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人物——为司马父子立下汗马功劳的师昺家族
- 中华师氏网 2008年11月26日 师志强
【师纂】
有关师纂的历史记载很多,正史《三国志》、《晋书》等,野史《三国演义》、《后汉演义》等,零零碎碎记述不少,却缺乏系统的专篇。
汉魏时期,军阀混战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口锐减。为了躲避战争,成千成万的人背井离乡,流浪四方,造成了大批耕地多年荒芜。时任曹操主簿的年青的司马懿曾向曹操建议,利用这些荒废的耕地派军屯田。这项建议并没有引起曹操的重视,私底下司马懿却派师纂带兵大量屯田。一方面收兵买马,一方面屯积粮草军需,为后来的司马懿崛起打下了坚厚的物质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因此,二人也成了刎颈之交,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元帝曹奂景元三年(262年)十月,刘备的军事统帅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总揽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任命司隶校尉钟会为镇西将军前往关中整军备战。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率兵3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3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10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以廷尉卫权为镇西军司马,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晋书》记载的师纂是司马昭的主簿,被司马昭派去监督邓艾伐蜀,担任了邓艾的司马。十月,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钟会也派部将田章等跟进。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蜀国卫将军诸葛瞻(诸葛亮子)从涪城回到绵竹,列阵等待邓艾。邓艾派其子邓忠攻打诸葛瞻的右翼,司马师纂攻其左翼。邓忠、师纂失利,退回,对邓艾说:“贼未可击。”邓艾大怒,说:“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大声叱责二将,并要将其斩首。二将策马奔回,挥军再战,邓艾也亲临督战,终大破蜀军,遂克绵竹,斩蜀将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绵竹陷落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乘胜进击,一鼓作气攻陷雒县(今四川广汉北),逼近成都。蜀后主刘禅惊恐失据,感到大势已去,在主降派劝导下,派人送上皇帝的印绶,并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邓艾率军入成都,蜀汉灭亡。刘禅又派人去前线命令姜维等投降,姜维等得到命令,便到钟会军中投降。在巨大胜利面前,邓艾头脑有些不冷静,擅自循东汉将军邓禹以前作法,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大批官吏,其中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这些,成了野心家钟会置他于死地的口实。十二月,司马昭上表让魏帝下诏书,褒奖邓艾的功绩,书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擒子阳(子阳为公孙述),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大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当邓艾灭蜀之后,便向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局势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措施。然而他擅自承制拜官,钟会修改他和司马昭之间的通信,把邓艾的上表改成傲慢无礼。于是司马昭让监军卫瓘告诫邓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而钟会见邓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说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经露出叛乱的苗头。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师纂也随同返回,与邓艾父子一起被害。
景元五年(264年),魏帝曹奂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司马昭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公元265年农历8月辛卯日,司马懿的二儿司马昭手指太子司马炎暴病而死。当天司马炎即晋王位。次日带剑入宫,逼魏主曹奂禅让。是年农历十二月甲子日,曹奂亲捧传国玉玺,大礼逊位。司马炎绍魏统,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改元为泰始元年。
司马炎很孝顺,虽然篡了位!却还知道是阿爹的功劳,便急急追赠司马懿为宣帝,父亲司马昭为文帝。后来想想,光凭爹爹一个人的阴谋也不能成事,伯父司马师拼了大半生,不好抹灭他篡位的功绩,于是也尊伯父司马师为景帝。
【师昺】
司马父子政治生涯几起几落,在战争中折将损兵,每次崛起的背后,都有师纂作物质和兵源的后盾。司马父子对他的信任也就超乎寻常了。师家子弟师昺,理所当然的得到司马父子的特别青睐,由皇帝贴身侍卫起家,官运亨通,平步青云,最后位极人臣,在晋国担任尚书官事。昺,“炳”的古体字。音bíng丙。字光被。行伍出身,随父祖多年征战。中年安家山西岢岚县,子孙繁衍,遂住籍焉。是历代公认的帅氏宗族的第一代世祖。中年居山西省岢岚,后徙居山东省平原。
有关师昺的历史记载较少。有一种版本的《三国志》中曾记载,师昺官大司徒、黄门侍郎、右将軍、散骑常侍、兵曹尚书。据房玄龄《晋书"志十四官职》记载:晋受魏禅。也就是说,晋朝的政府机构和官职与魏时基本相同。“大司徒”位列八公之一,负责管理全国的土地和百姓,正一品,相当于后期的丞相。黄门侍郎是皇帝的禁卫軍长官,正二品。右将軍是武职,隶属于太尉和大将军、将軍,从三品。散骑常侍是皇帝出巡时的侍卫官,紧跟銮舆车驾后,负责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可以自由出入宫廷內外,正四品。兵曹尚书,是军中某部门的办公室主任,相当于今天司、厅级的办公室主任,负责掌管该部门的印信和各种文书,职位不高,从四品。从师昺所任官职看,他文武全才,能上马管军,下马治民。但查阅诸史,却缺少他的记载。可见,无论是战功,还是政绩,他对历史都无突出贡献。那么,在那战乱的年代,他靠什么平步青云,位极人臣?靠的是司马氏父子对他的信任。在长期的军队任职中,师昺公由皇帝贴身保镖起家,爬到右将军、大司徒的地位,是那么容易的吗?从他的多年的皇帝贴身保镖生涯可以看出,司马父子都认为他是一个“信得过,靠得住”的人。那么,这超常的信任是哪里来的?除了他本人忠心耿耿的工作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的先人师纂,在门阀之风盛行的魏晋,这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师纂到底是师昺公之父,还是爷爷?缺乏历史文献记载。
据典籍《广韵》、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师氏后裔师呙,因晋景公司马师的名字中有“师”字,为了避君主名讳,师呙就将自己的姓省去一横,改为“帅”,这位尚书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帅”为姓氏者,称帅氏。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只有在朝任职的师姓更改为帅氏,在野的黎民百姓并未改变姓氏,师姓仍然大有人在。避讳只是暂时的,西晋时代不长(42年),因而许多帅氏后裔后来又恢复师姓。于是,后世许多人认为师、帅本是一姓。
师昺依靠司马父子飞黄腾达,但好景不长。东晋寿短,司马炎(在位仅十年)的子侄们争权夺位,兄弟阋牆,箸名的“八王之乱”让帅家家破人亡,后裔沦落四方。帅家由山西岢岚兴起,自山西岢岚“旅游”天下迄今一千七百余年,这就是帅氏旧谱扉页题字:“岢岚遗风,源远流长。”
分享按钮>>师姓渊源之一——以官为氏,得姓始祖师延
>>师姓古代人物——三国时期吴国制瓷名匠师袁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