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根孝:奔波在祖国媒体前沿

    中华米氏网 2012年8月8日 万家姓


米根孝:奔波在祖国媒体前沿

郭旭东

在中国的新闻记者队伍里,姓米的记者不多,米根孝就是其中的一位。如今,米根孝已经在新闻战线工作了近三十年。近三十年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记者这一职业的热爱,诠释者媒体人肩负的责任。近三十年里,他采写的多篇新闻作品先后多次获奖。他心系弱势群体,经常为弱势群体呐喊助威,采写的几十篇内参稿件得到中央及地方有关领导的批示。

米根孝出身于一个革命家庭,父亲米长春1947年参加革命,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米根孝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慈祥的老人,1956年转业后在河南省地质局工作,一生为中国革命付出了一切,直到86岁去世。

米根孝从小在郑州二十六中上学,曾经下过乡,1971年参加工作到河南省区调队,在单位曾当过工人、地质技术员、工会干事。他勤奋好学,绘画、无线电、摄影无师自通。1978年,他自己组装的电子管电视机曾经轰动单位。1981年,他的摄影作品《古塔银装》获全国“五岳摄影展一等奖。

1984年,米根孝被抽调到《中国地质报》工作,从此步入中国的媒体行业。

步入媒体的传奇

一名普通的地质勘探队员,进入新闻媒体,谈何容易。一开始,米根孝并没有想到进入媒体。作为一名单位的工会干事,黑板报、宣传是他的职责,他经常向《中国地质报》、《河南日报》、《郑州晚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投稿,文字和图片的命中率还挺高。他们的单位当时在河南登封县,米根孝与当地县文化馆联系密切,经常参与文化馆的活动,同时也结交了一批如米军昌、董志安、袁红建、秦松六、李君生、李实现、白未岳等好友。接触这些好友,丰富了他的文化生活,增长了他的知识,对他以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米根孝步入了新闻界,并交到一位一生中的挚友。

  1984年春,世界地质专家考察河南省登封的地质剖面,米根孝结识了当时的《中国地质报》河南记者站站长王秀文。

  登封位于嵩山地区,嵩山地区在不足20平方公里范围内,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7亿年、5.43亿年的构造形态遗迹;在嵩山不到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完整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精华,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因此嵩山是世界地质学者考察的首选之地。

河南省区调队作为登封的驻地单位,承担了世界各国地质专家的接待任务,米根孝随同拍摄照片。当时随同拍摄照片的还有一位男同志,个子不高,瘦瘦的,这便是当时《中国地质报》河南记者站站长王秀文。作为一名经常向本行业报社投稿的作者,米根孝早知《中国地质报》驻河南的记者叫王秀文,但一直认为是个女同志,这次俩人初次见面,哈哈大笑。在山上,俩人越谈越投机,当晚,王秀文就住在了米根孝当时在登封的家里。此后,米根孝进入《中国地质报》,成为王秀文的好搭档、好助手、好朋友。

中国新闻学院充电

当时,米根孝进入《中国地质报》属于借调,行政关系还在区调队。1985年,中国新闻学院(新华社干部进修学院)在全国招生,招收需要充电的记者和兼职记者。米根孝渴望这次机会,但他除了担任《中国地质报》记者外,在单位还担任工会干事和会计,他如果一走,谁来接替他的工作呢?这时,他的另一位好友向他伸出了友谊的手,河南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工会副主席薛永来毅然承担了他的所有工作,为他考取中国新闻学院铺平了道路。当年,米根孝在武汉集中复习各门功课一个多月,终于考取了中国新闻学院,成为中国新闻学院八五.二班新闻系的一名学员。

米根孝深知这次学习机会的不易,因此,他在学院学习十分刻苦。他除了按时完成学院所有的功课外,还担任了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长、中国新闻学院摄影学会办公室主任、校刊《风帆》副主编。学院的宣传、黑板报、校刊成了他加班加点的任务。为了加印老山前线的图片,他带领同学们在暗室连夜加班,按期把宣传图片发往全国各地。他在学院连年被评为优秀学员,1985年底经中共新华社党组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步入媒体如鱼得水

米根孝是个勤奋和不甘寂寞的人。从事新闻工作后,他就象爱花的蜜蜂一样,热爱着党的新闻事业,象蜜蜂那样专一、勤劳,广采博取,把人民群众中、社会生活中最好的“花粉”采到手,经过加工制作,拿出甜美的“蜜糖”来,贡献给党和人民。1988年他在中国新闻学院毕业后,在《经济参考》报工作了一年多,而后他回到河南与朋友一起创办《经济决策报》。《经济决策报》是我国第一张走向市场的报纸,以宣传我国的陇海兰新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为己任,为我国的内陆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米根孝在《经济决策报》曾担任专题部主任、采通部主任。他为人谦虚谨慎,对工作向来一丝不苟,遇到好的新闻线索,他会抓住不放,甚至有点偏执,他专心致志地把全副身心倾注在党的新闻事业上。此后,他担任了中国《特区时报》和《渤海商报》河南记者站站长,为当时的省委书记李长春提出的“让河南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河南”做出了一定成绩。1994年,米根孝被中国记者协会《中国新闻记者通讯员自学丛书》聘为编委会委员,同年受聘《环球文萃》(现《环球时报》)河南办事处主任,并被聘为中国新闻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之后,他与朋友还创办了《全国宝玉石周刊》、中国内陆经济电讯社、《科学生活报》、《世界信息报》(女性周刊)、《珠宝首饰报》、《中国国门时报》(品质周刊)等报刊,兼任了《河南省交通志•郑州交通运输篇》副主编,合著有《新闻摄影基础》、《横穿中国》、《现代丝绸之路》等著作。他在新闻工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民族园里可“耕田”

1998年,米根孝回到北京,与朋友创办了《世界信息报》(女性周刊)。之后又协助国家珠宝首饰监督检验中心创办了《珠宝首饰报》。2000年,国家民委准备创办《中国民族报》,改变我国没有民族类报纸的状况。受朋友之邀,米根孝进入《中国民族报》社,与同事一同创办《中国民族报》。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许多人往往以为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只不过是种由服装、歌舞和饮食构成的“风情”,其实不然。放眼全球,我们今天不仅看不见族群政治稍有缓解的迹象,甚至还越演越烈,到底族群之间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呢?回顾美国民权运动的遗产,它的最大贡献之一是把美国从一个“大熔炉”渐渐转成了一大幅五彩缤纷的“镶砖画”;从强调各个族群逐渐融入白人为主的主流社会,转而重视各族群间的平等共存。在这个背景之下,近三十年来甚嚣尘上的“多元文化主义”于焉成形。

把多元文化主义路线走得最彻底的,大概就是加拿大了。为了留住离心甚深的魁北克,加拿大联邦政府不只把法语列为官方语言,还要求魁北克以外各个说英语的州一样要在中学教授法语。虽然多元文化主义在学理和实践上也遭遇了不少困难,但赞成魁北克独立的人确实日益减少,而且它也确实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因此,在少数民族问题上,我们国家是全世界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最好的国家。

米根孝一到《中国民族报》社,就投入到试刊号的工作中去,他编辑的《民族精品》版面受到社会上普遍好评。

《中国民族报》2001年元月正式创刊,它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一份面向全国各民族读者及宗教界人士的中央级综合性报纸。《中国民族报》遵循指导民族工作、传递民族信息、普及民族知识、增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办报宗旨,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重大部署;报道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新举措、新经验;报道少数民族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新风貌;全面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民族报》,米根孝担任报社文化部副主任,曾在新闻部、专题部、宗教周刊部、信息中心工作,始终任劳任怨、競競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民族宗教工作是一项十分敏感的工作,所谓民族政策,不只是单向地对少数民族做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和权益,其目的是要把占人口众数的汉族同各民族团结起来,让大家彼此认识互相尊重,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的社会主义祖国。米根孝经常到少数民族地区采访,云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较多的地方是他常去的地方。在云南,他深入大山里苗族的人家,了解当地苗族同胞的生活,帮他们处理问题,解决眼前的困难,从而结交了一些如朱群慧、杨维兴、杨时兰等苗族朋友。他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与少数民族同胞打成一片。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民族宗教的宣传工作,发表了许多增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文章。在民族宗教的天地里,他勤奋地耕耘、收获着。

米根孝,现为《中国民族报》采通部副主任、《中国民族报》河南记者站站长、《中国青年记者自学丛书》编委会委员、《中国金飘带》画册副主编、《酸甜苦辣网》总编、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黄河书画研究院秘书长、中国道家书画艺术委员会艺术委员。

 


分享按钮>>旧人唯数 米嘉荣
>>清代回族武进士米生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