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宗祠木雕与金华火腿

    中华胡氏网 2012-9-17 16:03:01 万家姓


徽州三雕(砖、木、石雕)是古徽州文明的重要传承者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祠”、“木雕艺术殿堂”的龙川胡氏宗祠,以极其丰富的木雕艺术,向世人展示出徽州中古社会的灿烂民俗和民风。
国家级文保单位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绩溪县龙川村,宗祠面积1564平方米,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胡宗宪主持扩建。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再度大修现存的一千多件木雕艺术品,忠实记录,和谐反映了宋、元、明、清封建社会徽州乡村百姓的生活面貌和心颐向往。
宗祠后进寝楼正中有26扇雕着形态各异的花瓶和花卉的隔扇门,从左至右的第22扇隔扇门的腰华板,雕刻着一幅百姓劳军图。这块腰华板,长仅34厘米,宽只13厘米。画面刻有人物三个,马一匹,柳树二棵,帐篷一顶,军旗若干,路亭一,远近景施以山川河流,曲折小岸以映衬,明暗虚实,远近深浅,布局精到,主体突出。由于“文革”时期的人为损坏,主体三个人物的头部均被削去。但是,主图中的主要情节栩栩如生的被保存下来,那就是一位身着布衣的平民百姓,双膝长跪,双手托举着—只火腿,呈送给两位身着戎装的宋军将士,火腿下方有饭篓一只。一位将士双手已接着火腿,另一位以左手拽着同伴的右胳膊肘,那意思像是在说,咱不能要这火腿。宋军身后的战马,正回眸凝着这一幅动人的拥军图:
就是这块腰华板,在当地流传着“金华火腿出绩溪”的历史,而且还以这块腰花板上的劳军火腿,作为一个历史证物。据说南宋小朝廷争论抗金与和金之际,浙江义乌人宗泽却力主抗金。当时,岳飞扛起抗金大旗。南征北讨,大败金兀术,使金人望风而逃。岳飞曾在广德牛头山两次救驾,大败金兵。故皖南绩溪等地人民群众对宗爷爷和岳元帅崇拜至极,乃以当地最好的食品“腊腿”(即火腿)来犒劳三军。这种腊腿,就是绩溪以及皖南山地人民将自养的年猪,在腊月里宰杀后,精心腌制的火腿。当年,绩溪黑猪的腌火腿,那是有了名的贡品,其色红而艳,其肉鲜而嫩。肥膘有如凝脂,腿精一似松明。“以之入菜,则味如仙馔,以之入汤,则其味无穷矣”。绩溪土人腌制火腿的历史早在宋代以前即已成风,“民之入食,不以为奇”。因为生活的艰辛,一年到头,只有靠杀只年猪,腌点火腿来稍微地改善一下伙食而已。平时不买鲜肉,来客时才切一点腌肉来烧菜待客。这种腌制过的猪肉经冬过夏其质不变,味益鲜,香益馨,色则嫣红如火烤。久而久之,绩溪人腌火腿,成了一种尽人皆会的民俗风气,且用以当作礼品,走亲访友、婚嫁喜事,都用它作为上等佳礼送人。宗泽收到绩溪人民馈赠的火腿后,令人烹制菜肴食之,感到味道好极了,于是叫手下人在绩溪多买一些,带回家乡义乌,孝顺父母,散送乡亲。义乌乡亲吃了之后,也觉其味鲜美无比,又耐贮藏,遂派人到绩溪学习制作火腿之道。终于,绩溪的火腿在义乌乃至金华一地到处开花。“户自为之不辍”。尤以东阳上蒋的火腿更为出名,俗谓“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殊不知这上蒋的金华火腿竟来源于绩溪呢。从此以后,绩溪和皖南山地人民群众家中,每逢过年要腌制火腿,或者专事做火腿生意的商家,都把宗泽宗爷爷当作神灵来供奉。每到工艺开始前都要向宗爷爷供上一炷香,宗爷也就成了火腿祖师了。
明代以后,徽商进入发达旺盛期。绩溪人在金华、兰溪做生意的,不在少数,这种皖南徽州的土风更是逐渐熏陶了金华、兰溪,许多金华、兰溪的火腿店及工艺制作者,都是绩溪人。绩溪高车的姜德荣先生,曾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浙江金华开办了首家“新味和”火腿店,以传统的徽州火腿腌制技术唱响金华府,成为金华地区的最大火腿制作商,“新味和”成为金华火腿的金字招牌。后经红顶商人胡雪岩推荐,成为满清皇朝的贡品,并在1919年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获一等奖,1929年西湖博览会中获得商品质量特别奖。打那以后,金华火腿才开始驰誉中外,成为金华、兰溪、东阳、义乌等地的著名特产。无独有偶,正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绩溪龙川胡氏宗祠再度大修,修祠堂的设计师和艺术工匠们在龙川胡氏宗祠后进寝楼腰华板上,以艺术手法,用宋朝百姓犒劳宋军抗金凯旋的故事,来歌颂胡宗宪率领明军抗倭胜利班师的现实,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把绩溪火腿犒三军的历史记录下来,并成为绩溪火腿制作历史的木雕实证,充分地再现了绩溪火腿与金华火腿的历史渊源关系。君不见,至今绩溪人家仍是户户腌火腿,过年当作珍贵礼品赠送亲友,不仅农村人家做,县城的居民也会做,而且从来不用防腐剂、敌敌畏等有害有毒的化学药品进行保鲜,还是祖上传下的手艺。
作者 任启平:宣州市林业局长 黄来生:绩溪县政协文史委主任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