图,是“全国鲍氏族史研究会成立 纪念碑”(鲍世行设计);鲍贤伦题为《鲍 氏文苑》刊名题词;水晶鲍叔牙像,是 2011 年祭谒鲍叔牙纪念品;大禹立像,是 2005 年 绍兴祭大禹陵纪念品;鼎,是浙江平阳鲍辉 纪念馆开馆纪念品;周齐大夫二世祖叔牙公 像等等,这些都是老会长 18 年来精心收藏的 鲍家宝贝。 藏品 藏品鲍氏二世祖叔牙公立像 今天,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些藏品时,又想 起今年 3 月份总会博物馆开馆前夕,世行老 会长亲自“陪同”这些精美物品,从北京到 三洋的总会博物馆;当我们伫立在展柜前认 真观赏这些见证 18 年创会以来的《鲍氏文苑》 座谈会纪念品以及《鲍氏文苑》杂志时,即 便没经历过 18 年的风雨历程,只要是鲍氏家 人,都会为此感慨!因为它们凝聚了老前辈 们的心血和艰辛。

系列展柜除此,全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鲍氏“原态” 博物馆,如,鲍家屯、棠樾牌坊、爱荆庄等 鲍氏庄寨、田园风物。总会通过电视文化记 录片《鲍家》的拍摄,把这些分散在全国各 地的上百座鲍氏“原态”博物馆盘点收集, 并向全国鲍氏宗亲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鲍 氏历史文化遗产。为鲍氏后人提供知识、教 育和欣赏,为社会发展、文化建设提供服务。 《鲍家》,是一部电视文化纪录片,更像是 一本鲍氏博物馆的“目录”。 总会博物馆本次展出的五个展柜与鲍国 忠馆长个人的《庄寨古风》一并布置在博物 馆第四层。总面积 500 多平米。 爱荆庄 在《庄寨古风》布展过程中,博物馆吸 引了福建相关媒体及政府部门的关注,目前 虽未开馆,但前来参观的领导、鲍氏宗亲络 绎不绝。他们对中华鲍氏历史文化博物馆的 建立表示赞叹!他们认为,一个姓氏能有自 己的博物馆,并初具规模,罕见,了不起! 县领导参观 中华鲍氏历史文化博物馆,是鲍氏历史 文化宝库。博物馆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 千秋,为了更好地展示鲍氏精神风貌,传承 和发扬我们鲍氏传统的优秀文化,国忠馆长 希望全国宗亲能积极踊跃提供文物资料。 采访鲍国忠馆长 今天的总会博物馆虽然只有 5 个专柜,但我 们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开馆仪式上诗度会 长说:“对博物馆来说,我们现在只是‘先 求有,后完善’”,总会博物馆期待能在第二阶段展出更多藏品。 开馆仪式 文(编辑/鲍凌玲 审核/宋铮)

《鲍家》拍摄随记卅一(福建四) £ 鲍训相 ——鲍修让与福州华林寺

很难想像,在我国南方重镇福州,会有这么一座全国七大最古老的建筑,其它六座都在山西。这里雨水充沛,湿度常年很高。该建筑纯木结构,保留得如此完整,许多历史学家、建筑学家都对它啧啧称奇!这就是福州华林寺,它的建造者是北宋时期福州郡守鲍修让。华林寺山门鲍修让蜡像鲍修让,又名鲍修逊。浙江余姚人。其父鲍君福以骁勇善战著称,事越王钱镠,任衢州刺使。周世宗朝保顺军节度使,年七十七而终,谥忠壮,曾赐田于玉泉寺侧,今所谓鲍家田是也。修让承父袭,亦以治军严整有法闻世。累官上直指挥使,迁衢州刺使。曾为钱鏐诛杀叛将李孺赞于福州。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 年知福州彰武军事,复改任 上直军都提辖使。 北宋亁德二年,也就是公元 964,年,为保 境安民,祈求风调雨顺,鲍修让利用拆除闽 王宫材料修建华林寺,同时建造文昌图、普 陀岩、正殿等。带动了当时福州经济文化的 快速发展。 在国忠老师和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振玉 研究员陪同下,摄制组来到位于福州屏山南 麓华林寺。迭经战乱损坏,目前仅存的只有 华林寺主殿。整座建筑结构严谨,气势恢宏, 净高 15.3 米。采用巨形构件和斗拱技巧,凸 显雄伟壮观和高大。是同类建筑产品中的拔 尖之作。就是这座大殿,乃中国长江以南最 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物,被誉为“江南古建筑 瑰宝”,1982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华林寺主殿张振玉馆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华林寺的历史和变革。他说,福州两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灿烂的文明,福州人民永远缅怀和纪念为这座城市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英雄与先贤。鲍修让和王审知一样都曾在主政福州期间,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大量的贡献而名垂青史。今天在市博物馆展出的鲍修让的蜡像栩栩如生,仿佛这位宋代忧国忧民的好郡守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甘苦与共,息息相通。他主持修建的华林寺主旨就是祈求保护民众安宁,赐福四方咸和。华林寺原名越山吉祥禅院,宋高宗赵构亲笔题写寺名。建成后香烟鼎盛,僧众如云。是我国南方最有名的寺院之一。明正统九年1444 年赐名“华林寺”。千年岁月,风吹雨 东边回廊 打,烈日暴晒,华林寺能够屹立至今,关键 就是当初的建设者磅礴大气。大殿采用抬梁 式构架,坐北朝南。14 根檐柱,4 根内柱丰 盈粗壮,古朴挺坺。柱子以上全用斗拱支撑, 不用一根铁钉。隼接自然流畅,云形驼峰动 态昂然,所有构件精美绝伦,体现出精湛的 施工技术。风格独特,地方气息颇为浓厚。 现存殿内返修时拆除的巨大构件全是当初的 原件,足见该工程当年是何等恢宏气派。明 清年间和觧放后都作过修缮,但大的梁柱始 终没有更换。这座建筑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建 筑史上的骄傲! 鲍训相 文 编辑/鲍凌玲 审核/宋铮 (上接第 184 页)在拍摄田园风光时, 看到“丰收在望”的大田坝,卞老师说: “喜看稻菽千重浪,桃花园里好耕田,你们 始迁祖是在神仙住的地方选址啊”。 四合院 田园风光 10 日上午拍摄结束。中午,我们召开了 座谈会,并举行了三十多人的答谢宴会。会 上,卞老师对鲍家屯的旅游开发给我们提出 宝贵的意见。 鲍中权讲话 鲍中权 2016 年 9 月 10 日(编辑:鲍爱明 发布:宋铮)

《鲍家》拍摄随记卅二(鲍家屯)£ 鲍中权

2016 年 9 月 8 日上午 9 时,央视系列文 化纪录片《鲍家》拍摄组一行抵达贵州安顺 鲍家屯。 鲍家屯水碾房 卞导他们一到达鲍家屯便开始紧张工作, 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鲍家屯,总共拍 地戏 摄了三个主题: 一、跳“地戏”,屯堡人称之为“跳神”。 这是贵州安顺市二十多万屯堡人传承老祖宗 遗留下来的独有的民间戏剧,演员是地道的 农民。首蒙青纱帕,头戴木雕刻的假面道具。 其舞,是表现战争格斗打杀,与六百多年前 “征南”战争有关,与屯堡人的生存选择有 关,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 二、祖传鲍家拳。鲍家拳源自大禹领兵 作战的“戚干舞”,是我国最古老的拳种之 一,有武术活化石之称。本次拍摄由少儿鲍 家拳小徒弟七人表演了棍与手拳,鲍家拳传 承人鲍吉祥、鲍安洪表演了大刀与手拳,他 们把祖传的鲍家拳(干戚舞)武术的一些套 路融入其中表演,一招一式充满阳刚之气。 鲍家拳 三、屯堡妇女歌舞表演。屯堡妇女装束 叫“穿大袖子”, 历史名叫“凤阳汉装”, 它传承于明太祖朱元璋夫人马秀英(马大脚) 年轻时的服饰。表演队演员都是鲍家媳妇。 拍摄过程中,精彩的演出让央视摄制组 赞不绝口。表演结束,卞老师采访了鲍家拳 传人、“地戏”队队长(即“神头”)。 卞老师对鲍家屯的座地、碉楼、四合院 的石雕、木雕、600 年手工纺织丝头系腰传 统技艺等建筑工艺文化给予极高的评价。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全国三次文物 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获得中国国家灌溉排 水委员会颁发的“水利遗产保护奖”的水碾 房和有“黔中都江堰”之称的古水利工程更 是推崇备至。

《鲍家》拍摄随记卅三(温州金华)£ 鲍黎明

8 月 7 日至 9 日,《鲍家》摄制组先后 到温州、金华拍摄,受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 会浙江分会鲍承臻会长委派,我陪同摄制组 走进两地开展拍摄工作。 诚大洒店 8 月 7 日晚上九点半,我赶到了温州苍 南萧江诚大洒店,承臻会长与苍南宗亲热情 地接待了我,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家族的 温暖。8 日上午九点,在新学宗亲的陪同下, 我们从酒店出发,赶往永拍摄,到时已十点 半。拍摄完福佑的宗祠己快十二点了,王力 编导他们连饭都没吃,买了几个大饼就赶去 义乌。我们到达义乌龙华院已是下午三点半, 受到了龙华院书记鲍建伟和鲍光辉等宗亲们 的热烈欢迎。摄制组一下车就投入工作,拍 了尚书第书院。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 站——义乌鲍氏后裔最多的鲍宅。在鲍仕法 老书记的引导下,重点拍摄义乌文物保护单 位“新厅”。 福佑宗祠 当天傍晚五点半,拍摄组一行赶到浦江 黄宅鲍村。鲍村宗亲们听说摄制组连中饭都 没吃,劝王导他们先吃些点心再工作,可王 导坚持要先拍,他说“赶紧拍,谢谢,不吃 了!”摄制组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感动! 鲍村忠孝堂拍摄完成,王导他们连水也 顾不上喝,又赶往刘笙。他们如此争分夺秒, 我们一定要做好各项配合工作,尽量不耽误 他们的拍摄时间。晚上七点左右,在刘笙拍

尚书第书院摄完祖先墓与宗祠,又赶往兰溪,到时已是晚上八点半了。刘笙祖先墓兰溪宗亲鲍维俭早已在酒店等候。9 日 上午八点半,摄制组赶到石渠拍摄祖先墓与 宗祠,一小时后拍完。鲍维俭宗亲把摄制组 一行送到高速入口,他们又赶往江西拍摄。 《鲍家》摄制组废寝忘食的敬业精 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我非常感动! 在宗亲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顺利完 成了两地五个点的拍摄工作。随行的亲人们, 我们也是在发扬咱鲍家先祖叔牙公的精神啊! 兰溪祖先墓 鲍黎明 文 编辑/鲍凌玲 审核/宋铮

《鲍家》拍摄随记卅四(广州)£ 鲍训相

9 月 14 日,广州市的清晨,丽日风清, 气候宜人。今天是鲍家拍摄的收官之日,老 天给了一个莫大的面子。 从宾馆出发,离第一站拍摄地三元宫只 有 300 余米,我和卞导、摄像杨福林、摄助刘浩信步来到风景如画的越秀山下 。

三元宫坐北朝南,悬贴于山崖之上。陡峭的步行台阶之上,三元宫的山门耸立,庄严雄伟、器宇轩昂。三棵古榕,浓荫覆盖。前檐石柱镌刻一副楹联,题曰:地接玉山百粤灵光高北斗水迎珠海千秋道气冾南溟三元宫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香客信众不断。远远就听到朗朗颂经之声,烟火缭绕,香气氤氲,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鲍靓、鲍姑与三元宫,是一个永远的传说。1700 年前,鲍氏先祖鲍靓任南海太守, 潜心研究道学,倚山造势,修建了这座迄今 为止仍是岭南规模最大的道教古观——越岗 院。其时乃为女儿鲍姑修炼场所。明万历年 间重修。崇祯十六年 1641 年改名为三元观, 以祀三元大帝,即上元天官赐福天尊、中元 地官赦罪天尊、下元水官解厄天尊。自清康 熙年间开山祖师杜阳栋住持三元宫,全真龙 门派一脉在此立观度人,已历经十六代之久。 鲍靓与鲍姑在广东口碑极佳。鲍靓是我 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神仙太守,道学造诣极高。 史书记载“禀性清慧,学通经史,修身养性, 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留存有“晋鲍 靓施用法”,主要讲述道敖五岳真形图的作 用及使用方法。 那时,两广分为三郡,鲍靓任南海太守 二十余年,察民情,抚民瘼,深得民众拥戴。 为了尽职履责,他多次“行部入海,遇风而 断炊,饮取白石煮食以自济”。 葛洪是我国历史上著述丰富的著名炼丹 家、医学家、术士,修身养性,造诣极深。 深得其师鲍靓青睐,不顾其年逾不惑,把 18 岁闺女鲍姑许配给他。婚后俩人同心协力, 钻研医术,炼丹熬药。有句成语“鲍姑曾青”, 其意为鲍姑能熔铁为金。实际上是葛洪、鲍 姑在一次炼丹时,使用铁制容器盛装曾青(即 硫酸铜溶液),曾青经高温烧干后,容器内 壁竟然金光闪闪。徒弟们欢声雀跃,“鲍姑 炼铁成金了!”如今看,那只是化学反应的 结果,容器上附看的是层铜膜。但聪明的葛 洪却因此掌握了“湿法冶炼”技术。这对神仙眷侣情投意合,志趣相通,共探医籍奥妙, 研发疗疾良方。葛洪的著作,给后代留下了 宝贵的医学遗产。 据说鲍靓白天在府衙理政,晚上脱下鞋 子,鞋子化成两只飞燕,齐齐飞至葛洪处共 研道学。此传说成为千秋美谈。 鲍姑自幼聪颖好学,熟读诗书,尤对医 籍情有独钟,钻研治病良方,遍赴深山采药, 治疗民间百疴,被誉为"神姑"。鲍姑与汉 代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并列 我国古代四大女医,鲍姑位列第一。 鲍姑是中医艾炙的发明人。她用广东当 地生长的红脚艾为原料,制成艾棒,专门治 疗外科瘤肿、疮疣,具奇效。不仅药到病除, 且有美颜妙用,深受百姓欢迎。鲍姑神庙就 在三元宫内,堂前几幅对联充满了对这位民 间神医的感激、崇敬和爱戴之情。题曰: 鲍氏慈怀悬壶济世消顽疾 仙姑妙药灵丹一帖起沉疴 我们鲍氏的老姑奶奶坐神龛,塑金身, 慈容美目,流光溢彩,享用千年香火,接受 亿众膜拜。 也是机缘巧应,就在我们拍摄三元宫和 鲍姑庙时,碰到广东省道教协会陈建良道长。 陈道长是《云山珠水显仙踪》一书的作者之 一。当他闻悉我是鲍氏后人,陪同央视来拍 摄鲍靓、鲍姑遗迹后,非常热情地给我们讲 起了三元宫和鲍姑庙的来历和千年香火不断 的盛况。他说,鲍靓看中了从越秀山绵延至珠江 滨的这条龙脉,兴建了越岗院。越岗院四周 风景秀美,草木欣荣,建筑巍峨,永世不衰。 功莫大焉,善莫大焉!鲍姑圣手回春,治疗 民间百疾,其善行医术口口相传,当地百姓 烂熟于心,奉为神明。他说院内有口虬龙井, 井旁建有鲍姑亭。当年,广州一带气候湿热, 易生疫病及皮肤病。鲍姑就选用红脚艾,配 以其它中药材,取虬龙井水煮沸送给众人饮 用,除疫清火,疗效奇特。广州人普遍饮用 的凉茶,实际就是鲍姑的发明。我们兴致勃 勃地拍摄了这两处遗迹。陈道长还送给我一 本《云山珠水显仙踪》,内容十分丰富,把 三元宫及道教文化释述得清清楚楚。卞正林 导演还和他一起探讨道教养生之术,连称获 益匪浅。 至此,鲍家拍摄功德圆满,完美收官! 鲍训相 文 (编辑/鲍卫平 终审/宋铮)

《鲍家》拍摄随记卅五(上党)£ 鲍志煊

早在6 月底,就知晓中央电视台发现之 旅拍摄大型文化纪录片《鲍家》一事,由于 公务繁忙未能参加筹备会及开机仪式,对于本次上党拍摄工作,总会领导颇有些担心, 但如果鲍宣公遗骨安葬之地未能拍摄、我鲍 氏最重要的发祥地——古上党若不能登上这 个鲍氏电视记录大典之堂,是我鲍氏“鲍徙 上党、族姓始大”莫大的遗憾。 时值山西省政治生态形势严峻,不在其 中可能感受不到,公务人员集会的少了,高 档饭店门可罗雀,甚至家族在饭店聚会都慎 之又慎。2010 年上党会议能借助当地历史文 化宣传平台获得政府鼎力支持已风光不再, 来当地拍摄还必须和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审批。基于以上情况,山西分会筹备情况进展 缓慢,大部分有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的宗亲 持观望态度,因此,接待摄制组一行就落在 了我们几位上党宗亲的身上。 在摄制组前来上党拍摄前夕,我前往长 治市委组织部、长子县委组织部联系拍摄一事。得知,由于今年党代会的召开,两个单 位主管都已更换,而且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即原任免职,新任公示未到岗期间,所以联 系未得到肯定答复。后经人指点,前去长治市新闻中心沟通,也是同样状况。该中心副 主任临时主持工作,也没有明确态度。随后在朋友的帮助下,联系到长子县新闻中心郭 主任,答应联系拍摄地点、安排长子县文联主席接受采访、到长子县文化会堂参观拍摄。 再后来,联系到地处长治市中心的华诺国际 酒店和毗邻长子县的芭利娅酒店住宿以及具 有上党特色的长治味道酒店就餐,至此,拍 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3 日下午 6 时许,我驱车来到长治市高 速路南口等候摄制组一行的到来。一会儿, 那辆在微信中吸引了众多鲍姓宗亲眼球的 《鲍家》摄制组专用车出现在高速路收费站, 立即引起了周围过往车辆的注意。诧异的神 色流露出对中央电视台仅就一个姓氏如此关 注的惊奇,更透露出对鲍姓的羡慕。我们绕 了一大圈,路过长治市文化中心,地标建筑 即八一广场、体育中心、政务大厅、广电中 心、长治市委市政府大院等地,到达下榻之 处——华诺国际酒店。 地处长治市闹市中心的华诺酒店早已在 门前电子显示屏上打出“热烈欢迎中央电视 台发现之旅频道大型文化纪录片《鲍家》摄 制组入住”欢迎标语,引起了过往行人驻足 观看。经过简单休整后,摄制组王力导演、摄 像师小孙、司机卞师傅来到宴会厅。由于当 晚有人办喜事,没有包间,酒店特意腾出个 小会议室作为我们接待贵宾地点,表达了我 们当地人对摄制组一行的诚意。考虑到王老 师他们三人一路劳顿,我们只安排本人、德 仁、祥瑞以及长治鲍宣研究会会长赵善读四 人陪伴用餐。席间,我们用最高等级的“鲍 宣家酒(20 年陈酿)”招待远方贵客,由我 和善读先生简要介绍了长治对鲍宣祖公研究 的情况,以及摄制片上党拍摄的建议,王力 老师介绍了一路以来各地拍摄的感受,并首 肯我们的拍摄建议。 次日早餐后,摄制组一行在保文、祥瑞 宗亲和我的陪同下,驱车赶往鲍宣祖公忠骨 埋葬之地——长子县丹朱镇南鲍村。 上午九时许,一行人来到了南鲍村。一 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2010 年召开鲍氏 族史研究会第十一次会议时修建的二层藏青色仿古石亭、黑色大理石祭祀碑。时隔六载, 古朴依然、肃然矗立,石亭上隽刻的鲍贤伦 先生题写的“鲍氏寻根亭”五个大字和石亭 楹联“司隶三代节操辉青史;鲍氏万派承传 遍寰中”中斑驳的漆迹,仿佛向我们诉说当 年全国 15 个省鲍氏宗亲代表依次向鲍宣祖 公祭祀台前敬献花篮的盛况;黑色大理石祭 祀碑正面雕刻的杭州鲍志成凝心聚情写就的 《祭鲍宣祖公文》,则以精炼的韵文讲述了 鲍宣祖公的生平、功勋、高德和历史评价; 由原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题写的巨石碑“鲍 宣文化园”和象征鲍宣和桓少君忠孝持家的 “宣桓亭”交相辉映,体现了 2000 多年来世 代守护鲍宣祖公坟墓的南鲍村民们的高风亮 节。他们已经和这个位于村中心的“老墓” 融为一体。在当地出生,后来从长治市政策 研究室退休的赵善读先生、长治学院教授牛 成孝先生从小就听到很多老人们关于老墓的 话题,大多数村民都知道墓里埋着的是鲍家 的祖先,是古代的一个大清官。他们退休后 才引经据典,逐渐给世人揭开了这个神秘的 老墓主人的面纱。赵善读先生创办了长治市 鲍宣研究会,编撰了《天地正气——西汉名 臣鲍宣》一书,牛成孝撰写的《老墓》一文 刊登在《鲍氏文苑》上,在全国鲍氏宗亲中 引起强烈的反响。 鲍宣,西汉渤海高城(今河北省沧州市 盐山县)人,西汉名臣,其历任议郎、谏大夫、 豫州牧、司隶校尉(督察京师和地方的检察 官)等职,为人刚正不阿,是历史上为反腐 献出生命的第一人,是继鲍叔牙之后我鲍姓 族人又一名垂千古的人物。鲍宣为官刚直清 廉,政声卓著。公元前 2 年,他因公正执法, 被诬死罪,由此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学 潮——太学生千余人游行为鲍宣鸣冤请愿, 后减死一等,徙上党(长子),家于鲍庄。公 元3年鲍宣为王莽所害;公元 25年刘秀即位, 为褒表他的功绩,修墓立祠于南鲍村。鲍宣 墓高十余米,占地三千平方米(毁于“文革” 浩劫),并封其子、孙均官至司隶,古人称 颂“三世三司隶,千秋动汉京”。班固著《后 汉书》,分别为鲍宣祖孙三代和鲍宣妻子桓 少君列传,其妻桓少君修行妇道,乡帮称之, 事入列女传。“桓孟之德”典故即始于此。 在正史中能为一家四人分别列传,实属罕见, 可见当时鲍宣一门的社会影响力之大。两千 多年来,鲍宣后裔遍布海内外,出过不少古 今名人。古上党是鲍氏的重要发祥地,海内 外鲍氏多称“上党鲍”。 摄制组一行经过对鲍宣墓遗址和鲍宣文 化园后世所立的建筑进行拍摄后,又对保存 在村委会的一块宋代碑头进行了拍摄。这块 碑头是我全家在 2007 年到宣公墓地拜谒时 偶然发现的,也是第一件自当地鲍宣研究以 来能说明鲍宣墓的古代实物,上面依稀可以 辨认出“汉司隶鲍宣”篆体字样,而当地村 民几乎家家院里都有绿色的汉砖,或垫在门 角、或填塞于院墙,足见该村历史的久远。 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摄制车停在村中心, 目睹摄制组忙碌拍摄的身影,事先由赵善读 先生通知到的从小在老墓旁玩耍的老人们静 静地围在附近。当王力导演唤过他们要采访 时,一股脑地围到寻根亭里,七口八舌地抢着发言。在村民的回忆中,我们仿佛透过历史的 间隙看到 1970 年前尚未被毁掉的鲍宣墓原 貌。“以前有泥瓦匠估算过,当时的墓顶有十 二三米高”; “当时墓堆占地大概有 5000 平方米,墓 顶面积也很大,当时全村 500 户人家,大都 在墓顶晾晒粉条”; “刚解放那会,没有电喇叭,村长通知 全村人开会就站在墓顶,拿个铁皮喇叭喊叫, 全村人都能听得到”; “1946 解放长子县城战役时,村里人晚 上站在墓顶看 10 里以外的的长子城头,炮火 冲天,煞是好看”; “小时候从盗墓贼挖的洞爬进去,看到有 好几个墓室,都一人多高”; “70 年那会,由于文革破四旧,墓被平 的时候有人还发现有遗骨,村里长者还专门 组织人就地掩埋了” 大伙争先恐后的 述说自己对老墓的见闻,无不表达出对古墓 的损毁无法修复的惋惜之情,甚至有很多年 长的村民目不识丁,但能从老人那里接受到 爱护老墓的教诲,这都源于他们朴素的心态, 那就是对清官、好官的爱戴,正应了习近平 总书记所说的那句话,“百姓谁不爱好官”。 值得一提的是,88 岁的郭学成老人自始 自终拄着拐杖,蹒跚在拍摄现场,并一再表 示中央电视台来到南鲍村,这是他所知道的 建村以来的第一次,因此村民们表现出来极 大的热情。采访结束后,在场的所有曾经守 护鲍宣祖公墓的南鲍村老人们围在央视纪录 片《鲍家》摄制组车前合影留念。 午饭后短暂休息,十五时左右,一行人来到 了长子县最大的街心公园——神农公园。在 公园的中心位置,伫立着 10 座石雕,上面浮 雕有千年古县长子历史上的十贤头像。近前 观看,鲍宣祖孙三代尽列其中。雕像中分别 介绍了鲍宣、鲍永、鲍昱的简要事迹。作为 一个地方古代杰出人物代表,十个名额中一 家三代就占三席,我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 该是绝无仅有了吧。 此情此景,让我们鲍氏后裔,怎能不感 慨万千呢?在这里,对刚刚从太原赶来的山 西大学党委副书记鲍善冰进行了专题采访。 鲍善冰先生是一位博士生导师,常年为山西 省高校、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理论讲座。这次 他是在上午山西省宣传部刚刚结束专题研讨 会议后直接赶到长子县和摄制组汇合的,他 从鲍宣的官德、人品对当今干部工作的现实 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而后,摄制组在对长子历史文化展览馆 进行拍摄后,对长子县原宣传部副部长、长 子县文联主席申修福先生进行了采访。令人 感动的是随后对赵善读先生的采访,他虽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他通过多年沉浸在鲍 宣研究和总结,提出了鲍宣精神,即贫而有 志、诚信至上的美德;以德治家、满门忠孝 的家风;力挽狂澜、挺身反腐的正气。采访 中,他慷慨激昂、真情流露,说到动情处泪 光闪闪,引得我们鲍氏宗亲禁不住潸然泪下, 既为先祖遗风感染,也为善读先生真诚感动。 一天的拍摄,原本预报“中雨”,竟然 一直是清空万里,阳光灿烂,由于比预想的 拍摄顺利,摄制组又马不停蹄拍摄了长子县 城边界的汉阙古建,专程返回市区拍摄了长 治市古建象征、潞安府衙遗存——上党门。 这对我们鲍氏有着特殊的意义,上党鲍、上 党堂、郡望上党郡大概都出自这里,这里也 应该是我们鲍氏渊源中最具有代表的古建象 征之一吧。 入夜,凉风习习,一路承受了高温考验 的王力导演一行终于体验到上党这个避暑宝 地的魅力,体会到这“北方中的南方、南方 中的北方”独特之处。上党宗亲十余人在长 治味道饭店设宴款待嘉宾,席间薄如纸片的 长子猪头肉、号称堪比龙肉的上党腊驴肉、 小米捞饭等上党名吃让王导等人大快朵颐, 连连称赞。然后,责任心极强、坚持原则的 王力导演婉言推辞了上党鲍氏宗亲的热情劝 酒,十点左右回到了酒店去整理拍摄资料。 这怎是一句佩服所能表达的。 由于上党梆子《鲍宣》编剧暴玉喜先生 携作品参加全国大赛未能接受采访,加上原 计划当中长治市史志办马主任临时有事未能 接受采访外,至此,拍摄任务提前进入尾声。 摄制组开拍以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 提前完成的拍摄计划激起了他们归心似箭, 原计划二天的拍摄计划预计一天半就可以完 成。24 日早餐后,小孙对我带来的明、清两 代的潞安府志、长子县志关于鲍宣、鲍永、 鲍昱的相关记载进行拍摄后,为了获取视频 资料,来到了长治市八一广场进行了取景拍 摄,分别对保存完好的广场主席台、产生于 古上党的神话传说雕像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进行了拍摄。随后,摄制组王力老 师婉拒了我们午饭的邀请,执意登上了返京 的归程。正如王力老师所说,一路走来,无 论是在大江南北,还是黄河上下,拍摄工作 从没有受到原本预报有雨的影响,往往是工 作结束后,雨水才姗姗而来,真的是先祖的 保佑,抑或是上天对忠贞之士的眷顾。当我 们礼送摄制组上高速后不足 5 分钟,雨再一 次比预报的晚些来到了。是来欢送摄制组的, 是来庆贺《鲍家》摄制全面收官的。来得不 早不晚,恰到好处! 最后,我想提到几位协助上党拍摄的宗 亲,他们深深的感动了我。一是祥瑞宗亲, 他是杭州籍,由于服役在长治而长居在这里, 他是大校军衔,明年就要退休,仍然在拍摄 现场跑前跑后;二是保文宗亲,摄制组来到 长治的前一天晚上,其独女刚刚分娩下一个 男孩,他安顿妻子和亲家照顾女儿和外孙, 毅然的跟随摄制组担任后勤工作;三是小军 宗亲,本来在河北沧州处理业务,23 日连夜 开车返回长治,路上遇到暴雨凌晨 4 点到家, 8 点就赶到市场为摄制组准备了鲍宣家酒等 食品;四是前文中提到的山西大学副书记鲍 善冰先生,专程从太原坐班车跑到长治接受 采访。正是有了这些为兴宗旺族忘我奉献、 倾心尽力的宗亲,才有了我们鲍氏超强的凝 聚力和认同感,我想,这也许正是纪录片《鲍 家》所要表达的最终目的之一吧。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