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氏网新闻】中国姓氏趣谈

    中华蔚氏网 2013年5月8日 万家姓


中国姓氏趣谈  
陈丹

   姓氏,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符号。但在古代,情形要比现在复杂得多。史载,三代以前,姓和氏是分而为二的,男子称氏,妇女称姓。氏用以明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没有,姓用以明婚姻,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不可通。较早的姓,如姚、妘、姒、妫等等,多有女字偏旁,那是母系社会的遗痕。到了分封制时代,姓氏则多同地名(国名、邑名等)有关,如冀、陈、郑、蔡等等。《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而赐之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可知这时的姓氏是由统治者根据贵族的生地和封地而命定的。而贵族的后代又有以祖先的爵位、官名、职务、身份、字(谥)号等等为氏的,于是姓氏进一步多样化。三代以后,姓和氏合而为一,或称姓,或称氏,或姓、氏并称。故太史公做史,于汉高祖日"姓刘氏",于楚霸王日"姓项氏"。
   姓氏合一以后,就不再是明贵贱的角色,而代之以郡望。但封建统治者再抬高其家族郡望的同时,其姓氏亦相应大大提高了地位。皇帝的姓称为"国姓",常被用来赏赐有功之人。汉高祖灭异姓王后郑重宣布:"后世非刘氏而王,天下共讨之!"一言九鼎,独尊刘氏。这"刘氏"虽然仅指刘邦家族,但齐人娄敬因功得赐姓刘,同样倍感风光。唐太宗命撰《氏族志》,把皇族李氏列为一等望族,李姓同时被用作赏赐的工具。宰相李勣原姓徐,因功赐姓李。后来他的孙子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掌权,李勣的坟被刨掉不算,还被剥夺了姓李的荣誉。敬业之叔李思文因"反正"有功,则被"恩准"易姓武氏。北宋人编《百家姓》,硬把"国姓"赵氏列在首位;朱明皇朝人编《千家姓》,则把朱姓排在第一。郑成功矢志反清,被南明皇帝赐姓朱,得了个"国姓爷"的称号,同样倍显荣耀。
   在旧演义小说中,那些"好汉"常常自称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似乎古人是不轻易改姓的。但事实并非尽然。传说诸葛亮的祖先原是山东诸城葛氏,后来迁居琅琊,为了同当地的葛姓区别,乃自称诸葛氏。十六国之一的前秦,其始祖苻洪原姓魏,因家里生了五文长的蒲草,认为是祥瑞,乃更姓蒲;后来他儿子出生时背上依稀有"草付"字样,又认为是祥瑞,于是在更姓苻。北魏孝文帝(鲜卑人)仰慕汉族文化,推行汉化改革,其中一个内容是把鲜卑化姓氏棗拓拔氏更姓为汉化的"元"氏。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北周(鲜卑人政权)大臣杨忠,早年为了讨好上司,取了个别扭的鲜卑姓氏棗普六茹;后来他的儿子普六茹坚(隋文帝)当上了皇帝,又恢复了杨姓。这种在中华民族大融合过程中带来的姓氏变更,例子尚多,如部分姓慕容的人改姓慕氏或容氏,部分姓尉迟的人改姓尉氏或迟氏等等。此外,尚有为避讳、避祸更姓的,例子更多,历代皆有,举不胜举。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姓氏逐步发展成五彩纷呈的庞大阵容。取姓的方式除上述者外。尚有以职业、住地、方位、干支、五行、矿产、天象、地理、数字、动物、植物、日用品乃至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为姓者。因此在姓氏这个大"家族"中,既有显赫的皇、王、公、侯,又有卑下的奴、仆、僮、卒;既有为古人崇拜的龙、凤、麒、麟,又有为今人所贱视的猪、狗、龟、鳖;松、桂同樗、莠同荣,天地与蚁尘齐列。可谓林林总总,包罗万象。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象"尸"这样为人忌讳的字眼竟也有人青睐。据说在古代有一种专门代表死人接受祭祀的人,叫"尸",尸姓大概源于从事这一职业者。至于象虺、毒、臭、粪这类令人憎恶的字眼也得以入姓,就未必全是古人对此情有独钟。例如武则天称帝前杀了一大批李唐宗室反对派,并把他们的子孙一律贬姓"虺"氏。虺是传说钟的毒蛇,武氏以之表达对政敌的憎恶。
   从古到今究竟有过多少家姓氏?有人据籍统计,不下五千七百家。那些已经消失而又佚于记载的尚有多少,就难说了。



分享按钮>>【赵氏名人楷模】赵氏少将赵俊
>>【越氏家谱源流】越氏姓氏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