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落风雨气自豪 ——别江先生其人其书

    中华别氏网 2012年4月17日 原创


笔落风雨气自豪
——别江先生其人其书

       别江先生1957年生于四川省巴中市,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自幼酷爱书画、写作,辛勤耕耘,乐此不疲。学书初临唐楷,行书习二王。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入选大型辞书多部,在几十家报刊杂志和书画网上发表,从学书至今,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正逐步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赏读其作品,颇有一种大气魄、大境界的感觉,因而受到行家和广大艺术爱好者好评。现为中国书画印研究会高级会员、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书法家、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副会长等。
     “书品即人品”这是一句著名的格言。很多人认为:好人写在宣纸上的书法称之为“墨宝”,坏人写之把好好的宣纸给糟蹋了,且臭名远扬,人类发展的历史也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别江先生的书法作品,质朴深厚,笔墨凝重,浓淡相宜,讲究章法,颇具传统功力。书法诸体兼工,尤以行草相兼见长,用笔如锥画沙,用墨燥润相间,意境幽远,富于变化,既有传统的汉碑之风,又有独到的创新之态,体现出一种“闲云野鹤”的巴山气息。长期以来,他热心于公益事业,参加义展,积极为赈灾捐赠书画作品;他以文会友,以书交友,走到哪里,就为群众和爱好者义务书写。
     别江先生师承传统,谦虚好学,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临习古今碑帖的同时,向名家请教,以能者为师。始终坚持广览博学,修身养性,做到师古不泥古,涉新不流俗,其作品无论结体、章法、以至笔力都有长足进步。他时刻谨记继承与创新,力求达到笔墨简练,大字气势磅礴,横空出世;小字清逸潇洒,不拘一格。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浓与淡 、黑与白、湿与枯、虚与实之间都能达到一种情驰神纵的境界,给人一种源于传统又异于传统,古拙带新,别开生面的艺术享受。观其书法作品刚柔相济,笔墨流畅,一气呵成。在刚劲雄浑大气之中,又内涵秀丽圆润柔美,这是古今书法融会贯通,也是各派书法风格的完美结合。这是他长期书法实践中不断努力进取的结果,成为他的书法艺术“看似寻常最奇崛”而区别于他人的自我特点,也是他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的成功之路。
      学无止境,艺贵创新。学而思,思而悟,悟而作,这是一切艺术创作的过程。“写字的工夫在字外”。创作的动力是情感,创作的源泉是生活,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以,他长期深入火热的生活,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在学习书法的同时,积极钻研书艺理论,和书法有关的楹联,诗词,名胜古迹等也无不涉猎,他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作品中有不少是他自己撰写的格言佳句。他能为每个求字者自撰自书,且寓意深远,健康向上、紧随时代,令观者感叹。2009年他的书法作品参加由中国国学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中国传统诗词书法大赛和新中国六十年大阅兵全国题贺艺术大赛分别荣获创作一、二等奖。2010年参加纪念白求恩诞辰120周年中华诗书画国际交流展荣获国际交流艺术金奖。同年参加上海世博会“东方之冠”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展,书法作品荣获荣誉奖,被组委会收藏。他认为:书法艺术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传承和创新是书法艺术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书法艺术第一要体现美;第二要体现力;第三要体现创新精神。总之,书法作品要给人一种传统笔墨,时代精神的感觉,超越前人,有别于前人,才能对于后人有所启迪,有所贡献。对于艺术个性而言,他认为他的艺术个性,就是没有个性,他始终追求博大、圆润、中正的位置。个性的东西往往有自己的弱点,甚至要担很大的风险。几十年来他坚持创作不改初衷,不追时髦,不急功近利,不左右摇摆,以有思、有情、有趣的踏踏实实艺术实践去实现人格化力量的艺术至高追求。
      人生能有几回搏,心静如水自有得。别江先生1976年参军,他对艺术不懈追求,耐得寂寞,成功离不开部队这片沃土。按他的话说,他对书法缘于热爱,矢志不渝,勇于探索。今天能从一名懵懵懂懂的小孩成长为小有成就的艺术家,要感激部队火热的生活和警营的磨炼。他在练笔的过程中,有超脱物外的心境和喜悦,也有探索的艰辛,失败的苦恼,有时是挥笔至深夜,精疲力竭。在20多年戎马生涯和10多年的从警工作之余,收获很多,不单单是文化知识,还有学习的能力和成熟的思想,更重要的是懂得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懂得个人的理想是深深根植于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的。艺术在于不断探索,好学者永远年轻。书法艺术是用之不竭的前进动力,书法创作需要体察世道,熔铸心性。别江同志决心依然朝着自己认定的展现一种大气,体现一种骨气,显现一种灵气的艺术方向不断求索。别江同志表示,他将坚持艺术创新,走自己的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用手中的笔,展示豪情,抒写忠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来。
(作者:钟京)

 


分享按钮>>别江艺术活动简况
>>华西病理学创始人侯宝璋的些许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