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姓史话之二:羊姓流布

    中华羊氏网 2010年4月6日 羊氏史话


羊姓自周初受氏,植根三晋,至今已历三千春秋,传承世袭也百代有余。他们生生不息,繁衍播迁,族人不仅遍布中原,流徙南国,有的还漂渡台海,移民国外。称得上是绿柯丛生、子实满枝。
关于羊氏的播迁,清人羊克厚于《羊氏魁公宗谱序》中撮述:“大抵羊氏先世,历居晋国太原之地,继迁齐国泰山之壤;北方之士也,间有宦游东南,解任寄寓而已;迨至宋末元初,其时逆憝巨寇蚁聚蜂起,一时贤人君子挂冠高蹈,惟恐不逮,而羊氏举族避乱,自北而南,散处吴越、豫章、荆楚间;而大江之南之有羊氏,则在元初之时而来也。”四川三台《羊氏族谱》卷三《源流》则云:“余羊氏春秋以前盛胜于山西,汉晋以来盛于东鲁,唐宋而后盛于豫章。以意度之,自西迁东,或在新莽之时乎?自北而南,或在五季之时乎?至斗魁公自吴徙楚,稽其时,实在宋末元初。”据此可知羊氏的迁徙过程是以发祥之地山西为中心,渐次推进扩散到东鲁与中原地区,以后又由北而南,逐步发展到苏、浙及湖广、闽赣,最后远及台湾及海外地区。这固有逃难、出仕、避仇等各种社会原因,但更多的却与历代社会的大动荡、大移民息息相关。诸如秦汉之际的社会巨变、两晋“五胡乱华”的大混战,唐末五代之乱与金元大举南侵,以及明清时期由官方组织的大规模移民等。由于这些因素,羊姓出于主动或被动,内因或外因,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便有了难以数计的迁移运动,走上了充满艰辛的漫漫迁徙之途。
羊氏的每次迁徙,不仅扩大了羊姓族人的活动空间,取得了新的发展契机,衍生了新的家族支派,形成了不同郡望的羊氏宗族,同时也成为传播华夏文明、开拓边远地区的先驱。

 

(1)发祥三晋 望出泰山

山西是羊姓的发源之所,至今在山西太原,还有羊氏家族的祖庙——晋祠。
晋祠座落在太原市南瓮山脚下的晋水之源,这里就是西周叔虞的始封故地。祠为北魏时为纪念叔虞而创建,因滨临晋水,故名晋祠。《水经注》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唐初李渊、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唐朝后到此酬谢叔虞神恩,立有《晋祠之铭并序碑》。宋代诗人张伯玉有《游叔虞祠》诗云:“庙中桐叶手中文,闲读高碑拂素尘。异陇归禾曾是主,徒林射兕独留神。关河莫问周秦事,花木谁分汉魏春。惟有门前旧溪水,秋风幽咽送行人。”(《全宋诗》卷三八四)巍巍晋祠,历来被视为羊姓后人认祖归宗之所在。
除了晋祠,在山西境内还有多处羊族先世的遗迹。在洪洞县东南范村,有古羊舌邑故址,明代诗人朱模有《宿羊舌城》诗咏其地:“舒蓼皆侯国,春秋用甲兵。晚炊投野店,日落吊荒城。古渡渔灯灭,阴房鬼火明。愁来不成寐,欹枕听鸡鸣。”(《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五)又据《大明一统志》卷二十记载:在绛州城西二里有羊舌祠,祀晋大夫羊舌氏;在沁州城南四十五里有羊舌大夫墓,为羊舌伯华与叔向葬地;在洪洞县范村,还有羊舌邑故址。——羊氏族人虽有部分留居山西故里(前赵时有山西光义人羊充。又据《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所载:至今尚有一支羊姓人居于太原),但大部虽早已迁出祖居地, 不过他们仍视山西为其木本水源,羊氏后人的诸多谱牒,多题其书名为“太原羊氏宗谱”。又因山西古称河东,故亦将“河上”作为羊姓之郡望,如廖用贤《尚友录》云:“羊,河上。商音。”《万姓统谱》卷四十八亦云:“羊〔郡望〕河上。商音。羊舌肸之后。”
如果说太原是羊姓肇源之所,那么泰山便称得上是羊姓的中兴之地与郡望所在。
羊氏于春秋之末由于遭受晋六卿残害,族人被迫四处流徙,当时其主要支系聚居于何地,史书未有明确记载。到了战国末期,已有羊族人物凸现史册,如羊子仕秦为博士,著书百章,为当时儒学名家。
秦末天下乱起,羊姓族人为避动荡,其中一支远徙于泰山,历经悠悠百年,终于发展成举朝瞩目的天下甲族。
泰山古称岱宗,为“五岳”之首,自古便被视为华夏圣山。秦始皇东封泰山,更提高了此山的政治地位,使其名益播于禹域。汉代于山南立郡,名为泰山郡。泰岱山幽谷深,在天下板荡之时,这里每成为民众携家避祸的桃花仙源。战国之末,魏国信陵君之后人卑子便逃入泰山,得全身家。数十年后,晋公族羊舌的苗裔又扶老襁幼,向着岩岩东岳云谷艰难进发。《通志·氏族略》中对此记述:“羊舌氏之后,……秦乱,徙居泰山。”《羊祉墓志》中亦追述云:“迈种绵基,爰降东莱(指山东);维汉维晋,囗隶伊台。”(关于羊氏徙居泰山的年代,尚有东汉一说。晋人李兴《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钜平成侯羊公碑》云:“公讳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其先晋羊舌大夫之胄,当汉中兴,始自南阳,家于岱野。”但《史记》已记汉初有“齐人”羊胜,可证李兴之说不确。)
泰山之南百里,有一方城邑名曰“ 平阳”。春秋时鲁国曾于此设平阳邑,汉代设置东平阳县,隶属于泰山郡,习惯上称之为“泰山平阳”。平阳县之北五十里,有一块连绵丘岭,世称为秃邱。世代相传,这秃邱一带便是羊姓徙止泰山的始居之地。后来遂因羊姓世居于此,地得羊氏之流风,得名“羊流”——即今山东新泰市羊流镇所在地。
羊氏在泰山居地,行政区划上曾数有变更:羊氏初居平阳,至东汉初期,由于战乱,举国户口减少,光武帝遂将天下郡县不足百户者并之。平阳遂被省入梁父。故当时一些羊氏族人也被记为“泰山梁父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羊陟传》)。到了东汉中叶,由于旧平阳县境内羊、鲍等士族大家相继崛起,汉廷又恢复平阳县置。故史书复将羊续等人称为“泰山平阳人”。西晋初年,晋武帝为酬答羊祜功绩,诏合平阳、梁父、牟、南城、南武阳五县为南城郡(治南城,今山东费县),封祜为南城侯。羊祜虽推让历年,未就此爵,南城郡亦置而旋废,但此专为羊氏而一度设置之南城郡,却成为羊氏一族的盖世荣光,常常与泰山郡望并提以自矜。晋唐史籍上,多称羊氏为“泰山南城人”,即是由于这个原因。羊祜还于晋泰始年间,上表改平阳县为新泰县,新泰之名系取泰山与新甫山之首字而成,其名一直沿用至今。另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羊氏族人还分别被封为钜平子、钜平侯(钜平故县在泰安市南大汶口与宁阳县北境),世袭数代之久,故有的史书亦称羊氏为“泰山钜平人”。羊氏乡贯虽各史所载略有不同,但其世居之地,一直在今新泰境内,历千年而未易。“泰山”遂成为羊氏的第一郡望。《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及《太平寰宇记》所列兖州泰山郡诸姓,羊氏皆昭然在目。
定居泰山的这一支羊姓族人,是羊姓最为荣耀的支系。羊氏至东汉时期,已是“七世两千石、卿、校”,渐成衣冠巨族。羊侵于汉安帝时为司隶校尉;其子儒,桓帝时为太常。儒子续,灵帝时历官南阳太守,以清廉著称。宗人羊陟,历官河南尹,为一时清流领袖。随着西晋王朝的建立,泰山羊氏也如丽日中天,达到极盛。羊续孙女羊徽瑜,为司马师之妻;在司马氏代魏的政治变更中,羊祜、羊琇等人立下了重要功勋。故晋立,羊氏“宠遇甚厚”。徽瑜之弟羊祜,历官征南大将军,坐镇襄阳十年,江汉归心,为攻取东吴、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羊门之女羊献容,为晋惠帝之后。及晋室南渡,羊氏一些族人纷纷渡江,仕于东晋。羊曼、羊鉴、羊玄保、羊欣、羊徽在东晋政坛上各有作为。南北朝时,泰山羊氏仍活跃于政坛,特别是仕于北朝的羊规之一系,更在故里有较大影响。规之子祉,历官梁、秦二州刺史,曾重开褒斜道,沟通南北,意义深远。祉子侃南投萧梁,在侯景之乱中抗击叛军,功勋懋著。侃兄羊深,历官魏中书令,在反抗高欢篡位的激战中殉国。羊烈历仕东魏、北齐,历官义州刺史。烈侄玄正,入隋为民部侍郎。羊氏自东汉兴起,绵延持续直至唐时,首尾达七百年,堪称泰山第一望族。《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中“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之语,便是对泰山羊氏族势家风的传神写照。
然泰山羊氏自东晋伊始,便不断举家南迁,宋元以后,仍居故里之户族已日渐稀少,所以清人蒋大庆咏羊公故里诗有“故里今仍在,子孙谁姓羊”的感喟之语。
——不过羊氏留居泰山故里的族人虽已为数甚稀,但迄未中绝。清光绪间所修《新泰县乡土志·人类》记载:“羊氏,……邑之西乡有羊姓数家,应即其(指羊祜)后裔,然支派不可考也。”今泰安市所属六县市区均有羊姓,除了新泰西乡的羊姓外,泰安市岱岳区北集坡镇亦有羊氏族人,据其谱碑,始祖为羊显之,系明代由新泰羊村迁来泰安,今已历十余世。——这些世居泰安的羊姓,正是六朝羊门的直系传人。
山东羊姓除泰安外, 在毗邻的济南市也有分布。济南所属历城县有羊姓一支, 据其谱碑记载, 先世系明初自枣强(今河北枣强)迁来(一说自山西迁来), 始迁祖羊兴, 卜居于历城县何赵圈(今历城遥墙镇北河套村)。羊兴生有四子, 后裔遂分为四大支, 至今已传二十一世, 约六十户, 人口近二百。当代著名人物有影视演员羊莅新。

 

(2)繁衍中原 数家望族

魏晋以还,在中原地区,也崛起了数家羊姓,在朝野之中具有一定影响。
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为羊姓重要聚居地之一。据汝南《羊氏族谱》记载:“汝南羊氏,肇自典午。”系西晋名将羊祜之后,明初由淮安(今江苏淮安)迁于汝南。但据出土文献,羊姓早在隋代以前便已居于汝南。清末河南洛阳所出隋代《羊玮墓志》称羊玮为“汝南汝阳人”。志石载羊玮之先,显于汉晋,“龙汉区夏,太傅盛其门;大晋江陵,衣冠美其室”。所云“太傅”,或即指羊祜而言(汉晋间别未见羊姓太傅)。至南北朝时,羊玮曾祖羊雄出仕萧梁,天监十三年(514)除给事中,历任冠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西衡州刺史。祖父羊磊,梁太清元年(547)除智武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梁兴郡开国侯、南司州刺史。羊磊武定末年投魏,除车骑大将军、南司定光诸军事、南司州刺史。北齐立国后,天统间除羊磊使持节征西大将军。其父羊斌,出仕北周,大象二年(580)除仪同大将军、安昌郡守。羊玮仕隋,开皇十年(590)除大都督,诚心奉诏,尽力戎行,仁寿元年(601)除仪同三司,为隋帝所嘉美。大业三年(607)改授朝请大夫。卒后葬于洛阳。
汝南羊氏再度崛起,是在明代中期。汝南《羊氏族谱》称:“始祖忠厚传家,诗书启后。越三世,遂发祥于我祖文林郎南溪公。嗣后科第绵延,印绶累若。”所云“南溪公”,指明代名儒羊杰。羊杰为明嘉靖十三年(1538)举人,历官陕西鄜州知州,博学工文,世称南溪先生。羊杰长子羊可立,历官太常寺卿,曾以弹劾首辅张居正而名震朝野;次子羊可之,官知县。孙羊一中,万历十二年(1584)举人。曾孙羊琦,清代顺治九年(1652)进士。汝南羊可立家族,自明初有谱系可考算起,至清代咸丰年间已传至十三世,为汝南一大望族。


河南洛阳也是羊氏一处世居地。曹魏、西晋及北魏均于洛阳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尝居此。晋初羊祜更赐葬地于洛阳。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孙遂定居于此城。据《羊祉墓志》记载:北魏羊氏居宅建于洛阳城之徽文里。隋代羊玮、羊本等人卒后都归葬洛阳,说明当时羊族已多视洛阳为故乡。唐代诗人羊士谔,虽题署乡贯为“泰山”,但实居洛阳,他尝作有《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诗,其欲卜居之女几山,即去洛阳不远(今属河南宜阳)。根据江苏淮安《羊宗史志》的记载:洛阳羊氏的世居在“洛阳县东安乐乡”,淮安羊氏便系出于洛阳。
除了汝、洛两支,南阳(今河南南阳)羊姓也颇有声名。三国时南阳郡人羊衜出仕东吴,以才识见称,官至桂阳太守。当代名人有烈士羊和平(1960~1979), 其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3766部队战勤机枪班班长, 1979年2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弄哥战役中牺牲, 年仅19岁(据《南阳市志·人物传》)。

 

(3)播迁江左 宗族鼎盛

羊姓族人很早就在江南地区留下他们的踪迹。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称帝时,有江夏(治今湖北云梦)羊牧率众起事,有部万余, 号下江兵。又据《后汉书·党锢列传》记载:东汉时期有北海郡守羊元群,其人为“宛陵大姓”。宛陵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可知其时宛陵羊氏已蔚为大族。除了宛陵,当时还有羊姓族人居于豫章(今江西南昌)。三国吴人徐整《豫章列士传》记载:东汉豫章人羊茂,出任东郡太守,他冬天坐羊皮,夏日睡木板榻,常食白饭充饥,居官清苦自持,是当时著名的廉吏。
羊氏大举徙居江南,是在西晋之末。由于北方地区陷于五胡混战,中原冠盖纷纷举族南迁,避地江左。泰山羊氏中羊曼等人相继“避难渡江”(《晋书》卷四九《羊曼传》),此确如河南汝南《羊氏族谱·序》中所言:“西晋之世,中原半为胡虏,元帝东迁建康,……叔子(之族)以晋之世臣,扈从罔后。”后族中不断有人自北南奔。他们多聚居于丹阳(今江苏南京),落地生根,族势复振。南迁羊姓的著名人物有羊玄保、羊希、羊侃、羊鸦仁等,诸羊分仕东晋南朝,各有懿行芳范,载誉史册。此后在唐末及宋元的社会大动荡中,山东、江苏地区的羊姓族人又不断向南迁徙,至于江苏、安徽,再至江西,其足迹遍布江浙、两湖、安徽、江西、云南、四川等地,孳乳蕃息,世世不绝。
浙江羊姓:浙江羊姓中最为著名者当推缙云羊氏。这一支系自云出自羊续、羊祜的后人。唐武宗时,侍御史羊鹗生三子,长子羊忄华分居石州临江府,次子羊忱仕台州乐安县令,三子羊愔以明经擢第,解褐嘉州夹江县(今四川夹江县)尉。羊愔在任时,因遭杨弁之乱,遂弃官入括苍山附近之缙云县(今浙江缙云)。缙云县东偏有地曰皿川(今属浙江磐安),这里山萦水环,羊愔喜爱此地的山川之胜,遂卜居于此。《皿川羊氏宗谱》中追述其事云:“吾乡羊氏为缙著姓,溯唐武宗时,有任嘉州夹江尉讳愔公者,遭乱弃官,来游是都,遂于皿川卜宅焉。皿川居邑东偏,诸山环绕,一水萦回,胜地也,故灵秀之气,钟灵靡穷,有推重儒林,流芳千载者。”(清吕从周序)又云:“唐武宗时讳愔,任嘉州夹江尉,徙居处之缙云,地曰皿川,传世滋久,代有闻人,愈远而愈盛。”(宋羊补之序)这一支羊姓蕃衍甚盛,至清代道光时已传至三十三世。其家族行辈为:“寿康宁泰,贤良方正,怡惠谦和,忠顺诚敬,明永斋肃,慈祥敦懿。”缙云羊氏今主要分布在县境大岩坑村及相邻的磐安县, 缙云族众约近百人。历史上家族著名人物有:唐乾符进士羊药(第二世),宋靖康间河东节度羊福(第十一世),名儒羊永德(第十世)、羊哲(第十一世)父子,忠训郎知望江县羊补之(第十四世),明初义兵万户羊同生(第十八世)以及明代岁贡羊覃, 清代岁贡羊维礼、羊献谟, 清代例贡羊含英等。

浙江羊姓著名家族还有乌程(今浙江湖州)羊氏,南朝宋时有孝女羊佩任,“母亡,昼夜号哭,不饮食三日而亡。乡里号曰‘女表’”(《南史》卷七十三《孝义传》)。海宁(今浙江海宁)羊氏亦为望族,世出才人,明代有仕宦羊世道,万历四十六年(1618)举人;羊世德,泰昌时为江阴县主簿;羊世昌,崇祯时贡生;清代有文学家羊复礼、羊宗道,书画家羊焕然、羊文森(女)等。富阳亦有羊姓居住,当代青年书法家羊晓君即富阳人。
湖南羊姓:湖南羊姓名族当推邵阳羊氏。邵阳羊族亦源出泰山,但元代以前世系失考。族中世传宋末元初“举族避乱,自北而南,散处吴越、豫章、荆楚间”。元初兴起“江西填湖广”的浪潮,有大批江西宗族踏上西拓湖南的征途。时有羊斗魁携子五人,由江西太和城出发,欲南迁云贵,行至佘田(今湖南邵阳境)憩息,见湖山耸翠,蒸木沉环,盘桓不忍离去。尔后知其地居民稀少,风俗醇厚,且为鱼米之乡,遂决意卜居于此。时在皇庆癸丑年(1313)。羊斗魁遂为邵阳羊氏之始祖。《羊氏族谱》卷三《源流》记其事云:“太祖斗魁公携子大郎乾三、二郎乾象、三郎乾健、四郎乾九、五郎乾德由江西太和城北迁楚,卜居邵东中乡三都团鱼塘腰股坝,即今楼望冲是也。再传(乾)三子宣羹,徙居万安,派开羊塘、竹山、石桥等房;(乾)象子宣美,仍居中乡,派开庄屋房;(乾)健子宣善,徙居仁风,派开下边山房;(乾)九子宣义,仍居中乡,派开清水塘房;(乾)德子宣羲,亦居仁风,派开柳塘观房。”到清乾隆年间,邵阳羊氏已传十九世, 衍至二十余户。今传至二十六世。
族中著名人物当推明代之羊光日。光日为羊氏第五世,字有功,号石庵。中洪武庚午(1390)科举人,官河南祥符知县。当时天下初定,光日莅任后为政尚宽大,并刊布安分守已训条数十则,以教化民众,由此“一邑肃然”。县民尊之为“羊慈父”。著有《知非集》行世。堂弟羊光月,中洪武丙子(1736)科举人,其不仅文采斐然,且身兼多艺,使主考官员大为称奇,赞叹道:“高昌县侯(羊侃)仁勇兼具,君可谓绰有祖风也!”后官至四川重庆府同知,"理财赋,多惠政,民赖以安"(《羊氏族谱》卷七《外传》)羊光日兄弟以文章仕途显声,开启了邵阳羊氏儒吏家风。此后族中名人有:羊荣琮,字帝用,初为吏员,弘治初佐户部左待郎白昂治水患,筑阳武堤,荣琮襄助有功,补广东惠州府归善县丞,在任兴学重教,“期年民风丕变,归善遂为东粤名区”(同上卷七《艺文》)。羊义生,字天一,明代庠生,治《易经》;羊义旻,字明文,明庠生,治《书经》;羊国吉,字启佑,号南亭,清庠生,治《春秋》;羊久灼,字茂昌,号廉泉,清乾隆己酉(1789)举人,拣选知县;羊以轲,名庭凤,号云岸,清都司;羊瑜,字高轩,湖湘法政毕业,民国时委署新化县审判厅厅长;羊春秋,湘潭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羊松衡,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教授、英语专家。
清代初年,由于四川受战祸荼毒,人口锐减,清廷自湖广向四川大举移民。邵阳羊氏中有多支迁居蜀中。据《羊氏族谱》记载:“余族五房嗣裔徙外者不少,而其迁蜀者尤众。兹惟羊塘、竹山、石桥等处兄弟叔侄,先后迁蜀。”如邵阳羊氏第十四世羊志相、志华、志亮、志喜等人于康熙丙戌(康熙四十五年, 1706)徙居潼川府三台县南乡;十五世羊胜玉等,则徙居重庆府大足县龙水镇。羊氏迁蜀后,辟莱拓荒,开创了新的羊氏基业。族谱载:羊志相“闻潼川府三台县地沃壤,田肥美,乃遂卜居南乡,辟芜莱,垦田园,建堂构,克勤克俭,拮据绸缪,而业以定,家以饶,人物焕然一新,今其嗣裔世守勿替,家赀日愈丰盈,皆公创垂之善有以致之尔”;羊志华“闻蜀地间旷,遂偕诸兄往徙焉。辟草莱,斩荆棘,除榛芜,凿池沼,新畬筑垣墉,肯堂构,拮据卒瘏,乃慰乃止,奠厥攸居,今之潼川府三台县南羊家构是也”。从此,邵阳羊氏后裔便世世代代聚居于四川,且人丁兴旺,子孙蕃昌,历经三百年的发展,四川羊氏已成为当今各池羊姓中人数最为庞大的一支(据袁义达先生之统计数据)。
四川羊氏的著名人物有:爱国志士羊路由,他是“成都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员,抗战爆发后,积极从事救亡活动,后与田家英一道投奔延安(见《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当代学者羊村,现任张大千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有《女诗人薛涛》等书。
湖南醴陵也有羊姓族人。明永乐时醴陵人羊致中,领乡荐,官教谕,在当时颇有声望。
江苏羊氏:羊氏自随晋室南迁,今江苏一带便是其族的主要聚居地。后世代相沿,居住地主要分布于吴郡、常州、淮安等地。
吴郡(今江苏苏州)羊氏自唐代已见于记载。唐末诗人羊昭业为避北方战乱,流寓吴郡,羊振文本系出泰山,但史书多称其为“吴郡人”(《全唐诗》卷六三一小传),说明他已移家于吴。其后裔遂定居吴中,多出英贤。宋代有隆兴进士羊光宋,清代有画家羊毓金等。
武进(今江苏武进)羊氏亦自云出羊祜之后,故以“岘山”为堂号。族人世传其族于明清之际自荆溪蒋浒圃迁来武进,但始迁祖姓名、世系已难稽考。迁来武进后,分别卜居于武进城区及查塸、大羊村、小羊村,遂分支为荆溪及阳湖大村、后村三派。八传至羊济清(号岘思),博学工文,道光间官云南盐课司。济清入仕籍后,乃创议修建宗祠,并编纂《羊氏宗谱》。查塸羊氏今传十余世,著名人物有当代诗人江苏诗词学会会长羊牧之,文史学者、《历代诗人咏常州》作者羊淇,《江苏艺文志·常州卷》主编羊汉,排水工程专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羊寿生等。另外在武进龙虎塘栅门村也有一支羊姓,始迁祖羊万光,于太平天国之役后自泰兴迁来,太平天国之役后,常州栅门一带多遭清军屠戮,田园荒芜,于是苏北一带农民不断南迁于此,定居栅门者有羊姓一族,始迁祖为羊万光。族中相传系来自泰兴之毗卢寺,并谓该地有羊氏宗祠。但1994年羊氏后人赴泰兴调查,毗地仅一户姓羊,未见宗祠,故羊万光原籍尚无确考。今羊万光一支已传至七世,有八户三十余人。栅门羊氏与查塸羊氏虽非同支,但同宗共祖,皆属岘山堂(羊祜)之后。近年重修宗谱,遂与查塸羊氏合谱。
淮安羊姓亦称系出羊祜,先世世居于河南洛阳东安乐乡。至明初有族人羊正岐,生有五子,名瀛、江、河、清、海。当时洪武、永乐相继有开荒之诏令,移民江北,分籍派田。于是羊瀛遵诏率子弟至江北淮安府邑十五里芍药池占田申报国赋,自此定居于淮安。由是“自勤自俭成家,半耕半读传世”(《羊宗史志》),至清乾隆时传至十四世。迄今已传二十六世。羊瀛仕明为侯补广东惠州同知,后世亦多闻人,当代农学家、扬州大学教授羊锦忠即出淮安羊氏。
除了上述三支外,在江苏宜兴、荆溪、靖江、阜宁地区,也有羊氏族人定居。宜兴羊仪凤,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著有《汾林全稿》;靖江羊理,清乾隆时学者,著有《海国闻见录》、《马洲纪知》等书。

 

(4)流徙南国 枝繁叶茂

唐五代之后,山东羊氏一支便南下江淮,远赴闽越、岭南,定居于南国。其中海南儋州羊氏一族在历史上较为有名。
海南羊姓肇源于隋,始祖羊黄龙,系出太原,自云为春秋羊舌叔向、晋羊祜之后人(儋州羊氏宗祠所祀神主有“周受姓杨邑中宪大夫篆肸号叔向公”、“晋太傅兵部尚书右仆射都督荆州篆祜号叔子公”)。黄龙隋时徙家于福建莆田县甘蔗村,后因时局波荡,复携三子至海南定安县、澄迈县,以捕鱼为业。后再迁至临高县, 卒葬临高县北白村长塘港上。羊黄龙三子中, 长子宝儿迁至文昌县, 次子珠儿留居临高,一一这两支的后人后来均易姓为杨。而三子资儿则卜居于儋州三都镇颜塘村。羊资儿生有二子,大公道平、二公道嵩, 兄弟分居于颜塘、漾月两村。道平兄弟后人蕃衍甚盛, 今约有4231户25110余人。儋州羊氏自宋代便已显名史册。宋代有名宦羊瑾,历官庐州司户。明代有羊臣举,明洪武间中举人,任给事中。这一支羊姓中,世代擅长医术,据《儋县志》记载:清代有羊其峻,儋县(今儋州市)官田人,举雍正壬子(1732)乡荐,任龙川训导,著有《经验方》。其族人羊金辉、羊焕文也都以医术为世所重。代有传人,可谓是南国悬壶世家。当代也不乏知名人物:羊志成,吴村人, 曾任湖南益阳军分区副司令,获二级自由独立勋章。羊巨堂,长坡镇灵流村人,曾任海南军区司令部副主任、定安县副县长。羊志民,大堂镇积万村人,曾任海南军区团政治处主任。羊才良,三都镇那宣村人,解放军53510部队副参谋长,全国战斗英雄。羊城彦, 书井村人, 中山大学毕业, 曾任《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羊丹平,三都镇人,现任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科学工程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研究, 其成果先后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于1995年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1996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 为当代著名的青年数学家。羊氏族人还活跃于当代旧诗坛, 在《华夏吟友》一书中, 选录有羊永秀、羊庆才、羊如贤、羊炳才、羊焕腾、羊登仕等诸多儋州诗家的诗作。
在近代的历史巨变中,多支羊氏族人远渡海峡,定居台岛。靖江羊氏一支于1949年间徙居台北,著名台湾报人羊汝德便源出这一家族。武进羊氏也有族人迁居台湾,台北“武进同乡会”主任羊宗达,现定居于台湾南投;其长子羊公传,毕业于台湾中正理工学院,现任公司经理;次子羊公诚,台北国立清华大学研究所硕士,现任台湾电力公司工程师;三子羊公亮,美国南美以美大学比较宪法硕士,现为著名律师。迁台的羊氏族人,在当今的台湾文教、经企各界多具有一定影响。“羊氏建筑表达顾问有限公司”即为旅台羊氏族人创办的著名企业。
近世以来,还有许多羊姓儿女移民海外,在广阔的域外世界拓展其宏业。如青年女画家羊敏,移居日本后,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与弘扬,作品多次入选日本美术作品展,并在日本各地成功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他们所取得的众多突出成就,使得羊姓宗族光耀于海外世界。
当今的羊姓,在祖国各地分布甚广,据统计,在北京,天津之武清,上海之松江,山东之济南、泰安,江苏之常州、阜宁,陕西之西安、汉中,湖北之武昌,湖南之湘潭,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澄海、吴川,海南之儋州、三亚、乐东、临高,云南之泷川、泸水、兰坪、四川之成都、三台,甘肃之兰州、天水,新疆之乌鲁木齐以及台湾之台北、南投等地,均有羊姓人定居。经过不断的流转播迁,羊姓子孙已遍布中国的主要省份,到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分享按钮>>羊姓史话之三:羊姓盛事(一)
>>羊姓史话之一、羊姓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