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氏网新闻】师家沟的师族变迁
- 中华师氏网 2018年10月26日 资料
据《师氏族谱》记载,师家先祖师文炳,在明季携全家由河北迂入汾西僧念师家沟,在入住师家沟之前,师家沟已有李、牛、孔姓三大家,之后要、师两家迁入。师文炳生一子师长信。师长信生有四子,分别取名为法廉、法惠、法恩、法泽,这便是族人所俗称的”老四门”。在师长信五十六岁时,由于他身染重病,师家四子便着手为父亲操办后事选址墓地。乾隆十三年(1748),在邻村风水大师的指点下,选址到村北头的一块福地。风水先生曾言,这块地有上下两穴,选上穴第三代以后发,选下穴当辈就发,兄弟四人选择下穴。师长信辞世后,师家兄弟以勤俭传家,四弟师法泽生有五子,分别为师登云、师自省、师凌云、师彩云、师奋云,此为族人所称”新五门”。人丁兴旺促使师法泽选址盖房,乾隆十—年(1746),从同村要氏第六代要珍处置入第一块地,在建房挖地基时挖出财物,这便印证了当年风水先生当辈发的话。在宅院建好后,师法泽取名为“巩固”院,意在告诫子孙巩固家业稳步发展,这时已经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为五子盖好宅院后,师法泽分别取名为“敦本堂、敦厚堂、敦礼堂、敦仁堂、敦苒堂”。师家第四代师登云,为师法泽长子,他恪守祖宗之法,完善家规家训,规范家族子弟,而这项举措为师氏家族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影响是深远的。这一时期也被称作师家的“五堂时期”,在敦本堂大门前的墙壁上雕有”五堂闹舂”的墙雕(修复),便是对这一时期师家风貌的展现。师登云生有四子,分别为师鸣凤、师鸣鸾、师呜皋、师鸣盛。在父辈的熏陶之下,兄弟四人都先后中得功名,其中尤属师鸣凤取得的功名最为显赫,他也成为师氏家族第五代的代表人物。
在晋商“官贾合一”的思想影响下,道光十五年(1835)师呜凤捐为湖南县丞,由此开启仕途生涯。道光二十三年(1843),补湖南沅州府芷江县榆林湾县丞。道光二十九年(1849),升补长沙府湘乡县知县。师氏在当地广开儒学,教导世家子弟,读经学史,桃李遍布全县,其中就有官拜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及其兄弟曾国荃,咸丰二年(1852)因军功钦加同知官衔,官从正五品。在师呜凤时期,师家的家业开始进入到另—个辉煌期,师氏一族开始陆续在同村人中收购土地置办家产,师家大院初具规模。师炳成是师自省长孙,师氏家族第六代,在叔父的支持之下,取得运盐执照,在太原经商,并设有总号“济福元”专做食盐中转流通,先后在邢台、石家庄、保定、京城开设多家分号。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师炳成开始谋求政治上的地位,出资捐山西议叙监运司知事,曾被派往四川整顿盐业市场,多有政声。
师炳成的祖父师自省三十九岁时,身染重病辞世,时年两位祖母赵氏三十岁,张氏二十五岁,其父师五音五十六岁辞世,母亲刘氏时年四十岁,两代三个女人,奉老侍幼、守节至终。成丰七年(1857),师炳成官场得意位居六品,体恤两位祖母和母亲的不易,遂将其节孝义举报呈朝廷,皇帝敕命建造节孝碑坊于村口。坊檐下高悬“圣旨”牌匾,过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师家至始威仪倍增。晚年的师炳成告老还乡,开始做起钱庄、镖局生意,以陕西武功县的保镖为骨干,一路将生意做到甘肃、陕西等西北地区,师家就此达到鼎盛时期,时人盛传“北观乔家堡,南游师家沟”。
“新五门”时代,师家农业、商铺、私塾、钱庄遍布,实力雄厚,这个时期师家不仅收购了本村半数以上的土地,而且还扩展到周边村庄,面积达到数万亩之多。二商业经验范围更是北达太原,南达洛阳开封,西至西安,从最初的耕读传家、农商合一的创业之道到亦官亦商、官商相连的理念,师氏家族走出了一条艰苦而叉卓越的晋商之路。
辉煌与衰败总是历史的固有规律,自光绪朝之后晋商迎来败势,师家也不例外。这其中自有天灾亦有人祸。光绪三年(1877)山西全境“赤地干里,山童川竭,树死土焦…父子相食”(引自光绪三年《曾国荃奏折》),这场灾荒一直到光绪五年(1879)才有所缓解,这便是历史上发生在中国华北的“丁戊奇荒”。而师家一族在这场天灾中,除师法泽这支外,其余三支险些绝代,青壮劳力纷纷出逃,村中只留些孤寡老人,可以说这场奇荒对师家族人是致命的。
除去天灾,自师家五世、六世之后,师族内部开始出现纷争,宗族体制涣散,未能出现总揽族事的人物。家族子弟出现赌博与吸食鸦片的陋习,而抵卖宅院倾败家产更使师氏一族雪上加霜。
同时,师家平阳帮,也不可避免的带有晋商的通病,“毛之不存皮将焉附”。长期依附于官僚势力,随着封建王朝的日薄西山,晋商也开始显露败迹,且到后期经营缺乏活力,管理体制僵化,不懂革新变通顺应潮流,加之晋商内部奢靡之风渐起。师家的辉煌就如同黄土高台上的沙土慢幔流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