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家山下计然泉

    中华计氏网 2012年8月13日 万家姓


 在慈城镇黄山村的计家山下,有一计然泉,是为纪念计然而命名的。

  “睏黄山,坐石步,再要快活祝家渡……”,这古老的民谣,说的是古代慈溪西乡旱涝保收的几个古村。前些日子笔者来到计家山下采访,举目黄山,两座馒头形的前、后黄山富有特色,前人诗称:“十里江潮两浦留,不知何日划鸿沟。”在东浦与西浦之间还有计家山,山色葱茏,山下十几户人家,柴门小扣,花木掩映,偶闻鸡鸣犬吠,田园更为幽静。我采访了一位正在山下水田里除草的老人。他叫计阿毛,今年87岁,腰板笔挺,赤脚走上田塍,到家里出示家谱《东浙计氏宗谱》,说他们的先祖计然2400年前在这里生活,又与文种、范蠡同为越王勾践运筹帷幄。家谱中的第一张画像就是越相计然辛研公。有赞像诗称“更辛为计,晋国之裔……献策匡济……翩翩世系”。

  计然,亦作计研、计倪、计砚,一说姓辛,字文子。春秋时期为晋国公子后裔,出生在葵丘濮上(今河南兰考、民权县境内),后南游于越国,留行踪于浙东,老人所述的口碑资料与历史记载大体一致,在《吴越春秋》、《越绝书》、《史记》均有记载。历史上有汉兴三绝,萧何、张良、韩信为史所称道,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育”,也有三绝,即文种、范蠡和计然。在吴越相争中,文种直接管理越国政务,范蠡以军事辅佐勾践,计然不同于文种、范蠡,他的主要贡献在经济方面,且看《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所记: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返。”这话的意思是说,从前越王勾践被困于会稽山上,于是重用了范蠡、计然,计然说,知道要争斗,就要做好准备,掌握了货物出产的时间和用途,就了解了货物,时与“用”两者的规律一旦形成,各种货物的情况就可以掌握而且看得非常清楚。

  《史记》同一篇文章又说:“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这段文字讲的是范蠡已经洗雪了会稽被困的耻辱,便喟然长叹曰:“计然的计策有七项,越国运用了其中的五项就实现了灭吴的意愿。计然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了这些方法,我想在治家方面也运用它们。”于是范蠡携西施,浮游江湖之上,改名换姓,到了齐国陶邑,又称朱公。朱公认为陶邑是货物交易的良好场所,天下的中心,各地诸侯从陶邑通达四方,于是他治理产业,与时逐利,达到巨额家产,又乐善好施,后人谈论经商致富,称誉范蠡为陶朱公,东钱湖畔的陶公山,也侧面反映范蠡的这段经历。

  计家山下有计然泉,离村数十米。如今饮用自来水,人们多有淡忘,更少有人过问。由计阿毛老人指点,一位中年人带笔者参观古泉井。这是一眼清泉,两米左右见方,横直架着几根石条,又是上下重叠,不少于十余根,不知何年何月从何处拆来,也许石条有文字可考。这横七竖八的石条使得山上流下来的杂物不至于把古泉井淹埋,泉水中长着青苔绿草,看上去井底浅显,却不会干枯。

  计然泉坐落在乡野僻壤,如人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但计然“积著之理”的经商原则,提出农业丰歉论、平籴论;商业流通的息货论、价格论、货币论、货币周转论、国家调节论,形成计然之策的经济元素,潜移默化传之后世。

 


分享按钮>>计文革
>>计家的“国庆”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