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扬班氏布依族正月初三开酒坛习俗

    中华班氏网 2012年12月11日 万家姓


位于长顺南部的鼓扬镇的播结、播念、塘寨、大寨、陇外、新扬、播朗、烂坝、纪堵、冗亘等村民组,居住着近千户班姓布依族,他们自称为“茶班”。而居住在营盘乡的摆王、冗将等村民组的班姓布依则自称为“酒班”。其区别在于“茶班”除夕以茶祭祖,而“酒班”则是以酒祭祖。/茶班和酒班都声称,他们源于同一个祖先,时至今日,仍严格遵守老祖宗制定的条律---互不通婚。同一民 族同一姓氏且同祖先,但习俗却如此不同,这在民俗学中不能不说是一种罕见的现象。
班姓布依族和其他姓的布依族一样,称汉族为“客家”,这说明他们是这儿的土著,即便如他们的族谱所说的那样其祖先是由江西“调北填南”而来,也要比汉族来得早,“茶班”虽然人人嗜酒,但自自古以来自学而严格地遵守老祖宗定下的一条规矩---从腊月三十下午六点钟迎接祖宗回家过年起至正月初三日辰时止,禁止喝茶,甚连“酒”字都不准提,祭祖则以茶代之。如果违反,那就是大逆不道,欺宗灭祖 ,族人得而诛之。正月初三日辰举行以酒祭祖的仪式后,才开酒戒。这一仪式称之为“开酒坛”。直到这时,“茶班”的过年才真正开始。 这天,亲朋好友扶携幼,自着盛装,带上节日礼品前来祝贺。雄浑古朴悠扬悦耳的铜鼓声和恭贺新春佳节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从早到晚不绝于耳,且谁家的客人最多鞭炮响得最久而谁家就最为荣耀。主人则以具有独特风味的冻和米酒、甜酒粑、血豆腐、腊肉、香肠、鸡、鱼等招待客人。一般情况下宾主先寒喧问暖,互道吉祥,待客人基本到齐方才开席。宾主按次序和尊卑落座后(这种落座往往要谦让很久),主人将酒碗斟满(如果女主人出面斟酒更显得特别庄重。按布依族习俗,男人不陪女 客,女人不陪男客,男女不同席),然后起立,端起酒碗,对客人的光临表示欢迎和自己的招待不同表示歉意。客人则全部起立,也端起酒碗,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并致以节日的祝福。各套一番以后,碰碗,呷了一口以后方落座,宴会正式开始。开席后非常讲究礼节;每一样菜都要先经主人逐一敬过以后方可各取所需。若捷足先登、狠吞虎咽、风卷残云,则被视为不懂礼数,缺乏教养。敬菜也很讲究,精华部分敬给尊者或长者,尊者或长者也要谦让一番,实在却之不恭方可笑纳。若自认为非我莫属,欣然接受,亦被视为失礼,落座侧目。每道菜都经和人敬过以后,就可以各取所需了。但宴席上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叙,与国宴的交际扬合差不多。酒过三巡以后,客人借花献佛,回敬主人,也是三巡。酒至半醋,完全放开,既可“关公战秦琼”,也可“张飞打岳飞”,逗笑就行。接着,宴会进入高潮,划拳开始。划拳也要先敬尊者和长者(口称“得罪”,表示歉意),但父子、师生、师徒、翁婿之间不能划拳。行令前,互相握手,互道吉祥,接着以“哥俩好”、“老少好”、“新年好”、“福绿寿”等作导语划起来。“酒司令”和裁判各司职守。猜拳行令声响彻云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家家户户充满了欢乐的节日气氛。若拳逢对手,情绪亢奋,走火入魔,往往通宵达旦,不到有一方“翻江倒海”,绝不罢战收兵。醉倒的人越我,主人就越高兴,一则认为你够朋友,二则认为自己招待已经尽地主之谊。天下没有不散的席宴,主人道不尽的挽留,客人道不尽的谢意,最后逐一握别,尽兴而散。年复一年,年年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布依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开酒坛”的规矩也越来越大,宴席的档次也越来越高,有地位和声望的人家还从外请来厨师,在特色下功夫。完方的客人开着小车专程至鼓扬“开酒坛”的也逐年增多。谁家门口亭的小车越多,谁家就越光彩。任何一个民族的信仰、风俗和习惯都具有历史的渊源,因而也才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才得以形成该民族的特色。鼓扬“茶班”开酒坛具有悠久的历史,其长期稳定性和凝聚力,对慎终追远、社交活动、人际关系等等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历史以来,“茶班”不乏博古通今的学者,但对“开酒坛”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都未得出合乎的逻辑令人信服的定论。直至今日,“茶班”也只是“前人兴,后人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茶班”开酒坛的历史渊源有三:一曰“误听说”,二曰“自燃说”,三曰“忌讳说”。
“误听说”:远古时代,班姓兄弟俩分家后,一住河东,一住河西。未分家前,父母早亡,逢年过节的祭祖仪式都由哥哥主持,弟弟年幼无知,并不留心。分家后过第一个年,弟弟不知怎样祭祖,欲过河去询问。孰料刚要过洒,河水陡然暴涨,波涛汹涌,吼声如雷,只得隔河询问。弟弟问祭祖用酒还是用茶?哥哥答用酒不用茶。但由于波翻浪滚,水声很大,弟弟只听到茶这个音,于是回家以茶祭祖。由于世代相传,谓之“茶班”,哥哥则仍以酒祭祖,亦世代沿袭,谓之“酒班”。此说不可信,腊月间怎会发大水?
“自燃说”:大年三十夜喝酒,衣物、神龛、农具、粮食等会自燃新着火,引起火灾。此说纯属无稽之谈。班姓叛逆者曾做过试验,并未出现“自燃”现象。
“忌讳说”:班姓源出于芈姓。春秋时楚君若傲有个孙子叫斗班,是楚文王的堂兄弟,被封为申县公。斗班的孙子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就是班氏。因“斗”与“酒”谐音,久而久之,“斗班”便讹传为“酒班”。因“酒班”已回家过年,对老祖宗的名字是讳莫如深的,所以连“酒”字都不敢提,怎敢用酒祭祀呢?以茶代酒也就顺理成章了。这种因崇敬或自尊而忌讳的现象至今在布依族中仍然是常见的,如布依族称“蒜苗”这“蒜叶”,称“秧苗”为“秧子”,就是自尊的表现。因历史上曾将布依族称“仲苗”或“种苗”,带有侮辱性,所以布依族是最忌讳骂苗的。
不管哪种说法,“茶班”似乎不愿意去做过多的考究。因为“开酒坛”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对“茶班“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所以一代代沿袭下来,时至今日已有光大的趋势。谓予不信,正月初三你可亲自到鼓扬地区看看。但你若没有海量,最好别端酒碗。
 


分享按钮>>《班氏族谱》近日问世
>>贵州班氏后人现身认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