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优秀教师晏志鹏

    中华晏氏网 2010年4月15日 网络


信念是只不死鸟

——记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罗田县平湖中学教师晏志鹏

  罗田县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麓腹地,这个交通尚欠通畅的著名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依托绵延的群山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林特产业,种植的板栗、桑蚕、茯苓、甜柿已经闻名全国,走出国门。
  与“罗田板栗”一样闻名的,还有罗田县平湖中学教师——晏志鹏。
  按罗田人的话形容,晏志鹏是“叫得响”的教师,这份响当当一是缘于他令人仰叹的教学成就,二则来自于他感人至深的师德精神。而近两年,他以一名坚强的抗癌勇士的形象屹立在讲台上,书写生命奇迹,续写教育辉煌。晏老师的故事传遍了大别山脉,听者无不动容、感叹、称奇。
  “板”得像标杆
  平湖中学是六七十年代“把学校办在山头”的典型代表,学校的每一处校舍、活动场地都是掘山填土而成。远远望去,高高的人形岗上坐落着几座建筑,恰似几枚洁白的扇贝遗落在绿色的山林中。几年前,这所学校还是全县薄弱学校。近几年,罗田县大力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平湖中学抓住水毁工程、世行贷款等项目机会,对学校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以前学校条件很差,没操场,缺校舍,甚至连进校的路都没有。”陪同采访的县教育局雷月钊副局长介绍。现在,一条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学校,高高的堤坝上建起宽阔的操场,学生宿舍、餐厅、教工宿舍一应俱全了。
  刚见到晏志鹏老师的那一刻,他的气色让人丝毫没有感觉到他是一个正在和癌症抗争的病人。等到落座说话时,他略显疲惫的声音还是透出了身体的虚弱。
  “晏老师这个人,板,做人做事都太板了。”晏志鹏的同事,雷芳老师开口就这样介绍。在罗田,“板”这个词很微妙,可褒可贬,有一板一眼、认真、较真、严肃、讲规矩的意思,也有本领高、板眼尖等多种含意。
  “他的作息时间表‘板’得就像台机器。我们学校是全寄宿学校。每天清晨五点半,晏老师会准时催促学生起床晨练、晨读;晚上十点,巡视学生寝室,督促学生早睡;深夜十点到十二点,备课、阅卷、刻钢板、印资料……无论数九酷暑,他天天如此,雷打不动。节假日、寒暑假,是家访时间,一学期下来,他一定会走访完全班每个学生家庭。他辅导我们年轻教师的时候,从来都不会敷衍保留,真是恨不得把自己的心窝子都掏出来全部教授给我们。他这种坚持,这种坦荡,这种大气,说实话,我们很钦佩,也在学习,但要完全做到,还真难。”年轻的雷芳老师是学校师徒结对活动中晏志鹏的徒弟,在介绍自己师傅的时候,想起师父的病情,话未及,泪先流。
  谈及家访,晏老师的眼眶霎时红了。
  原来,2003年7月3日,晏志鹏去本乡胡家河走访。这天,他那70多岁的老父亲上屋检漏,不慎一脚踏空从两丈多高的屋上摔下,摔断两根肋骨,肋骨戳穿肺部,半小时后便离开了人世。闻讯赶回家的晏志鹏面对浑身血肉模糊、孑然离世的父亲,捶胸自责,声泪俱下,他责备自己无能,没能让父亲住上楼房;悔恨自己不孝,没能为父亲送终。 在场的乡邻无不落泪。
  “是啊,他真是铁板一块。我当校长9年了,学校来来往往调走了46人,几乎循环了一遍。晏志鹏从来没提过调动的话题。26年了,他长期带初三兼班主任,几乎天天泡在教室里,去住院的那些日子,校园里少了他的身影,我这心里都空落落的。” 说起和自己共事20多年的晏志鹏,校长黄先辉眼里满是心疼和敬佩。“他是我们平湖中学全体老师的老师,他的教艺、师德、精神就是我们平湖中学的标杆。”
  晏志鹏22岁从湖北省广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来到平湖中学任教,26年没挪窝。
  “我从来没考虑过换学校,我全部的追求就是当一个好老师。”晏老师显然还不太习惯说自己,说完这些,他半天都没再出声。
  晏志鹏是全县有名的全能教师,功底扎实,教学严谨。他带语文,还兼带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带一科专一科精一科。他是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带头人。平常教学中,他帮青年教师出谋划策;中考备战,他制订方案指导全校复习。每年中考,他所带的学科成绩在全校首屈一指,在全县名列前茅。1997年中考,平湖中学这所薄弱学校荣获全县总评成绩第一名,晏老师所带的语文科获全县第二。近十年来,晏老师班每年都有学生考取黄冈中学,他辅导学生竞赛多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这在农村中学实属凤毛麟角。

  晏志鹏的尖板眼
  瘦弱的身躯,温和的言语,略带羞涩甚至是腼腆的笑容,就是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却被全校学生公认为“最有板眼的老师”,无论多调皮的学生,到了晏老师这儿,一个个立马就“乖眉溜眼”起来。
  “晏老师最大的尖板眼,就是用自己的行动说话。”几位学生和老师争先恐后地讲起晏老师的故事。
  项德军同学从小患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症,升到初中时下肢已经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吃饭、穿衣、大小便都得靠人照顾。这在中学寄宿可是个难题。晏老师主动要求把这位学生分到自己班上。他说,残疾学生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项德军在校第一次上厕所就是晏老师亲自背去的。如厕时,项德军由于害羞很不自然,不小心把晏老师的手和衣服弄脏了。他自己羞得满面通红,晏老师却没有半点介意,反而像安慰自己的儿子一样安慰他。更神的是,晏志鹏每次有便意时,晏老师总会“正好”来到他身边。老师的行为感染了学生。以后的三年,项德军的洗漱、吃饭,同学们主动帮忙;就寝、如厕,人人抢着料理。这段感人的事迹,经罗田教育电视台、《黄冈日报》等媒体报道后,一时成为爱的颂歌。项德军同学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好心人的资助,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学业。
  留守学生丁东,一次与同学闹矛盾,离校出走。他买来一箱方便面,把自己一人反锁在家里看电视,看影碟。晏老师和班上的学生一连找了三天。晏老师找到他时,起初他坚决不肯返校。晏志鹏就在他家住下,与他同吃同住,告诉他全校师生对他的担心和关爱。倔强的丁东最终高高兴兴地和晏老师一起回校了。他对同学说:“晏老师说,我不回来他就住我家不回来,不服他不行啊!”
  有三位留守学生,2001~2003年三年间都在晏志鹏家食宿起居,晏老师还每周给他们的家长打一次电话,让他们能和自己的孩子聊聊天唠唠嗑,互通信息。“领学生回家吃饭、看病是稀松平常的事,我都冇得概念了。”晏志鹏的妻子——高梦香大姐,在学校食堂工作,性格爽朗的她快人快语。
  晏志鹏的家只有10几个平方米,在学校教学楼后面。学校建起新的学生宿舍楼以后,就把以前的学生寝室隔成多间房,提供给教师们临时居住。小小十几平方米的家,却是学生们最爱“串”的地方。在这里,晏老师和“高阿姨”俨然就像他们的爸爸妈妈,“山里的孩子其实精怪得很,他们父母不在身边,更渴望人关心。你关心他们一点点,他就会很努力表现,学习起来也带劲,平时也会感恩。他们就像我们自己的伢。”这些年来,高大姐不知不觉已把自己变成了丈夫的助手,经常帮丈夫照护学生。
  他们家常年备有感冒发烧、跌打损伤之类的药品,免费提供给学生急用。在没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年代里,晏志鹏这个班主任每学期都要为困难生垫付学费近两千元。这曾让他家经济拮据,生活困难。村里大多数人家都盖上了楼房,他70多岁的老父亲住的是年年需要检修的老瓦房。1997届贫困生毛志新在他的资助下,顺利地考取了黄冈中学,后来考取了重点大学。在大学期间,晏老师仍然一如既往地资助他。2002届学生熊刚,父母双亡,晏老师和班上的何老师、林老师分担了他初中阶段最后两年的生活费和学杂费。如今,每年春节,这些学生都要给老师拜年,感谢恩师,这让晏志鹏骄傲不已。心情大好时,他会对妻子说:“你看,这些孩子如果当初不帮助,那是要失学的,现在他们有出息了,就是我们当教师的最大的财富啊”。
  “我觉得爱是一种规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但是也要有父亲和母亲两种爱的融合。年轻的时候,我陪我的学生打篮球、爬山;现在,我和他们一起谈网络,聊变形金刚,不存在沟通的难题。教这么多年书,我从来没有彷徨困惑的时候。在我眼里,也从来没有让我头疼的学生。”晏志鹏说。
 

讲台上,抗癌的勇士
  晏志鹏2008年4月被诊断出胃窦癌的时候,正是学生中考备考前最紧张的时刻。做胃切除手术的前夜,他硬逼着妻子返校将尚未填写完的中考准考证、毕业证等带到病房填写完。医生和护士都抹泪说:“真是一名负责任的好老师”,“孩子们遇上这样的教师,真是三生有幸!”
  晏志鹏手术后的第15天,就回到学校。全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自发列队到校门口迎接他,很多学生兴奋地喊着“晏老师回来了!”一些平时很内向的学生都上来和晏志鹏拥抱在一起,那一刻的场面用雷芳老师的话说是“震撼人心”,“一些顽皮的学生由此也变得勤奋”。晏志鹏回家的当天晚上正值初三模拟考试,他很自然地来到办公室,见同事忙得不可开交,忘记了自己的病弱之躯,主动帮助阅卷,并和同科教师一起分析试卷。第二天夜晚,他像往常一样,拿着模拟考试分数册走进了教室,给每位学生分析考试得失,指出下段复习应努力的方向……晏志鹏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名抗癌的勇士,希望你们每人都能做一名学习上的尖兵!”全班同学噙着泪水,全体起立鼓掌,相互击掌,高喊“加油”。
  晏志鹏的病情传开后,“社会反响前所未有地强烈”(黄先辉校长语)。县教育局的领导几次到医院和家中看望,并指示医院要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全罗田最优秀的教师”。学生家长们纷纷拎来了自家的板栗、茯苓、鸡蛋,还有学生天天上山采摘一束野花,悄悄放在老师的窗台。晏志鹏的22位师范同学自发组织,大家从全国四面八方赶到学校看望他,“这是我们毕业20多年来最齐全的一次聚会,同学们的鼓励给了我无限的信心,领导和学生们的关心让我倍觉温暖,这个冬天真的不冷!”整个采访过程中,一直很少言语的晏志鹏,终于作了一次诗意的表达。
  经过几次化疗后,晏志鹏坚决要求返回讲台。他对校长说:“三天不上讲台,我这心里就发慌,更不利于身体的康复,就把教书当做我最好的治疗吧!”熟知他的校长最懂他的心思,同意让他继续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晏老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仿佛在和时间赛跑。也许是晏老师忘我的工作精神吓退了病魔,2009年暑假过后,晏老师的主治医生惊喜地宣布,晏老师的身体恢复“非常好”,已经可以正常上班了。
  “其实我何尝不想他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啊,可是他这个人,教书上瘾,把教书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如果真让他离开讲台,我估计他就真的倒下了。”晏志鹏的妻子说自己经常“抹抹眼泪转过身”,就继续给丈夫熬汤端饭,好让他有点精气神,“不至于倒在讲台上”。而他们唯一的儿子也很争气,虽然父亲很少辅导他的功课,但是“父亲认真严谨的形象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2009年,他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晏志鹏的事迹传开后,许多教师深受感动,以实际行动向他学习。胡家河、毛家洞、丁家套教学点都在偏远的山上,每个点只有一位教师,有的连校舍都没有,以前很难调动教师去那里。2009年,东村畈小学的朱盛涛老师、中心小学的晏志华老师、59岁的朱则辉老师主动报名,背起行囊就上山去了。
  “晏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全县的师生树立起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他站在讲台上,对学生、对老师,就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教育局工会主席丁红英说,“有了晏老师这本鲜活的教材,我们现在做教师工作、学生工作,都觉得容易多了。”
  后 记:
  2009年9月8日,罗田广场上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副县长陈云生亲自主持仪式,欢送晏志鹏进京受奖。原来,他被评为“2009年全国模范教师”,参加教育部的表彰大会。沿途送行的师生、家长一路欢呼簇拥,鸣鞭祝福。
  当天晚上,湖北省政府和教育厅的主要领导在毛泽东多次下榻过的东湖宾馆宴请进京受奖的6位教师代表。
  9日,晏志鹏生平第一次迈进了人民大会堂,聆听了国家领导人的报告,并合影留念。
  对于这一切,晏志鹏感到“很振奋,很知足”,他说,“其实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师本应该做的工作。现在国家对教育、对教师的重视,让我觉得丝毫不能虚待。”
  2010年春节前,晏志鹏和高梦香支出了病后家庭最大的一笔开支——花4000元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晏志鹏说,他要争分夺秒地抓紧学习、充电,“继续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喜欢、自己满意的好老师。”
  一介书生,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不求百岁寿,千尺裘,但求桃李结万枝。很少照相的晏志鹏特意在学校的望春花树前照了一组照片给我们发来,他说:“我们山区学校,最不缺的是绿化。到5月份的时候,杜鹃花、兰花也会相继盛开。这学期我带的是地理课,我要带学生们去山上实地勘察地理,探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模式。我今年才49岁,我的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
  可喜的是,晏志鹏的身体康复很好,今年,化疗都不用做了。
  信念是只不死鸟,这话,值得相信。(本报记者 刘 婷)


分享按钮>>文苑11期 祖居古沛——鲍楼村
>>武汉大学新闻传媒专业研究生论文欣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