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姓文物——开封城外师旷的“古吹台”

    中华师氏网 2009年3月10日 资料


禹王台
类别:师姓文物
性质:
时代:
保护级别:
保存地点:开封城外东南约1.5公里
禹王台座落于开封城墙东南部,是一座有2500年历史的名胜园林,古称梁园。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盲人乐师师旷常在此吹奏古乐,故名“吹台”。明嘉靖元年(1522年)为追念大禹治水功德,在吹台上建禹王庙一座,此后改名为禹王台。
禹王台,又名古侯台,位于开封城外东南约1.5公里。是开封游览胜地,现辟为禹王台公园。
禹王台最早叫吹台,相传春秋时代晋国著名盲人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得名。古时的吹台很高,到了明朝还有10米,周长百米,后来由于黄河泛滥,泥沙淤积,仅高出地面约7米。
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次子刘武于大梁,为粱孝王,封疆初都于大梁,后迁睢阳(今商丘)。梁孝王喜好同墨客吟诗吹弹游乐,为此又增筑吹台,并在吹台兴建殿字亭楼,种植名贵花木,修建成一座豪华的园林,称为梁园,又称兔园。入冬,梁园万树银花,玉宇辉映,风景如画,景色迷人,故“梁园雪雾”成为汴京八景之一。梁园后因战乱而荒落。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在台上建碧霞元君祠。后来,因开封屡遭水患,人们怀念大禹治水之功,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在吹台上修建一座禹王庙,这座古台从此就又叫禹王台了。古吹台的建筑,在明清时期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禹王台南台阶下面入口处,是一座门楼式牌坊,上写“古吹台”三个大字,是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河南地方官何煟书写。
今日禹王台上,经过修葺后主要建筑有禹王庙、三贤祠、水德饲和御书楼等。
禹王庙是座精巧的二进庭院,大殿内在明朝时所塑的禹王像,已不存在。现在殿内的禹王像是1982年重塑,高1.6米,双手执圭,身穿龙袍,魁伟端庄。塑像两侧有两副对联,一副是“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另一副是:“而耕而粒去巢就庐万代永颂王功德,斯世斯民饮水知源高台重铸禹金容”。东西墙上是砖雕壁画,东边是一副大禹治水图,西边是大禹行赏和乐耕图,反映了大禹治水的功绩。大殿北壁镶嵌有清光绪年间河南巡抚刘树赏摹刻的峋嵝碑,文字奇古,字体怪异,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
三贤祠和水德祠是两个小院,分别位于大殿东西两侧。三贤祠位于殿东边,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为纪念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三位大诗人在此台相会,饮酒赋诗,留下了《梁园吟》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而建。明代著名诗人李梦阳和何景明在开封活动时间较长,明嘉靖四年(1525年),为了增祀明代李梦阳和何景明两位诗人,曾将三贤祠改称五贤祠。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祠堂时,其匾额上仍是题“三贤祠”,水德祠位于大殿西边,是明朝为纪念中国历代治水有功的人而建。历代对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有贡献的人,在水德祠内部奉祀有牌位,祠建初期原祀有29人,以后逐渐增加到37人。
御书楼位于禹王庙南面,是清康熙皇帝为禹王庙写匾额“功存河洛”的地方。此楼是为纪念皇帝书定御书及悬挂御书所建。现在匾已不存,楼房还在,楼下东壁嵌有康有为登吹台时的诗作,字大如拳。
禹王台周围有回廓环绕,壁上镶嵌有大量的石刻题记。在禹王庙正殿后面,有座御碑亭,亭中碑上刻有清乾隆皇帝南巡开封吹台时亲笔写的一首诗。
古吹台下有环水河,名为莲花池,是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开凿的。古吹台后有一水榭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在禹王台公园北面的苹果园西南角有孙中山铜像和辛亥革命烈士墓。孙中山铜像是1929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身高1.96米,原在龙亭高台南面(台前),后移于此。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庄严肃穆的青石陵墓。武昌起义胜利后,以开封为中心的河南人民积极响应,以同盟会员张钟端为首准备武装起义,由于机密泄漏,张钟端等11人遭清廷镇压而壮烈牺牲。烈士遗骸于1934年移葬开封南关,因禹王台是盟员当时的自由的活动中心,所以1981年迁葬于此,名为辛亥革烈士墓。
此外,公园内外还有景亭、剧场、花园、葛花廊、广场、电动飞机、综合大型滑梯等娱乐设施。整个公园花木繁茂,层峦叠翠,布局精巧,环境幽雅。
每年4月“东京禹王大庙”皆在此举行,热闹非凡。


分享按钮>>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青云街道南师店村师旷墓遗址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师家滩古村落、大禹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