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滦南县奔城地区芮氏概况

    中华芮氏网 2012年11月16日 万家姓


倴(音 ben 笨)城镇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滦河以西。东经118°8′-118°53′、北纬39°-39°38′。南临渤海,背靠京津,东南距京唐港40千米,东北距秦皇岛120千米,西距唐山44千米,两南距天津182千米,西北距北京250千米。
  倴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北依京山铁路,东望秦皇岛,距秦皇岛市150公里;南临渤海湾,西距唐山市44公里,距京津150多公里,与曹妃甸港、京唐港、秦皇岛港、天津港四大港口相邻,唐港高速公路、坨王铁路从境内穿过。

  倴城是评剧、皮影、乐亭大鼓发祥地之一,已故老艺人张绳武、靳文然、成兆才驰名中外,靳文然是倴城镇靳营村人。

  倴城得名于元代大将军“那颜倴盏”。据载,元代,大将那颜倴盏率兵在此修建一座土城,用于屯粮,土城高八丈、宽60丈,他严守古城,囤兵10年。因其名中有“倴”,故取名倴城,沿用至今。此只是传说,从历史资料中并没有找到明确记载。到明清两代,倴城的军事功能虽不如战时那样显赫,但却前所未有地繁荣兴盛起来。城内商号、粮栈、作坊、当铺遍布,最多时店铺达119家,其中有30多家名气直抵京、津及东三省。清代,倴城成为滦州四大名镇之一。清嘉庆十四年重修《滦州志》载:“倴城镇,在城南六十里,有四门,乡关市廛齐整,商贾富庶,三八日集。”繁荣盛况可窥一斑。

经济的繁荣也引来了各方面的兴旺发达。据史料记载,倴城也曾因寺庙林立、古迹繁多而远近闻名。关帝庙前的银杏树、圣寿寺外的八棱碑、马神庙的响水井、老母庙的夜鸣钟……一些古迹被涂抹上传奇色彩。如今几百年过去了,淹不了的倴城街上依然是店铺林立,叫卖声声,但那些曾经香烛鼎盛的庙宇早已无处寻觅。惟有古城,仍残存着些旧城垣,在一次次日升月落中印证着往事。

倴城镇原为滦县所辖,1946年建县,因处滦县南部地区故名为“滦南县”。滦南县人民政府驻倴城镇。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31年),倴城属燕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卢绾为燕王,倴城入燕,属辽西郡海阳县。

东魏武定八年、北齐高洋天保元年(550年)属卢龙。

1935年,殷汝耕在通县建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22县,倴城属滦榆区。 抗日战争结束后,滦县改称滦南县佐公署,驻地倴城,属冀东区行署第十三专署(冀东行政公署)。

  1947年4月21日,滦南县佐公署改称滦南县政府。

  1947年2月,国民党在倴城建立滦宁县。

  1958年建火箭公社,

1961年更名倴城公社。

“倴”字,在现代汉语里只有一个用途,即用于称呼滦南县人民政府驻地倴城。倴城,是历史上滦州四大镇之一,因历史悠久,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地理位置重要而久负盛名。关于这座历史古城,清光绪年间重修的《永平府志》、《滦州志》均有如下记载:“倴城,在州(滦州,今滦县)南六十里,元将那颜那颜倴盏屯粮处,今镇北遗址尚存。”《滦州志》闾芬沟考中还这样记载:“倴城为栖粮之所,渠帅那颜那颜倴盏领之……城久圮,遗址尚存。城名倴者,以此为据。”1980年,滦南县人民银行基建时,在中大街与文化路交叉口西侧清理出一通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七月为保护古城遗址而立的“共遵明禁”石碑,其碑文称:“倴城,无城也。而以城名,且命名皆有所取。考倴之义,别无所据,忆昔有那颜那颜倴盏者,元将也,岂此地之得名欤,抑得之传闻……”从上述记载来看,倴城是因元将那颜倴盏曾在此地屯粮集草而得名。经考证,“那颜”,是蒙古语,汉语译为“官人”,是蒙古贵族官员的称谓。“那颜倴盏”,是元初有名的大将塔察儿,《元史》卷119有传,《金史》、《元史》均散见其人。生年不详,卒于1238年,蒙古许兀慎氏,博尔忽(成吉思汗母亲月伦氏的养子,当时号称四杰之一)的侄孙。自幼充成吉思汗宿卫,任火儿赤。占领金中都(今北京)后,任燕南大断事官。从元太宗攻金,下河东各州,破潼关,取陕州、洛阳等地,从围河中府。四年(1232年)围金汴京。又总帅各军围金哀宗于蔡州(今河南汝南)。次年,灭金。留军镇守抚中原。八年,破宋光、息州。同年,受赐五户丝户于平阳,又得息州军民三千户。后驻兵河东,分置营幕于闻喜县东镇南山下。十年攻寿州(今安徽凤台),死于军中。那颜倴盏为什么要在倴城屯集粮草呢?这个问题要从倴城的地理位置谈起。古代,受交通工具的限制,陆路交通十分落后,要解决大批物资的运输问题,必然要大力发展水上运输。倴城地处滦河下游,渤海岸边,地理位置优越,水上交通比较发达。据史籍记载: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析卢龙置马城县,以通水运。滦南县境内最早的马城县,就是为了加强水上运输管理而设置的,可见当时的水运是多么重要。我国自古是北方粮食不足,要从南方调拨。唐代,就有一条南粮北调由海上转道滦河,然后疏散各地的运输路线。宋、金时代,两国之间连年战争,对峙局面十分严峻,南粮北调已不现实。金朝统治者为了解决军民的吃粮问题,必须从自己的大后方塞外各地运粮到京城,仍以滦河为运道,并将倴城做为栖粮之地。然而,滦河不与倴城相通,便人工开挖了一条运河闾芬沟,汇通滦河、溯河,与倴城北面的通津河相连。《滦州志?闾芬沟考》中应有这样的记载:“此沟旧不通滦。缘金据河北,河以南皆宋地,河北漕粮不足供军食,乃因粮塞外,自板城撒河一带,汛舟滦河,输归金京,而以倴城为栖粮之所,渠帅那颜那颜倴盏领之。然滦河过偏凉汀即逶迤东南入海,不与倴城相通,遂疏决闾芬沟为运道,引滦水汇青、溯两河达倴城……此则闾芬沟乃金之运河。”上述记载,就把那颜倴盏要在倴城屯粮的道理讲得一清二楚了。俗话说,两国交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颜倴盏总帅大军灭金攻宋,需要大量粮草,鉴于当时的交通状况和地理位置,倴城是非常理想的栖粮之地。谈到倴城,自然要联系到古城。在今倴城镇北,通津河(亦称漩河,今称北河)南岸,巍然屹立着一座土城,高4.5~6.5米,城墙底宽20.6~25.8米,顶宽10~12.6米,南北长352.5米,东西宽368米,全城占地129720平方米。城墙用黄土夯成,内外无砖石,实体坚固,虽经百年风雨剥蚀,依然如故,成为倴城的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关于这座古城与倴城的关系,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南罗城,北古城,当中夹着个破倴城”。对于古城,“共遵明禁”碑文这样记载:“此处居民先世皆聚族古城内,北有通津河,南有海城坞,设重兵防守,盖一时重镇也。厥后,民居渐南,距古城半里许,即今所谓倴城者,夫其名为城也,其沿古城旧址而名之欤,抑古城之即为倴城,因迁其名于民居之所,而旧城特别以古名之欤。”由此可知,古城原来就是倴城。居民原来都在古城内居住,由于人口繁衍,地方狭窄,就逐渐向南迁移到今倴城所在地,倴城的名字也带到了新居住地,原城便称“古城”了。

古城成U型,口朝南,三面包围,城北是北河。古城最高点与河北的河道相差数米。古城下修建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地道用青砖砌成,成人可在里直立行走,古城现在滦南县第一中学院内,我上高中的时候,曾多次偷偷进入地道,里面冬暖夏凉,地道也随着古城的走势成U型,里面不仅通道宽阔高耸,而且隔不远就有一个个的小房间,估计是用来供人休息或者藏匿之用。地道有垂直通风孔数个,所以地道里面空气很新鲜,完全没有异味。估计古代的军粮一部分就是屯于地道中。古城地道比电影地道战中的地道不知要早几百年,而且修建得要精美的多。

倴城虽得名于元代,但它的形成要早的多。从近几年的考古发现来看,古城内的地下遗存,多为秦汉以前的遗物。原来,在古城内,汉砖汉瓦残片遍地可见。1978年,在古城内北侧,发现战国时期燕国刀币数十枚。古城东北角,还发现很多汉代绳纹陶片和铜镞等。古城周围发现多处汉代古墓和遗址,如东距古城2公里有新立庄汉代古墓群;古城西千米内有滦南师范、石油库、粮食局3处汉墓;南距古城500米有西南街汉代古墓和陶井圈遗址。在这些古墓葬和遗址中,出土陶鸡、狗、猪、灶、瓮、扑满和汉半两、五铢钱等。关于南罗城,虽没有文字可证,但其遗址确有很多商代以前的遗物,如夹砂红陶瓮片、陶鬲足、绳纹陶罐及汉砖汉瓦等。这些都说明,早在秦汉时期以前,倴城已形成聚落。从更大一点的范围来看,西南距倴城3公里,有西张士坎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有鬲、陶钵、陶罐、石斧、野牛骨等;南距倴城12公里,有庄店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有石刀、石斧、石镰、骨刀、骨针等;北距倴城9公里,有小贾庄商代遗址,出土文物有商代陶尊、绳纹陶罐、三附耳陶罐、曲纹陶罐、陶鬲残片等。从这些文化遗址推断早在新石器时代,倴城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人类文明史。然而,此时的地名已无从查考。因元初大将那颜那颜倴盏(又名塔察儿,?——1238年)曾在此地屯粮筑土城而得名。

倴城有近水的优势,可满足先民基本生活需求。如前所述,倴城北依通津河(今北河),通津河在古代由闾芬沟等河流可通滦河,基本不用担心水源问题,这在古人选择栖息地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远古时人们打井取水的技术不发达,用水首先需直接取用河水,所以,先民选择倴城为栖息地,并逐渐把居住、贸易等活动向此地集中,最终使之成为集镇,符合城市发展史的基本规律。

倴城地势较高,无水患之虞。倴城一带地处滦河下游,为“九河下潲”之地,临河傍水,在古代常有水患,滦河在下游改道就有多次,大小河流河堤决口、发生水灾更是常见。但千百年来,倴城却几乎没有水患发生,因为在广袤的近海低平原上,倴城为一高高隆起的土阜,由此向东、南、西、北,都是斜坡趋下,以城内的最高点与城北的通津河相比较,落差即可达数米,所以,离倴城最近的通津河等小型河流发生水患,基本不能对倴城造成威胁,即使滦河改道、决堤,也未见为害倴城的记载,而在民间,也就有了“气死龙王爷,淹不了倴城街”的谚语。得水之利而无水之患,倴城发展成城,确有其自然地理上的必然性。

我的祖上之所以落脚在倴城,也是基于此地地势高,不易遭水患侵袭之故。和原籍天津宝坻大钟庄镇康家庄的低洼地势易遭水患相比,此地无疑是风水宝地。

 


分享按钮>>宝坻芮氏家族的民间传说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倴城镇芮氏家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