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威宁井氏墓考证拾遗

    中华井氏网 2012年11月23日 网络


乌兰察布电大校友录
乌兰察布信息网
乌兰察布农牧科技110
乌兰察布电大校友录
元代威宁井氏墓,位于兴和县鄂尔栋镇皂火口村委会碑楼洼村(归原察哈尔正黄旗四苏木管辖)南一块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上。是兴和县境内仅存的、有翔实文字记载的元代最典型最重要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文史专家苦苦追寻、探求历史谜团的名胜古迹。揭示这一谜团,对于研究兴和县境内元代中书省直辖的“腹里重地”—— 兴和路管辖的威宁县提供了实物佐证和文物依据,从而无可辩驳的证实了兴和县从古到今就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好地方。
据《绥远通志稿》和《口北三厅志》记载,威宁井氏墓碑楼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碑高九尺、宽三尺,碑额题篆书“故威宁井氏墓碑铭”八字。碑文由元代名人虞集撰额,许有壬书。这块碑文大略记载的有井氏一族井渊的祖父东平侯井伯全,有其父礼部尚书井德诚及井渊的官衔、政绩、德行等。尚书公井德诚有五个儿子,井渊排行老五。当时井渊在职时,是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使。井君指井渊的哥哥井源、井顺、井显、井温,都在元朝路、道、县供职。由碑文可知,井氏是元代的名门旺族,这座墓是井氏的总茔。此碑东南还有一碑,正面写着六行字“赠亚中大夫,东平路总管,轻车都尉,追封扶风郡侯,祖王氏扶风郡夫人,井公之墓。赠嘉仪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扶风郡侯,母高氏,扶风郡夫人,井公之墓。”碑文井公前者指井渊的祖父井伯全,后者指井渊的父亲井德诚。背面有三行字“大元故奉政大夫,河南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井君墓。”井君指井渊的大哥井源。墓四周有石人、石狮、石羊等,解放前仍存残碑,现在遗物已散失,只存遗址。
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在碑楼洼墓地,一座大坟堆还在,石马、石羊、石驼、石人、石桌、石香炉仍存,大石碑虽残为两段,后人又将其合为一体。碑文缺了一些字,但还能成文可读。此后墓丘被推平,墓地成为农田,石翁仲和石兽都被打碎,碑楼推倒,墓碑下落不明。据查,此碑原文载于《归绥道志》之艺文卷。注文说:正黄旗四佐领地有古墓三座。石翁仲、石狮、石羊各二。墓碑一,已中断。碑内文有阙。(注:碑文载于《绥远通志稿》卷五十八金石。)

《威宁井氏墓志铭》译文
元朝陇北道肃政廉访使(文官、正三品)井渊,同他一位叫杨益言的做官朋友,把他父亲兄长的情况告诉我(虞集)。具体内容如下:“井渊的祖父,自祖籍河南省汝宁府(今汝南)开辟田地,后移居兴和路威宁县安家落户,井渊的祖父有五个儿子,人丁兴旺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旺盛。现在尚书(指井渊)的父亲是第四个儿子。祖父死了以后,众弟兄要求分财产另过。各要良田美宅、强壮奴婢、肥壮牛马罢了。尚书( 指井渊 )的父亲(指井德诚)不在乎这些,而是怡然自乐地把修身养性教育儿子为主要职业。现在尚书(指井渊)的大哥(指井源),早已当官很有名气。由中书掾升,被任命为从侍郎户部主事(七品)。从而,朝廷封赠他父亲(指井德诚)为兴和路高原县尹(七品)。(井源)又调到工部当了工部主事,官爵等级做到了奉直大夫(从五品)。朝廷封赠他父亲为奉直大夫大都路奉圣州飞骑尉(从五品),追封为威宁县男(从五品)。(井源)又从户部员外郎(从六品)调左司都事(正七品),分管吏、户、礼三部杂事。又当了监察御史(正七品)。朝廷下派他到江北河南道等地担任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正五品),分管江北河南道杂事。官爵等级做到了奉政大夫(正五品)而去世,大概死于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三月二十九日。先是奉圣君(指其父井德诚)在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正月二十一日去世的。离郎中(指井源)死时,大约十九年,没有铭刻墓志,(所以)井源的墓志也等待着铭刻。(井渊)从中书左将作院(从七品)提拔主刑部事,。经历从宣政太禧属官,到刑部员外郎(从六品),又作过监察御史右司督事(从六品)掌管工部、兵部、刑部杂事。当过兵部郎中(正五品)、储政院判(正五品)、做过徽政院参议(正四品)。朝廷追封他父亲(指井德诚)朝散大夫(从四品)、同知兴和路官府事骑都尉(从四品)。追封抚风君伯(从四品)。参议(指井渊)升内宰(从三品)后,又追封他祖父(指井伯全)为亚中大夫(从三品)东平路总管轻车都尉(从三品)。追封其父(指井德诚)嘉议大夫(正三品)、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正三品),并追封抚风君侯(正三品)。内宰(指井渊)调任工部侍郎(正四品),又由中书省派往浙西任浙西左平章政事(四品),不久又由工部侍郎提升为右司直兼经筵官(具体主管兵部、工部、刑部大量事务并兼任负责给帝王讲解儒家经典)。(井渊)在至元庚辰年(公元1280年)升任兵部尚书(正三品)。爵位提升为正议大夫(正三品)。宪台(指井渊)最后提拔担任了河西陇北道肃政访(正三品)。分封给祖辈封号职位依旧没有改变。因为没有给先期去世的大哥撰刻墓志,恐怕岁月的长久滋浸蚀而慢慢地消失,所以请(虞集)撰写墓志作为纪念。(祖父)东平候讳井伯全,配王氏。(父亲)尚书公讳井德诚,配高氏。婆媳一并追封为扶风郡夫人。井德诚共有五个儿子,长子井源,字彦明,曾经担任中书省属官左右司郎中(正五品),娶妻侯氏,继娶郭氏,妻凭夫贵,都被封为威宁县君。次子井顺,任隆兴路宣德府鹰房提领。三子井显,任净州路天山县尹。四子井温,任上都、兴和等路打捕房提领所副官。最后,五子井渊,字彦深,任河西陇北道廉访使君,娶妻刘氏,继娶牛氏,因其夫贵都被封为扶风郡夫人。有一个女儿,嫁给同郡进士王弼,早年守寡,由于贞节守德(王家、井家)都受到朝廷表彰和社会赞扬。井家共有九个孙儿。
天历二年秋(公元1328年秋),井渊担任刑部员外时,天子(指元武宗海山长子明宗和世剌)从北方回到上都,需要供给的物资看来要比平常年份为多,朝廷主管部门请求扩大储蓄,宰相把这项任务交给刑部(井渊)去完成,(井渊)发出命令让人民运来粮食给以丰厚的价格,于是人们手抱的、车拉的、肩扛的、用头顶的、从四面八方都赶来了,井渊让人用平斗斛公公平平地进行量取,人们很有秩序地卖粮拿着优厚的价钱离去,收粮的官仓、掌管经费的官员、守门的和巡察机关人员都没有一起奸诈欺民和中途截留等现象发生,不多时粮食聚集成千上万斤。四方地区听到后,许多商人农民天天都聚集到上都粮食交易市场,市场上粮食涨价的情况马上平息下去了,老百姓也都很高兴。这一年我(虞集)正担任太史,也在上都,看见井渊在刑部任职时所作的政绩,后来井渊提升了中书省兵部尚书,河西陇北道宪使,才相信了他父亲、兄长好的德行和亲善。
刻的碑铭曰:人有子孙,有的以钱财发号施令,有的以道德留存人间,那么谁得到的丰厚长久呢?唯有拥有好的德行享用不尽,
(好的德行的人)田地里没有一根多余的草绳可取,家中使用的器皿不求精致都是粗劣而有毛病的,而拥有丰厚的福分和德行,将好的德行在家族中施行下去,(家族中)年老的高兴幼小的孩子们愉快,良好的道德使用不完并不会辜负施行道德的人,这是行善积德的祥瑞之征兆。具体的祥瑞征兆在哪里体现呢? 大哥(井源)就因敦厚兴旺非常走红,得到加官晋爵位的种种好处,都能够来厚报父母得到朝廷封赠。继承大哥好的德行而得以不断高升,谁也不能超过井家的小兄弟(井渊),朝廷对井家封侯封公的荣耀和功劳,就数你(井渊)有能耐。在(井渊的)故乡威宁县,这片很不起眼的小天地里,享有这种高规格的皇帝封赠(是很难得的),就让井家世世代代都享受这永久的荣耀吧!
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六月二十六日立。
纵观全文,怀古之情油然而生,碑文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时间准确、年代分明,涉及到元朝中后期政治、军事、经济、交通、商业、行政区划、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弥足珍贵,、。对于我们研究历史、学习历史、挖掘地域人文历史,提升本地区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享按钮>>井氏家谱及流源
>>为续族谱井氏后人井西胜盼失散族人认祖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